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积累:《两税之弊》一文双练(含挖空)

 柳该升书馆 2023-05-22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两税之弊

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采用)杨炎议(建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估量)百姓丁产(人口与财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原来)新旧征科色目(种类名目)一切罢(废除)之二税外辄率(征收,聚敛)一钱者以枉(违背)论(判罪,判决)唐初,赋敛(征收赋税)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户口)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户籍)浸(逐渐)坏,多非其实(实际情况)。及至德兵(战争)起(发生),所在赋敛,无复(再)常准(标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征收赋税),自立色目(种类明目),新故相仍(相继,连续不断),不知纪极(终极限度)民富者丁多,率(都)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赋税,徭役);而贫者丁多,无所(没有...地方)匿(隐藏,躲藏)民旬输(缴纳)月送,不胜困弊(困顿,疲惫),率皆逃徙为浮户(流动而无定籍的户口),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征税)于人(状语后置)量(估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户口册);人无丁(成年男子)、中,以贫富为差(等级)居人(留居的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贞元三年,时关东防秋兵大集,国用不充(充足)。李泌奏:“自变(改行)两税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敛。继(接着)以朱泚之乱,争榷率(专卖税的标准比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泚既平,自惧违法,匿不敢言。请遣使以诏旨赦其罪,但令革正(革除纠正),自非于法(按法令)应留使、留州之外,悉输京师。其官典(低级官吏)逋(拖欠)负(欠债,欠缺),可征者征之,难征者释(免除)之,以示宽大。敢有隐没(隐瞒)者,重设告赏之科(法令)罪(惩罚)之。”上喜曰:“卿策甚长,然立法太宽,恐所得无几。”对曰:“兹事臣固熟思(仔细考虑)之,宽(宽大的办法)则获多而速,急(严厉的办法)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缴纳)急则竞(争着)为蔽匿非推鞠(审问)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对...有益)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上曰:“善。”以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勾勘两税钱帛使。四年春正月庚戌朔(初一),赦天下,诏两税等第(等级次第),自今三年一定。二月,元友直运淮南钱帛二十万至长安,李泌悉输之大盈库(天子的私人仓库)。然上犹(仍然)数(多次)宣索(皇帝下旨,向有司索取钱财用物),仍敕(皇帝的诏令)诸道勿令宰相知。泌闻之,惆怅而不敢言。秋九月,元友直勾检(考核检查)诸道税外物,悉输户部,遂为定制。岁于税外输百余万缗(古代指穿铜钱使用的绳子,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也称为一贯钱或一吊钱。)、斛,民不堪命。诸道多自诉于上,上意寤(醒悟),诏:“今年已入在官者,输京师;未入者,悉以与民;明年以后,悉免之。”于是东南之民复安其业。

臣光曰:王者以天下为家,天下之利皆其有也。阜(丰富,富有)天下之财以养天下之民,已必豫(高兴)焉;或乃更(又)为私藏,此匹夫之鄙志也。古人有言:“贫不学俭。”夫多财者,奢欲之所自来也。李泌欲弭(满足)德宗之欲而丰(扩充)其私财,财丰则欲滋矣。财不称(符合)欲,能无求乎?是犹启其门而禁其出也。虽德宗之多僻(不正,偏离正规),亦泌所以(用来)相(辅佐)之者非其道故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有删改)

文章图片2

第一组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B.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C.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D.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答案 C

解析原文标点: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悉输京师”与“输来其间”(《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输”字含义相同。

B.“其官典逋负”与“使负栋之柱”《阿房宫赋》)两句中的“负”字含义相同。

C.“宽则获多而速”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两句中的“速”字含义不同。

D.“此匹夫之鄙志也”与“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答案师》)两句中的“鄙”字含义不同。

答案B

解析 A项均为送。B项欠,亏/承担。C项快/招致。D项短浅/把……当作边邑。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赋役制,征收赋税的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设立各类税收名目;贫困家庭难以承受苛捐杂税,纷纷逃徙。

B.在国家供养防秋兵经费不足时,李泌建议采取宽大之策,让地方官员在保留合法的数目后,将其余非法聚集的钱财全部上交。

C.李泌将从淮南地区所得钱帛全部送入大盈库,但唐德宗仍屡次向地方索取财物,且不让宰相知道;李泥听说此事后心里很懊恼。

D.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论,君主不应该将天下的财物据为私有,批评了唐德宗贪财无度且大肆聚敛的短视行为。

答案A

解析“唐朝初期”错。由“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可知,课税繁重、百姓逃徙并非在“唐朝初期”。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

译文:

(2)敢有隐没者,重设告赏之科而罪之。

译文:

答案(1)富足人家人丁多,都做官、当僧人得以免除赋税徭役;而贫困人家人丁多,没有躲藏的办法。

(2)对于胆敢隐瞒实情的人,要重新颁布奖赏告发者的法令,以便惩处他们。

解析(1)得分点:“率”“免课役”“无所”,句意通顺。

(2)得分点:“隐没”“科”“罪”,句意通顺。

文章图片3

第二组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3分)

A.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鞠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

B.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鞠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

C.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鞠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

D.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鞠/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

答案 C

解析 原文标点: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鞠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防秋兵,唐时朝廷为防备吐蕃在秋季进攻而调集军队,组成边防兵,故称“防秋兵”。

B.庚戌,庚为天干,成为地支,古代常以天干地支按顺序相配来纪年、月、日,文中指纪年。

C.大盈库,在唐代是皇家贡品的盛放地,百宝进入大盈库后,以供皇帝宫廷享乐及赏赐之用。

D.缗,古代指穿铜钱使用的绳子,代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也称为一贯钱或一吊钱。

答案 B

解析 “文中指纪年”错,文中指纪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泌认为,官员违法敛财的原因在于实施两税法和朱就之乱,解决办法是放免其罪并令其将财物全部上交给朝廷。

B.皇上认为,李泌解决国家经费短缺的策略具有长远的眼光,虽然有些顾虑,但还是给予肯定并且采纳、实施。

C.李泌将各地上缴的税收全部上交到皇家私人库房,使国家财产成为皇家的私产,助长了皇上的贪欲。

D.皇上每年在税制外加收财物,使百姓不堪重负,在各地官员进言后皇上醒悟悔政,使百姓安于本业。

答案A

解析 “全部上交给朝廷”错,原文是“自非于法应留使、留州之外,悉输京师”,即除了按照规定应当留给诸使、留给州府的钱粮以外,其余的上交给朝廷。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上犹数有宣索,仍敕诸道勿令宰相知。译文:

(2)虽德宗之多僻,亦泌所以相之者非其道故也。

译文:

答案(1)然而唐德宗仍然多次下旨向地方官府索取财物,并且向各个地方发诏书且不许让宰相知道。

(2)虽然唐德宗的行为多有不端,但这也是李泌用来辅佐唐德宗的方法并非正道的缘故啊!解析(1)得分点:“宣索”“敕”“诸道”,语意通顺。(2)得分点:“僻”“所以”“相”,语意通顺。

文章图片4

译文

唐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皇帝开始采纳杨炎的建议,命令黜陟使与刺史估量百姓家里的人口和财产,以此将百姓划分等级,实行两税法。原来征收的所有新旧名目的赋税,全都废除;在两税之外随意收取一点钱财的,都按照违犯法令论罪。唐朝初期,征收赋税的办法称作租庸调,有田土便要交租,有人丁便要服庸,有户口便要纳调。玄宗当政末期,户籍逐渐遭到破坏,大多已经与实际不符。到了至德年间,战事四起,到处征收赋敛,再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征收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巧立名目,新老名目相互重复,毫无限度。富足人家人丁多,都做宫、当僧人得以免除赋税徭役;而贫困人家人丁多,没有躲藏的办法。百姓每十天输赋或每个月送税,经受不了如此困窘,大都逃亡流徙成为浮户,那些留下来的本地百姓,不足百分之四五。至此,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首先计算州县每年所需费用和上交朝廷的数额,并以此数额向百姓征税,通过对支出的估量来制定收税的数额。无论主户、客户,都按现在的居地制定簿册;无论丁男、中男,都按贫富状况划分等级。定居百姓的赋税,在秋天和夏天两次征收。那些租、庸、调以及杂徭等全都省去。唐德宗贞元三年,当时关东地区的防秋兵大量集结,国家的用度不够充足。李泌上奏说:“自从改行两税法以来,藩镇、州、县往往违背法令,聚敛钱财。接着发生了朱流作乱,地方官争相收取商品专卖税、征收各种名目的罚款以作为军费,招募兵丁用来自我防御。朱批之乱被平定后,地方官因违犯法令而感到畏惧,故隐瞒实情而不敢讲出来。请陛下派遣使者颁布诏旨,赦免他们的罪过,只让他们改正以往的做法,除了按照规定应当留给诸使、留给州府的钱粮以外,其余的一律全都输送到京城。各地方官要处理好拖欠的赋税,对能够征缴的要征缴上来,对难以征缴的可以免除征缴,以显示宽大。对于胆敢隐瞒实情的人,要重新颁布奖赏告发者的法令,以便惩处他们。”德宗高兴地说:“你的计策很好,但是采用的办法过于宵太,恐怕朝廷能够得到的赋税就没有多少了。”李泌回答说:“这件事情我本来就仔细考虑过,实行宽大的办法,能够得到的数量多而时间短;实行严厉的办法,能够得到的数量少而时间长。这大概是实行宽大的亦法,人们就会为免除惩处而乐于交纳赋税;实行严厉的办法,人们就会争相隐藏财物,不经过审讯便不能够查出实情,所收的钱财不能够对国家的急用有所补益,反而都流入奸更手中了。“德家说:“讲得好!”德宗任命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勾勘两税钱帘使。唐德宗贞元四年春正月初一,德宗大放天下,颁布诏书,命令征收两税,从现在开始,三年确定一次等级次第。二月,元友直运送了准南地区的二十万钱和丝织品来到长安,李泌将这些财物全部输送进大盈库(天子的私人仓库)。然而唐德宗仍然多次下旨向地方官府索取财物,并且向各个地方下发诏书且不许让宰相知道。李泌听说了此事,心里懊恼却不敢发表意见。唐德宗贞元四年秋九月,元友直考核检查各道在税制之外加征的财物,并将这些财物都输入户部,这种做法成为定制。每年各地在税制之外加收一百多万络钱、一百多万斛粮食,百姓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来自各道的许多人都亲自向皇帝诉说这些弊端,德宗醒悟了,下诏书:“今年已经被官府征收的赋税,都输送到京城;还没有入官府的赋税,一律还给民众;明年以后,一律免除税制之外加收的赋税。”于是,东南地区的百姓才又安于自己的本业。

史臣司马光评论:帝王将天下作为自己的家,天下的所有财物都为他所有。让天下的财物丰盛并用来滋养天下的百姓,这一定是君王的乐趣所在;有些君主将天下的财物据为自己的私财,这是俗人才有的短浅志向。古人说:“穷人不必学习节俭。”如果人拥有的钱财多了,追求奢侈生活的欲望也自动生长起来了。李泌想满足唐德宗的欲望,采取办法扩充了德宗个人的财富;财物丰盛起来了,德宗贪恋的欲望也滋生了。他拥有的私财不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他能够不再去寻求更多的财富吗?这就如同打开了他的大门却禁止他从这道门出来。虽然唐德宗的行为多有不端,但这也是李泌用来辅佐唐德宗的方法并非正道的缘故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