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诸城刘氏家族,祖孙五代同为进士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5-22 发布于河南
Image
乾隆皇帝差点狱中遇险,幸亏刘统勋早有准备的锦囊妙计,让乾隆躲过一劫。但是,脱险的乾隆帝却一道圣旨将刘统勋斩立决。

这离奇的情节当然不是真的,只有电视剧里能看到。

现实中,刘统勋是死在上早朝的路上,乾隆知道后是泣不成声,大呼说:“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

足以见得,乾隆对这位直言敢谏的臣子,虽然有时不是很喜欢,但是也充满感情。

雍正二年,刘统勋考中进士,官至首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被乾隆帝称作“真宰相”的唯一一人。

殊不知,刘氏家族祖孙五代同为进士,不仅刘统勋一个人牛,其祖父、父亲、儿子、孙子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刘统勋的祖上并不是山东人,爷爷爷爷的爷爷刘福举家迁到当时诸城北乡逄戈庄,也就是今天的高密,家境不好,以务农为主。

论家境好转,得从爷爷的爷爷刘思智说起,刘思智这一代奋发图强,通过读书考取了秀才,从此家境逐渐好转。

到了爷爷的父亲刘通这一辈,就比刘思智优秀一些,考取了贡生。

刘通不是一般的人物,明万历四十大饥荒三年那会儿,在路上捡到一些银钱,当时情况下,并没据为己有,饿着肚子在原地等了三天。

后来,不见人来,就把银钱买米煮粥,救济饥民。

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居然花钱买了一贫苦人家妇女,付款后,又将卖身契撕掉,把人还回去,这既让人家有了活路,又不用骨肉分离,可谓大功一件。

爷爷刘必显幼年聪敏,读书勤奋,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

此后,刘必显为官清正廉洁,怎奈收入微薄,生活困苦。

于是,刘必显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开荒种菜,自给自足,但也是数十日无肉食,清苦无比。

后来,刘必显不愿同流合污,辞官回家,隐居于九仙山北刘家槎河村,过着悠闲生活。

从此,刘家步入书香门第行列,可谓“满门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特别是刘统勋的父亲刘棨,更是官至四川布政使,被称“刘青天”,但是不幸积劳成疾,猝然离世。

康熙二十四年(1685),25岁的刘棨考中进士,先从小知县干起,兢兢业业,从不懈怠。

十三年后,刘棨由长沙知县升任宁羌知州,时逢关中大饥,饿莩遍野,饥民流离。

刘棨深恤民情,不顾被革职查办的风险,开仓赈济,被称颂为刘青天。

饥荒虽然熬过去了,但是宁羌山高地瘠,经济落后,州民很是贫困,刘棨为发展经济积极出谋划策。

因宁羌境内广生槲栎,宜养柞蚕,但州民不知养蚕之法。

刘棨从家乡山东招揽养蚕者,载蚕种数万至宁羌,教民放养。

后来,又复聘山东工技,向州民传授缫丝之术。

由于刘棨的推广,宁羌的柞蚕业盛极一时,成为西北的柞蚕基地。宁羌生产的柞蚕丝绸质柔色美,人称“刘公绸”,广销川、陕、甘诸省,颇受青睐。

“本朝官吏清正廉洁与尔等伦比者何人?”康熙皇帝询问九卿。九卿荐举4人,刘棨乃其中之一。

Image

尔后,皇帝还口谕圣旨向群臣褒扬刘棨的卓越政绩。

足以见得,刘棨深得民心!

康熙五十七年,过度劳累而死,时年六十二岁。宁羌州民为彰其德,在州城南门内建刘公祠,刻石详志。

也许是祖宗积德了,刘家子孙一代比一代强,到了刘统勋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刘统勋官至首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被乾隆帝称作“真宰相”的唯一一人。为政四十余年,清廉正直,敢于直谏。

乾隆六年,刘统勋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不久,刘统勋便向皇帝上疏,参奏大学士张廷玉和尚书讷亲。

两个奏章呈上后,乾隆将两人革职,并将刘统勋直言敢谏的奏疏公开给众臣看,刘统勋由此名闻朝野。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十六日,刘统勋赴紫禁城早朝,行至东华门外时,轿内忽然倾斜,抬轿人拉开轿帘发现刘统勋双目紧闭。

乾隆听说后赶忙派御前大臣福隆安携药赶往救治,但刘统勋已经故去。

刘统勋去世,乾隆亲临祭丧,赠太傅,谥号文正,成为清朝大臣中初殁即得谥“文正”的第一人。

丧归途中,乾隆令沿途文武官员在20里内者亲往灵柩前吊祭,遣官护送,足以见得他的份量。

殊不知,他的儿子刘墉更牛,科举考试一步登天,直接参加会试和殿试。

刘墉成长在名门相府,家族成员世代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乾隆十六年(1751年),刘墉因为父亲关系,未参加县试、府试、乡试,直接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当年会试和殿试。

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刘墉受其父影响,深谙官场的潜规则,一改父亲直言敢谏的作风,在京为官期间,作为很少,没有了可圈可点之处。

但是,刘墉洁身自好,始终保持清廉,不与和珅同流合污,也是实在难得。

从知名度而言,刘墉比刘统勋名气大,但是从贡献上看,肯定是刘统勋更大。

令很人没有想到的是,受刘统勋蒙荫不只是刘墉,还有孙子悲刘镮之。

刘镮之声父刘堪早卒,自幼由伯父刘墉抚育成人。

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追念刘统勋功绩,钦赐刘镮之为举人。

十年后,刘镮之中进士,几经沉浮官至“吏部尚书”。

道光皇帝称赞他:“人颇明白,遇事亦尚敢言。”

刘家自刘统勋官至高位,后代多受其前辈的蒙荫,虽不像祖辈一样干出一番事业,为官也是兢兢业业,祖孙五代同为进士,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刘统勋家族的祠堂,并不叫刘氏宗祠,而叫“清爱堂”,“清爱堂”是康熙皇帝御赐给刘家的一块匾额,它不仅仅是一个堂号,也蕴含了刘氏家风的核心观念——清廉爱民。

时至近日,为官者的后代已没有那么幸运。即使父辈祖辈身居高位,自己的人生路还是需要自己去走,并不能受到太多恩惠,这就是时代的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