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地理小专题——夷平面

 hjh2004 2023-05-22 发布于福建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绥阳盘地和旺草盘地位于贵州高原北部,由于地质活动的差异,旺草盆地形成了高出黔北高原的夷平面(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准平原,在这之后,准平原再受切割破坏,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绥阳盆地形成了以平坦盆地和宽缓丘丛为主的喀斯特地貌组合。下图示意黔北高原喀斯特地貌演化。

         图片

(1)简述绥阳盆地和旺草盆地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说明黔北高原夷平面的形成过程。

(3)指出旺草盆地和绥阳盆地地貌类型差异的形成原因。

(4)比较洋川河与芙蓉江河流特征的主要差异。

参考答案:

(1)地形复杂多样,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山区面积广大,植被覆盖率高等。

(2)地壳抬升,形成高低起伏的地貌;地势高的地区被流水侵蚀,形成准平原;部分地区抗侵蚀能力弱,被外力侵蚀;受外力侵蚀弱的准平原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形成夷平面。

(3)旺草盆地位于断层岩体相对上升的一侧,地壳抬升,侵蚀作用明显,形成海拔较高的夷平面;绥阳盆地位于断层岩体相对下沉的一侧,地壳抬升弱,石灰岩分布广,形成以平坦盆地和宽缓丘丛为主的喀斯特地貌。

(4)洋川河自北向南流,芙蓉江自南向北流;芙蓉江的径流量大于洋川河;芙蓉江的水流速度比洋川河快等。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夷平面是在地壳稳定时期,山地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起伏和缓的准平原。天山山脉隆起后,逐渐形成天山古夷平面,该古夷平面因海拔高度不同被分为高、中、低三级夷平面。三级夷平面广泛存在于现代天山,但由于外力破坏程度不同(流水作用比冰川作用对夷平面的破坏更显著),夷平面保存状况各不相同。下图为天山西段地形剖面及三级夷平面示意图。

图片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指出天山古夷平面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

(2)从内力作用角度,据图推测天山古夷平面演变为三级夷平面的过程。

(3)说出天山西段高级夷平面和其余两级夷平面保存状况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1)天山隆起后,地壳长期比较稳定;削高填低的外力作用显著

(2)受内力挤压影响,天山古夷平面存在多个断裂带;后受内力进一步挤压,断块出现差异抬升,因拾升幅度不同形成三级夷平面(抬升强度较大的断块上升幅度大,形成高级夷平面;抬升强度较小的断块上升幅度小,形成低级夷平面;抬升幅度适中的断块形成中级夷平面)。

(3)高级夷平面比其余两级夷平面保存更完好高级夷平面海拔较高,气候严寒,外力作用以冰川和风化作用为主,破坏相对较弱,夷平面保存完好;中、低级夷平面海拔相对较低,山地降水与冰雪融水较多,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和风化作用为主,侵蚀、切割强烈,对夷平面的破坏更为显著。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古纳托位于川西贡嘎山西侧,山顶平台面积近40km2,海拔约4200m,周围峡谷深切,陡坡环绕,平台与周缘谷地的最大高差约600m,地貌学称之为“夷平面”,它与高山峡谷、河谷宽缓构成了地貌演化的不同时期。夷平面一旦形成,若地壳加速抬升,又一个地质作用循环开始。下图示意冷古纳托山原地貌及其垂直剖面。

图片

(1)按照地貌演化的先后顺序,对夷平面、高山峡谷、河谷宽缓进行排序,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指出形成冷古纳托山原地貌的地质作用。

(3)分析形成夷平面与丘状高原地貌差异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排序:高山峡谷、河谷宽缓、夷平面。形成过程:青藏高原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受流水和冰川作用形成高山峡谷;随着流水和冰川的持续作用,河流上游河谷宽缓,两岸形成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准平原);准平原因地壳隆起抬升,受外力侵蚀,留下近似平整的地面,即夷平面形成。

(2)内力作用:地壳隆起抬升。外力作用:寒冻风化;冰川刨蚀;流水侵蚀。

(3)夷平面花岗岩体较坚硬,比丘状高原的沉积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强,夷平面抬升遭受寒冻风化较丘状高原完整,易覆盖小冰盖,冰川刨蚀较丘状高原面更加宽阔平整;丘状高原地表起伏较大,相对较破碎,更易受外力侵蚀,形成沟谷和小型台地。

典型例题四: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山山系横亘于新疆中部,平均海拔4000m,广泛发育三级夷平面,地处不同海拔,冰川、雪原、森林和草原交替出现,自然条件和地貌景观十分诱人。天山夷平面是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古天山地槽形成山脉之后,长期受到剥蚀夷平形成的,从所处位置和海拔,可明显的分为三级夷平面(如图)。高级夷平面海拔4000m以上,位于天山高山和极高山顶部,保存最为完好。中级夷平面海拔3200~3000m,位于高级夷平面两侧。低级夷平面海拔2200~2000m,主要分布于天山南北坡的中山带和山前山地。

图片

(1)指出夷平面形成时期的地壳运动特征,并推测高级夷平面保存完好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夷平面可开发利用的方向

参考答案:

(1)特征:地壳运动稳定。

原因:海拔高,气候严寒,降水多以固体形式出现;外力作用以冰川与冻融等风化作用为主,切割、破坏相对较弱,夷平面保存完好。

(2)夷平面自然条件和地貌景观与众不同,适宜发展高山旅游业;夷平面地形相对平坦开阔,发生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概率较小,是高山滑雪的最佳场所;天山中低级夷平面,草原资源丰富,是优良的高山夏季牧场。

典型例题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夷平面是在一定的地壳状态下,山地经过漫长的外力风化、侵蚀和堆积等作用削高填低后,形成的起伏和缓的准平原。很多学者认为,天山山脉隆起后,逐渐形成天山古夷平面,后该古夷平面演变为高、中、低三级夷平面。三级夷平面广泛存在于现代天山,但由于外力破坏程度不同,夷平面保存状况各不相同。与冰川作用相比,流水作用对夷平面的破坏更显著。下图为天山西段地形剖面及三级夷平面示意图。

图片

(1)从地势起伏、地质作用的角度,指出天山古夷平面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

(2)从内力作用角度,据图推测天山古夷平面演变为三级夷平面的过程。

(3)分析天山西段高级夷平面和其余两级夷平面保存状况存在差异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地势起伏较大;风化、侵蚀和堆积等外力作用强烈;地壳运动较弱,地壳稳定。

(2)受内力挤压影响,天山古夷平面存在多个断裂带。后受内力进一步挤压,断块出现差异抬升,因抬升幅度不同形成三级夷平面。(抬升强度较大的断块上升幅度大,形成高级夷平面。抬升强度较小的断块上升幅度小或者不抬升,形成低级夷平面,抬升幅度适中的断块形成中级夷平面。)

(3)高级夷平面海拔较高,气候严寒,外力作用以冰川和风化作用为主,切割、破坏相对较弱,夷平面保存完好;中、低级夷平面海拔较低,地带性降水量较大,流水下切分割、破坏剧烈,使夷平面支离破碎,连续性较差。

典型例题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子山整体海拔在4500~4700米之间,面积达6000多平方千米。海子山分布着不同地质时期数以亿计的花岗石漂砾(砾石)和大约1145个冰蚀岩盆(海子或湖泊),这些大大小小的砾石与湖泊就是青藏高原最典型的古冰帽(古冰盖)遗迹,它们密集分布在山体古夷平面(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地表削高填低逐渐形成的陆地平面)上。据青藏高原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在第四纪冰期,海子山地区曾经覆盖着厚达超过500米的冰川。下图示意海子山路段川藏公路沿线的砾石和湖泊景观。

图片图片

(1)分析海子山古冰帽形成的条件。

(2)与海子山古夷平面内部相比,推测理塘附近冰川侵蚀的强度并说明理由。

(3)指出海子山古夷平面形成以来因外力侵蚀而发生的变化。

参考答案:

(1)海子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当地雨雪较多;海拔较高,且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气温低,有利于雨雪冻结成冰;古夷平面起伏较小,面积较大,有利于冰雪累积。

(2)强度较大理塘位于古夷平面边缘,坡度较陡,冰川移动较快,侵蚀作用较强。

(3)古夷平面被古冰川、流水等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