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虑症是如何危害身体的?就诊时有哪些误区不能踩?【附就医提醒】

 优眠精神心理 2023-05-22 发布于广东

上周门诊接诊了两位焦虑症患者。

患者一,42岁,男性

这位患者跟主治医生说,两个月前体检的时候查脉搏70,看了彩超心肌酶抽血都没事,然而就在上个月里惊恐发作了3次,接着就是一整天的头晕。然后喉咙出现异物感,左胸出现不适感。在上周的一个下午,他以为自己快要猝死了。

在把疾病告诉家人的时候,家人们表示很不理解,劝他再去大型医院做个全面检查,他发现自己根本没办法和他们沟通,最后只能自己来就诊。

患者二,26岁,男性

这位患者是在家属陪同下来就诊的,患者从小体质一般,在去年12月感染新冠以后,肺部留下了一些后遗症。

他自觉新冠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疾病,患者的家属说他经常在各种医疗交流群“寻医问药”,一下问自己痰多了吃什么药,一下又问自己肺部结节吃什么药。群里有时会热心的医生告诉他吃某种药可以缓解,但是他从来每次把药买回来,吃了一两次,觉得没有效果,就不吃了,又开始在群里问,家里药堆积了一大堆。

患者的父亲说,他几乎无法和儿子沟通,因为儿子坚信就是得了严重又难治“后遗症”。

为了解除患者的疑虑,父母也带他去了几次医院做体检,除了免疫力低一些,气血循环差一些,并无大碍。但他不为所动,始终坚信自己得的是奇怪的重病。

上述两位患者,一位是惊恐发作,一位是疑病伴随焦虑,二者都出现了非常典型的焦虑症状。

正如上文两位患者出现的症状,其实焦虑作为精神心理疾病,会在我们的精神和身体上引起一系列的反应。

焦虑会侵蚀你的身体

1. 入侵睡眠系统:长期的焦虑会导致神经系统受到影响,导致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症状。

2. 入侵心脑血管系统:长期的焦虑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血管收缩、心率和血压升高,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衰、脑卒中等。

3. 损害身体健康:焦虑还会导致身体出现不良症状,如头痛、胃痛、手抖、出汗等,这些症状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4. 侵害脑部健康:焦虑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焦虑过度引起大脑神经思虑过多,可能会出现疲劳现象,从而增加患疲劳性脑细胞功能障碍的风险。

5. 影响人际关系:焦虑症患者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将焦虑情绪传染给家人和朋友,影响家庭和睦和工作效率。

6. 导致癌症风险增加:美国斯坦福大学医疗中心的最新医学研究表明,长期焦虑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女性患者。

长期的焦虑不仅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干扰我们的思维能力,这也导致在我们在求医就诊时出现遇到各种阻碍,再加上大多数人对焦虑症的认知不够全面,也容易导致我们在就诊、治疗过程当中产生一些认知的偏差。

很多患者知道自己是焦虑症以后,想要迫切地把病治好,但是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又往往容易走进一些误区。

想要走出焦虑,在就诊时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注意:

常见就诊误区需规避

1.就诊误区:

过于关注症状的表象

焦虑症往往存在精神方面的压力,从而引起植物性神经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多种躯体症状,如心慌、呼吸困难、口干舌燥、尿频尿急等。一旦患者对这些表面的症状过多的注意,那么很有可能导致症状进一步严重。或者忽视了对焦虑症本身的治疗而屡屡去错科室等等,导致焦虑迟迟无法好转。

“惊恐发作”的患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发作时病人会突然出现心慌、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有人在那一刻有马上就要死去的感觉,这时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怀疑心脏病发作,导致反复地到综合医院做身体检查,但是方向并不对。

2.治疗误区:

确诊焦虑症后,希望医生能开效果最好的药,这样才好得快

同一个药物,有些患者服用效果很好且副作用很小,而另外一个患者服用则可能药物效果差或副作用很大。在临床上,每个患者综合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对药物反应也是独一无二的。主治医生也会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确定治疗和用药方案,无需太过担心。

3.治疗禁忌:

认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疾病

由于精神心理疾病的特殊性,很多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存在着认知偏差,很多患者会觉得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病,医生的诊断总是存在着误差,所以即使是到了医院、看了医生、拿好了药,可能回到家以后一不一定会按医嘱来服药,这是在治疗任何疾病时都最忌讳的。

焦虑症就医小贴士

就医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就诊时向医生详细陈述自己的病情情况是最基本的。

所以去医院前你最好是回顾一下自己长时间以来的状态,以防万一,你也可以在纸上写下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