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空前残酷的突围战,三百多名干部战士牺牲,旅政委自戕殉国

 行云流水vmmxd6 2023-05-22 发布于辽宁

1942年,是我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斗争最艰苦、最困难的一年。泰山区大片的根据地仅剩下“一枪可以打透”的几个小片。在泰山区党政军首脑机关经常活动的莱北山区,敌人未设据点的只有茶叶、台头两个小区,形势危如累卵。

进入10月,青纱帐已经收割,草木已经枯黄,敌人“扫荡”的风声越来越紧。

此时,泰山区在阁老村召开大会,会议内容一是四旅与军分区合并,二是布置下步工作,县以上的领导参加。

会议已开了大好几天。各情报站接连送信,说博山、章丘、莱芜增敌。四旅参谋长刘采芹向四旅政委,同时也是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的汪洋同志汇报。汪洋说,采芹同志,不要惊慌,再坚持两天,会就开完了。

第二天形势更紧了,刘采芹又去找汪洋政委,说会议不能再开了。

汪洋政委说;再坚持一天怎么样?刘采芹说:周围没有部队,有危险。

又过了两、三天,章丘的敌人出动了。刘采芹又一次找汪政委,这次汪政委同意马上转移。

地委、专署、军分区司令部和警卫部队向南出发,大约走了15到20里地,到了刘家白杨村住下,准备第二天上午由汪洋作总结报告后,机关部队立即分散转移反“扫荡”。这天是10月16日,刘采芹记得当晚汪洋政委结婚。

到达刘家白杨村后,刘采芹将侦察连分成若干组,到村周围警戒,并规定发现敌情打一颗手榴弹;敌人数量较多时,打两颗手榴弹;情况紧急时打三颗手榴弹。

也就在16日上午,教导营一队(军事队)、二队(政治队)全体教职学员在船厂举行了毕业典礼。教导一队共毕业两个区队,有6个班,约计80余人,其中连级干部7人,其余均为排级。原计划17日分配工作。

16日下午约3点光景,毕业会刚结束,就接司令部的行军命令,指令教导营全体移驻高白杨村,准备听取汪洋政委报告后,分赴新的战斗岗位。

教导队到达高白杨村时,天已经黑了。

然而就在16日夜,5000余名日伪军由博山、见马、文祖、雪野、淄川等据点同时出动,像一大群毒蛇向茶叶口悄无声息地游来。

17日黎明,军分区干部李烈炎为赶到台头去训练民兵,一大早就爬上了刘家白杨的西山。他借着朦胧晨曦发现了山头上的膏药旗和密密麻麻的日本兵,赶回去报告已经来不及了,他摔响了随身带的两颗手榴弹。

枪声骤起,一场突围战打响了。

住在高家白杨的军分区教导营,由政治队和军事队组成。一听到枪声,教导员张键率领政治队迅速集结后,立即向东冲到茶叶口。政治队没有武器,只能寻找敌人的薄弱部位突围。

张键判定北面是敌人的弱点,当机立断率队向北直插。部队插到章丘县的三角湾,前面山上发现敌人。他们没有片刻犹豫,向左翻过西面两座小山后,继续向北疾进,全队70多人无一伤亡,胜利跳出了敌人的合击圈。

教导营军事队共有80多人,因来时把好枪都留给了连队,他们只有训练用的老掉牙的几十支步枪。他们在营长石新率领下,先拉上了村东北的曼里岭,准备向东北方向突围。

但当部队拉到王庄时,周围的枪炮声使石营长难以判明敌情,于是他又下令部队撤回茶叶口。这时他们发现司令部和十团一营的两个连正冲向茶叶口东南的吉山。石营长即下令部队跟进。

专署、地委机关由刘家白杨拉出后,按预定计划由茶叶口向北突围。由于行动稍微迟缓,队伍行至王庄以北,北山已被敌人占领,敌人的机枪迎面打来。

赵笃生专员命专署警卫连掩护,专署机关人员向左爬过西山后再往北插,大部人员顺利突围,与张键率领的教导营政治队胜利会合。

发现北山之敌后,地委副书记刘莱夫立即率队向东面的法山北山转移。刚爬上东山头,山顶已被博山方向来的敌人占领。腹背受敌,刘莱夫只好下令人员分散突围。

刘莱夫和警卫员穿过中法山村向南,只见南山上敌人正象蝗虫样向西而来,再回头,一股敌人已从东面开进中法山村。他们就地倒在梯田堰根的衰草里隐蔽起来。直到晚上,他才向群众要了点糠煎饼和水,然后找到地方干部。分散突围的地委机关干部大部分未受损失,陆续集拢了起来。

地委整风学习训练班是由各县抽调的地方干部,共30多人。除分散突围以外,20多人由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李凯军带领突围。

他们由茶叶口冲上东面的山腰,刚转过山嘴,突然和日军迎面相遇,双方相距仅有几米。李凯军没有丝毫犹豫,抢前一步抱住一个鬼子摔倒在地,把枪夺了过来。几乎与此同时,同志们都赤手空拳地冲了上去,一个人抱住一个鬼子扭打起来。最后,所有的同志都被敌人用刺刀刺死,包括一个年轻的女同志。

发现敌情后,汪洋立即带人来到村外观察敌情。天还未大亮,望远镜看远处的山头还不清楚,但隐约可见西山上有晃动的人影,还有旗子和吃喝声。

他立即赶回村内,通知地委、专署机关和教导营分别向东、东北、向北突围。他率党政机关和十团一营的两个连迅速向东运动。部队经过高家白杨、王家白杨,从吉山村南过了河,准备向东南方向突围转移到莱东。

但是部队刚过河,迎面与大队日军遭遇。一营营长赵钧大喝一声 “一连, 跟我上”,立即带领一连指战员扑了上去与敌人拼起了刺刀。

敌情险恶,汪洋政委见南山上未有敌人的动静,立即下令:“二连,占领南山制高点。”二连应声而起,向河南的高山冲去。眼看战士们就要冲上山顶,突然山顶上出现无数敌人,猛烈的火力将二连又压了下来。

一连钟副连长带部分人被敌人压了下来,与跟进的教导营军事队会合。他和石新营长、田光林队长、周钰指导员简短商议之后,拟定了一个突围计划:先过河,佯攻吉山北山,待冲到半山腰再折向东,利用梯田地堰的掩护由小东吉山村的东岭向潘家崖和崖下村方向突围。

他们刚运动到东吉山村前,被敌人用交叉火力封锁了前进的道路,机枪象刮风一样,分不出点来。第一次冲锋,几十个战士倒下了,第二次冲锋,又有几十个战士倒下了,老红军石新营长、队长田光林也中弹牺牲。

周钰心急如焚,大喊道“冲过岭去就是胜利!”,又一次发起冲锋,但战士们又纷纷倒在敌人瓢泼般的弹雨里。周钰腿部负伤,子弹也打光了,身边战士所剩无几,强行突围已无希望,被迫下令分散突围。他一瘸一拐地向一条小山沟走去,最后实在走不动了,他爬到个一小水坑边,让伤腿的鲜血染红坑水,侥幸骗过了搜山的敌人。

战斗进入了白热化。东、东北、北、西北各个山头上都有敌人,都在向枪声激烈的吉山战场集中,而我军正面对的日军少说也有1000多,且占据着有利地形,只有强行攻占南山制高点,我军才能摆脱不利地形,寻找机会突围,否则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汪洋果断命令二连,不惜一切代价,夺下南山制高点。十团一营的老底子是徂徕山起义不久发展起来的老部队,战斗力很强。二连在两挺机枪火力掩护下立即发起冲锋。敌人的火力很猛,但是战士们杀红了眼,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继续冲,终于接近了山顶。

敌人的机枪失去了作用,鬼子们傲傲叫着发起了反冲锋。一场恶战,战士们和敌人拼杀在一起,杀声震天,一会儿敌人冲下来,一会儿我们顶上去。最后我军终于冲上了山顶,占领了南山制高点。

汪洋命令部队坚守制高点,命令通讯员调一连和党政机关到南山,集中力量突围。可是一连早已同敌人胶着在一起,已无法撤出,赵钧营长也壮烈牺牲了,战斗异常惨烈。

连派两个通讯员都没有回来。汪洋又命令警卫员小张,无论如何也要把一连和机关带过来。小张含泪而去,然而他倒在了吉山河滩上,再也没能回到汪洋政委身边。

河滩上的喊杀声越来越弱,汪洋痛惜地放下望远镜,下令二连掩护突围。然而已经晚了,西边高山上,由雪野方向开来近干名日军,正向南山压过来。二连仍在顽强地抵抗,但是众寡太悬殊了,结局已经十分明显。

一阵机枪扫来,汪洋右腿中弹,仆坐在地堰边。

他摔碎了望远镜,取出所有的文件,平静地看着它们化为灰烬。

已经能听到鬼子的嚎叫声。他平静地举起了勃朗宁手枪。

枪声响了。这时是上午十点钟。

山下,河滩里,悲壮惨烈的战斗仍在继续。子弹打光了,用刺刀,刺刀弯了用枪托砸,用石头,用手脚,用牙齿.....

特等射手刘占江,子弹打光了,他舍不得摔坏这挺狮子牌轻机枪,因为他最清楚部队太需要机枪了!他把机枪抱在怀里,纵身跳进了一口水井。

旅部卫生员小王,才16岁,他没有武器。三个鬼子围住他,他冲上去抱住一个鬼子,咬下了他的耳朵。敌人点着高粱桔,把他一次次扔进火堆里。直到他再也爬不起来。

机枪射手小吕,子弹打光后,他将心爱的捷克式轻饥枪掩藏在地堰葫芦秧底下,又赤手空拳冲向敌人,拉响了敌人身上的手榴弹。

大麻子老宁,原是泰安城的剃头匠。鬼子占了泰安城,他到处串连他的那些伙计:“别干这下三滥了,长点出息投八路打鬼子去。”呼啦啦一下拉来30多人,清一色的麻子脸,编了个麻子排。几年过去,麻子排只剩了麻子班。

他目睹伙计们一个个倒在血泊中,疯了似地冲进敌群。一连捅了4 个鬼子,其他鬼子吓得傲傲叫。他最后倒在伙计们身旁,身上被刺了17个血洞。

鲜血,染红了吉山河滩,染红了吉山河水。

中午时分,枪声完全平息下来。敌人开始吃饭、休息。夕阳西下,鬼子们燃起了一堆堆簧火。直到第二天早晨,一队队的敌人才又缩回了巢穴。

敌人撤走后,吉山周围几个村子的党员、群众立即从山沟里、土窖里走出来,满山遍野地寻找牺牲和受伤的同志。人们眼含热泪,把找到的几十名伤员立即送往莱东根据地后方医院,用仅有的两具棺材盛硷了汪洋政委和赵钧营长,又把家中仅有的炕席揭来葬埋烈士的遗体。

这次空前残酷壮烈战斗,我泰山区毫无准备,敌众我寡,代价惨重,323名干部战士牺牲,包括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汪洋同志、教导营营长石新同志及营、连干部几十名。敌人也伤亡了百余人。

人人心头象压着一块铅,吉山附近村子接连几天见不到烟火。

汪洋牺牲后,泰山区党政军民召开万人追悼大会,将汪洋遗体葬于莱芜县吉山钓鱼台。1945年8月莱芜县民主政府将钓鱼台改建为汪洋台,台上建有汪洋亭,亭中树烈士碑一座,碑上刻有山东省党、政、军领导舒同、廖荣标、李念林等人的题词。

今日,汪洋台周围群山拱立,起伏连绵,宛如饱经沧桑的老人,松涛阵阵如泣如咽,还在向人们讲述着这个悲壮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