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亮点频现!盘点2022年基层自然资源管理创新实践

 东海问渔 2023-05-22 发布于山东

编者按:严守耕保红线、坚持生态保护、做好要素保障、强化数字赋能、优化民生服务……回眸2022年基层自然资源部门在实践探索中的工作亮点,以及在改革转型发展中取得的新变化、新成就,令人鼓舞,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砥砺奋进的日子,带着共同的回忆携手踏上新征程……

图片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一瞥。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钟楼分局供图

严守耕保红线

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守好“饭碗田”

2022年,“耕地保护”依然是贯穿全年的高频词汇。无论是跨部门协同作战,引入“耕地管家”参与后续管护,还是以激励的方式调动基层耕保积极性,利用科技“天眼”实现“云”上监管,处处体现出基层的智慧与创新。

广西河池通过司法监督和行政执法协同联动,打响了“田长 检察长”耕保协作战,向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荒田、占田、毁田等行为“亮剑”,让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浙江龙游将农村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公开竞价,引入市场主体参与新垦耕地后续管护,不仅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还让耕地有了“耕地管家”,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陕西汉中探索建立“责任 激励”耕保机制,从耕地保有量任务完成情况、耕地占补平衡完成情况、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每年评选3个县区、20个镇(办)作为激励对象,分别奖励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基层耕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湖南益阳创新推出“图斑快递”,将卫星监测发现的问题图斑以手机短信链接方式推送至乡镇、村组信息员或负责人,轻轻一点就可实时查看问题图斑的位置、范围等,让田长看田实现“掌中可视”。

图片甘肃省武威市自然资源局干部职工在邓马营湖金荣路两侧开展义务压沙活动。本报记者 王锋 摄

坚持生态保护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2年,生态保护修复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依然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如何打通“两山”转化路径,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奔赴”,成为各地基层自然资源部门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

山东临沂创新设立“两山银行”,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真正把山、水、林、田这些碎片化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生态资金,推动沂蒙革命老区“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四川绵阳按照“谁治理、谁使用、谁受益”的原则,选取29个油气田废弃工矿地作为首批修复试点,迈出了市场化推进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一步。交易地块建设后的生态修复成本以及未来污染物治理成本谁来买单?江苏泗洪以“绿票”破题,要求土地竞得人为土地生态环境治理“预先买单”,构建了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无独有偶,河南淅川采用“土地资源资产价值 生态产品溢价”的方式对出让地块进行生态资产评估核算,生态产品的溢价资金将专项用于生态环境改善,真正打通了“两山”双向转化的新路径。

图片护林员在四川省阆中市桥楼乡老牛山林区巡山护林。王玉贵 摄

做好要素保障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把力

2022年,在稳经济促发展的大背景下,做好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成为各级自然资源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到精准配置产业要素,再到下基层、进一线为企纾困解难,自然资源力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安徽淮南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园区、企业一线,常态化开展走访活动,帮助企业在土地供给、工程规划、不动产登记等方面纾困解难,用贴心暖心服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湖北孝感孝南区围绕打造纸品、食品、建筑建材、新材料“四大百亿产业”,探索推行“标准地 五证齐发”,把亩均产值、容积率、科技创新能力等指标作为招商引资的“尺子”,对通过的项目优先进行要素保障、优先纳入“五证齐发”,跑出了项目落地“加速度”。四川遂宁局从系统内选派94名年轻干部,“一对一”担任重大项目的“用地保姆”,纵向打通自然资源系统和用地单位,横向联动相关部门,对项目用地进行全生命周期跟踪。为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西赣州局不断强化要素支撑保障,精准配置产业要素,统筹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加大数字经济领域项目供地力度,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写好“前半篇文章”。

图片湖北省竹山县开展山水林田河路及场院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更加动人。石濡华 摄

强化数字赋能

激活自然资源管理“一池春水”

2022年,数字赋能自然资源管理的步伐迈得更坚实。在这场数字化的浪潮中,“数字山场”“云看地”“一张图”等科技“利器”如天降奇兵,在自然资源的各个领域成为最得力的帮手。

浙江龙泉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林地权属落界、登记,在室内构建直观易懂、图像清晰的“数字山场”,邀请村民、村组相关负责人、权利人共同参与指界,实现精准划界、矢量落界,将“山是谁的、山在哪里、山有多大”描绘得清清楚楚。湖南株洲推行实景三维土地招商模式,将原来的平面图片升级为立体空间实物,突破了土地出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让投资企业在手机上就可实现“云看地”,全市土地招商更加高效、精准。青海海北州打造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不仅提高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还可实现对规划管理行为的全过程回溯和查询,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了信息化技术支持。山东菏泽推进自然资源政务一体化、信息化建设,成立数字赋能工作领导小组,以“数治”提升数据支撑能力;逐层逐级开展业务事项分析优化,以“协同”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建立“机治 人治”统一监管模式,以“慧策”提升资源管理水平。

图片贵州省黔西市金碧镇新团村村民在生态园内直播销售李子。周训超 摄

优化民生服务

增进民生福祉擦亮幸福底色

2022年,优化服务举措不断“上新”,群众感受到了更多的人情味。在基层,自然资源部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关键小事”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民生大事”中毫不迟疑冲锋在前,用行动托起了群众稳稳的幸福,书写出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甘肃兰州通过“小兰帮办”微信便民服务平台,将不动产登记服务延伸至社区,群众和企业可通过平台获取办事指南,了解业务“到哪办”“怎么办”,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湖南益阳局组建自然资源打井找水志愿服务队,集结水文、地质、测绘、钻探等方面的工作人员赴重度干旱地区助力抗旱,帮助当地群众破解“饮水难”“用水难”问题,把“久旱送甘露”惠民服务落到实处。杭州临安分局结合当地实际编写用地要素保障“小红书”,用“方言”转述部里的政策,为精准服务项目落地开出了“说明书”,成为基层干部学习、运用自然资源政策优化服务的好帮手。江苏昆山局在充分调研企业职工对服务设施布局、居住空间设计等的需求后,发布集宿区规划设计“施工图”,优化职住模式,打造“人才归宿”,让外来务工人员进得来,更要住得好、留得住。

图片在自然资源科普和传统手工技艺体验活动中,广西自然资源档案博物馆工作人员教小朋友编五彩绳。周燕芳 摄

图片

来源:i自然全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