分享

十五首荡气回肠诗词,所谓名诗赠英雄,纪念中华史上八位英雄

 茂林之家 2023-05-22 发布于湖南

中国的历史,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历史。据说,美国人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到,“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不止是他这样认为,历代的诗人们,最为历代最敏感的那一部分人,也是这样认为。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会写诗赞美我们的英雄,正所谓,“红粉送佳人,名诗赠英雄”。

1.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霍去病

诗仙李白在政治上崇拜的人物是谢安,而在军事上崇拜的人物是霍去病。这和作为史学家的司马迁完全不一样,司马氏把卫青霍去病列入“佞幸列传”是多么的荒唐。而李白和历代的诗人,都把卫青霍去病,特别是霍去病看得很高很高,这是超越历史学家的眼光。在李白最为激情澎湃的诗歌《胡无人》中,他是这样写霍去病的: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陛下之寿三千霜。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霍嫖姚”,霍去病曾受封嫖姚校尉。这时候,朝廷派出威猛如霍去病一样的将军,率领三十万战士出征迎敌。“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霍去病腰插着速如流星一样的白羽箭,手持闪耀着秋莲寒光的利剑,率领战士们向着战场进发。“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朝廷大军像天兵天将一般在玉门关与胡兵雪中交战,敌人的箭簇像沙石一样的射在我军战士的衣甲上。

同一时代的大诗人王维也是这样描写霍去病,他在《出塞作》中写道: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那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去病。从此以后,霍去病的形象就是“玉靶角弓珠勒马”。

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

诗人们不但赞扬成功的英雄,也不忘失败的英雄,李广作为一个悲情英雄,也被历代诗人传唱。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就抓住了李广开疆拓土不足,但守土有功的特点,写出了荡气回肠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还是那个秦汉时代的明月,边关依然是秦汉时代的那个边关;只是守卫边关,御敌鏖战万里的征人未回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守卫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是绝不允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的。

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让人想起那句响彻历史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都一样让人热血澎湃。李广不是一个开拓疆土的战将,而是一个守卫边疆的悍将。开疆拓土固然让人热血沸腾,固守边关也是值得尊重的,就像汉高祖在《大风歌》里说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历史应该记住卫青霍去病,但也不能忘记李广。

3. 穹庐烧尽龙庭破,却上燕然更勒铭,窦宪

中华历史上,名气最大的开疆拓土标志性事件是“封狼居胥”,那是不世天才霍去病的杰作。除了“封狼居胥”,还有一个相似的事件,对后世的影响力也很大,这就是东汉少年将军窦宪的“燕然石勒”。这种“燕然石勒”的赫赫战功,就算是数百年之后,就算是在出家人的心目中,那也是激情澎湃。宋代诗僧智圆就在《边将·百战依前勇气成》中写道:

百战依前勇气成,穷边深入耀精兵。

穹庐烧尽龙庭破,却上燕然更勒铭。

穹庐烧尽龙庭破,却上燕然更勒铭

“百战依前勇气成,穷边深入耀精兵”,我们英勇善战的那些边将啊,即使是身经百战,依然是勇往直前,勇气可嘉;更是孤军深入敌后,精兵强将光耀中华。

“穹庐烧尽龙庭破,却上燕然更勒铭”,他们烧尽了敌人的穹庐,攻破了匈奴的龙庭,却还要北上燕然城,在燕然那里勒石记录下他们的丰功伟绩。

唐代诗人李益也高度赞扬“燕然石勒”功,他在《统汉峰下》中写道: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统汉峰西降户营,黄河战骨拥长城”,“统汉峰”,也称“统汉烽”,烽火台名,在唐代安置突厥降户的六胡州一带。看看“统汉烽”西面的突厥降户营地,再看看黄河边上,长城两边,那是战骨累累。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好在我们早已打败外族,建立了“燕然石勒”的功绩,目前北方边境明月高照,空无一人,再也没有那些打劫我们的强悍游牧民族了。

中国的历史名人,往往像“双子星”一样,比如,西汉有“双子星”,卫青霍去病;东晋有力挽狂澜的谢安,明代有力挽狂澜的于谦;南宋有被陷害致死的民族英雄岳飞,明末有惨中反间计的袁崇焕;等等。而西汉有“封狼居胥”,东汉就有了“燕然石勒”,历史真的很有意思!

“燕然石勒”的少年将军窦宪,也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

4.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诗仙李白的政治偶像是谢安,字安石,他曾经夸耀自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诗圣杜甫的政治偶像则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杜甫涉及诸葛亮的诗篇很多,比如,“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而这首《蜀相》,则是其中写得最好的: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松柏本来就是高洁的象征,再加上“森森”,那种庄严感,那种对武侯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为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千多年过去了,每当我们读到这句诗,却还是泪流满面。无独有偶,宋代大诗人陆游也非常崇拜诸葛亮,他在《书愤》中写道: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的确,对比南宋的奸相秦桧,真的再也没有像武侯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相了,南宋也就只能苟延残喘了。

5.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谢安

诗仙李白很有意思,他很崇拜老谢家的人,在文化上,他崇拜老谢家的“谢眺”,而在政治上,他则是崇拜“谢安”,谢安石。李白崇拜谢安,崇拜到啥都崇拜,比如,谢安曾经隐居东山,李白写道,“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谢安曾经携妓东山,李白也写了,“尝闻谢安石,携妓东山门”。而这首《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才是李白最佩服谢安的地方: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如果永王您启用了我,就像当年晋朝启用了隐居在东山的谢安一样,结果谢安率领晋军,在淝水打败了“投鞭断流”,不可一世的前秦,我也会为您,在谈笑之间,打败“安史之乱”的这些叛军,从而扫靖胡沙。

无独有偶,诗圣杜甫也崇拜谢安,他在《宴王使君宅题二首·其一》中写道:

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

吾徒自漂泊,世事各艰难。

逆旅招邀近,他乡思绪宽。

不材甘朽质,高卧岂泥蟠。

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

“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遥想当年,汉高祖刘邦月夜追韩信,最后,韩信帮助高祖建立了伟大的汉朝;再想当年,为了天下苍生计,晋朝启用了在东山隐居的谢安,从而使得晋朝赢得了“淝水之战”,保住了汉人的血脉。

如果有一个政治家,能让盛唐时期,诗仙诗圣都崇拜,那一定是建立了经天纬地的功绩,谢安石当之无愧!

6.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哥舒翰

唐朝名将哥舒翰是一位悲情英雄,他一生几乎都是战无不胜,只是在晚年中风的情况下,被唐玄宗逼上前线,进而又逼其出战,导致战败,无法善终。哥舒翰在当时已经是享誉天下,诗坛“双子星”李白杜甫都在诗中有提到他,杜甫诗云,“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这是在嫌弃哥舒翰晚年的失败,原因是杜甫在朝廷外围,无法掌握现场的真实情况,是一些道听途说的印象。而中国西部平民对哥舒则充满了敬仰之情,他们在《哥舒歌》中写道: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天上有北斗星,古人行夜路,靠着北斗星辨认方向,以免迷路,地上有“哥舒夜带刀”,哥舒将军镇守在这里,日夜带刀警备,才让老百姓得以高枕无忧。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自从哥舒将军来到这里之后,吐蕃人就再也不敢过临洮来牧马了。话说吐蕃真是被打出了心理阴影,对哥舒翰是闻风丧胆。

诗仙李白也是对哥舒翰赞赏有加,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道: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

西屠石堡取紫袍。

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你学不了那陇右武将哥舒翰,跨马持刀,横行青海,血洗石堡,换了个紫袍英雄。

哥舒翰的晚年悲剧,主要原因在于唐玄宗晚年的昏庸和杨国忠的奸邪,一个已经中风的将领,无论如何是不能上前线的,况且到了前线,又没有自主权,悲剧就种下了。对于我们后人,当然要辨析真伪,哥舒翰值得我们尊重!

7. 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薛仁贵

大唐盛世,有很多值得纪念的英雄,唐太宗李世民自不必说,像开国大将李靖、李世勣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大将英雄。而到了唐高宗时期,最值得一书的大将,非“白袍小将”薛仁贵莫属。唐代就有《薛将军歌》云,“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宋代大文豪苏轼在《赠李兕彦威秀才》中写道:

魏王大瓢实五石,种成濩落将安适。

可怜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

先生少负不羁才,从军数到单于台。

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

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

“天山直欲三箭取,白衣将军何人哉”,典故“三箭定天山”,薛仁贵领兵攻打天山一带的九姓突厥,战斗中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破胆投降,又安抚余众,天山遂定。

唐人攻打天山九姓突厥,只用了三支箭就取得了,那“三箭定天山”的白衣将军是谁啊!

同样是宋代的词人刘过在《从军乐》中写道:

蛟龙宝剑鸊鹈刀,黄金络马花盘袍。

臂弓腰矢出门去,百战未怕皋兰鏖。

酒酣纵猎自足快,诗成横槊人称豪。

但期处死得其所,一死政自轻鸿毛。

将军三箭定天山,丞相五月入不毛。

生前封侯死庙食,云台突兀秋山高。

书生如鱼蠹书册,辛苦雕篆真徒劳。

儿时鼓箧走京国,渐老一第犹未叨。

自嗟赋命如纸薄,始信从军古云乐。

将军三箭定天山,丞相五月入不毛

“将军三箭定天山,丞相五月入不毛”,前一句说的就是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后一句则讲的是三国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宋人是很喜欢薛仁贵的,很多词人都提到过他。

盛唐名将薛仁贵和他的“三箭定天山”,将永远为我们后人所铭记!

8.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岳飞

比起上述的英雄,岳飞确实是一个一再悲剧的英雄,居然被后人因为“实用主义”哲学而剥夺了“民族英雄”的称号,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与岳飞同时代的诗人,大诗人陆游是写诗纪念岳飞最多的诗人,比如他在《感事》中写到,“堂堂韩岳两骁将,驾驭可使复中原”,就非常确定的指出岳飞韩世忠能够收复中原。而他最为心痛的诗篇是这篇《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朝廷大臣结党排挤宗泽这位国家栋梁,皇帝的军政大臣们更是无心重用岳飞这员抗金名将。

“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沦陷区的父老们理应不知这些令人愤恨的内情,却在碰到南宋使节时,也会伤心地掉泪打湿了衣裳!

明代名臣于谦非常敬重岳飞,他在《岳忠武王祠》中写道: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为什么朱仙镇大捷之后,岳将军就再没能打胜仗、高奏凯歌了呢?

当然是因为皇帝赵构的十二道金牌召其班师,接着就是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而遇害。一句,“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表达了诗人沉痛的悲哀。

无论如何,我们这个民族,再也不能出现因为什么“实用主义”的民族团结原因,而剥夺岳飞、文天祥的“民族英雄”称号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