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何敢在暴跌之后买入,而且不怕继续暴跌

 Karl 2023-05-22 发布于云南

A股和B股波动性太大,基本上熊牛周期是3.5年一轮,振幅经常50%以上,这意味着啥?基本上对于一般股民而言,基本上每4年就有一次浮亏30-50%的经历,点背了能浮亏80%。。所以A股其实是全世界波动最大的市场,这里的危险显而易见。。。

所以每当我听到一个人说,来股市是为了“财务增值”,其实都提他捏把汗。。。因为抱着这个心态来的人,最后往往会出现心态失衡,惨烈的浮亏,会让人怀疑人生,甚至神经错乱,所以也难以做出有效应对,很多人都是“认输出局”。。。

面对A股的残酷,我如履薄冰。。。在这里找到好公司不算很难,但找到“低价的好公司”是很难的。。。这要看点,等暴跌出现时候才能获得重仓机会。。。但等待是很烦人的,比如当下这种趋势,就是天天耗着,价格不高也不低,既无法进货也没法出货,无聊至极。。。其实在整个投资周期里面,这种“无聊阶段”基本上是90%的时间,大部分人就是被这种走势耗的失去耐心的。。。

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有所提防,为了提升自己的“持股信心”,而不仅仅是为了那几个分红,我喜欢高股息的个股。。。在一开始我就在提防所谓的暴跌,所以随时控制着仓位,这种仓控首先是“大类资产”仓控,所以我会持有一定的固收理财和银行存款,大概3.5%-5.5%,然后会分配股票仓位,在股票仓位内部也会进行“风格对冲”。。。在这都弄完之后,高分红高股息,基本上是最后的“安全边际”了。。

所以其实无论是张裕b,还是老凤祥b,长江电力,他们都具有“弱成长性”,股息也不低(4.5%-7%)。。。所以在本质上,我从不认为“成长性”和“高股息”有啥本质矛盾,因为如果买的低,它们就会出现“同向性”。。。在一定程度上,这甚至是衡量我买的多便宜的一种检测方式。。。

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没有忘记2005年的998点。。。也没有忘记2009年的1664点。。。那些在几个月内就暴跌80%的行情,让我见识了“财富毁灭的高效”,那时候钱很少,但我挤出一些,参与了这个市场。。。即便不知道分位点这种东西,也不会dcf简单估算,对于价值投资理念也似懂非懂。。。但凭借谨慎的常识,我基本上毫发无伤 。。。见识了A股的残暴,我也在不断总结。。。

一旦行情冲起来,挣钱的欲望就会起来,基金大卖,成交量上冲,阻力线不断被突破,市盈率往往50-70倍,分位点至少80%以上,市场上流行各种概念,有时候是“核心资产”,有时候是“为梦想窒息”,有时候是“死了都不卖”。。总之那些贪婪总是包裹着理性,但无论怎么打扮,其实你还可以看出端倪。。.只不过一旦潮流冲起来,自己被夹裹其中,而且如果冒险一下,蒙上一个涨停,人马上就会“乐此不疲”的。。。所以要想迅速控制或者影响一个人,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得些小利”,他会不自觉的发生改变,形成某种好感。。。所谓的贪婪,从来不是空想出来的,它一定是尝到甜头之后的一种畅想。。。

而那些暴跌,往往是“戛然而止”般降临下来的。。。一般之前会经历一段“高位放量滞涨”阶段,然后反复几次,直到最后“放量下探”。。。其实在下探20%-30%的时候,往往还会出现1-2个“假反弹”,这个是最害人的,因为很多人不服亏钱,会在这个阶段加仓的,然后行情在“诱多得手”之后,后面往往会有一个“再放量下探”的过程,此时情绪面逐渐悲观,所以后面紧跟着的就是“持续阴跌”了。。。所以真正的暴跌,往往是6步曲:先是高位滞涨,后跟放量快跌,之后是超跌反弹,再然后是诱多回弹,后面是二次杀跌(也就是技术线所谓的c浪杀跌),最后是阴跌不断。。。所以在暴跌后的下重仓抄底的过程中,其实蛮体现功力。。。

因为抄底这件事其实是3原则:第一、买的够低。第二,低位买的够量。。。其实还有第三的,就是尽量低位带量买入之后没多久,就开始反弹。。。。

今天重点就说说“买的够低”吧,这个重点是估值,一般就是市盈率或者市净率分位点10%左右,股价“缩量盘整”,绝对ttm市盈率10倍左右(当然越低越好),然后低于唐朝那种简易dcf测算法估值的一半。。。这一套下来,并不难,用时大概10分钟吧。。。很多投资者也都会。。。难的是评测业绩的成长性,这部分只懂财报是不行的,必须懂生意,比如对于长电,你需要了解“六库联动”的含义,对于老凤祥b需要理解高周转的本质。。。而测算成长的意义,也不是计算什么peg这种东西,而是把成长性想为一种特殊的安全边际,也就是依然在提防“不理性的暴跌”。。。在最后会看看股息率,原理其实就和巴菲特2008年抄底高盛的时候心态类似,这是所谓的“优先股的变形条件”,老巴是名人,他可以直接要求公司给他优先股债息权限,我这样的小散没资格的,但我可以通过高股息达到同样的目的。。。要注意一个细节,你觉得2008年时候的老巴,对于费雪那套成长股理论还不了解么?芒格已经给他讲了几十年了啊,那为何他在很多重仓收购中都习惯用“可转债+优先股”来完成交易呢?就是那点分红?。。。其实他的思考和我类似,分红的本质是也是一种安全边际,而且和业绩成长性不同的是这是一种“特殊的安全边际”,他可以直接用来补仓,从而优化仓控结构。。。

举个例子吧,比如一个股票,20元,然后腰斩跌到10元,每股分红0.5元,此时它的股息率就是5%,这时候我重仓买入1000股,成本10000元。。。之后它继续暴跌,又腰斩了跌到5元,这个时候潜在股息率10%,分红还是每年500元。。。。即便我没钱补仓了,也能用分红自救,比如过了阵子,继续腰斩2.5元,潜在股息率20%对吧。。。。。等于在我看到第一个腰斩之后,后面还有2个腰斩,但这个时候分红到账了,是500元,此时1000股市值2500元。。。我会用分红的500元以2.5的价格买入200股,总股本变为1200股,综合持股成本是(1000*10+200*2.5)/1200=8.75元。。。。如果再过一年,股价还是这么低,到时候继续分红600元(1200股),我再买240股,综合持股成本就是(1000*10+200*2.5+240*2.5)/1440=7.7元,其实真实情况是,很可能过了1年,我上班挣了点钱,又有钱补仓了,比如再增资10000元买入以2.5元每股买入4000股,所以是(1000*10+4000*2.5+200*2.5+240*2.5)/5440=3.88元。。。此时需要注意问题,3.88元每股成本对应的是0.5元分红,所以股息率12.89%,所以只要有钱,慢慢补,摊低成本,其实成本是按照高等数学中的“求极限”原理,会慢慢趋紧于2.5元的,比如到3元左右吧。。。这个时候只要再分红10.5元,我就回本了。。。而得到一个分红率20%的生意,基本就一直拿着了,而且要知道通过这个过程我上量了。。。所以我这是模拟了一个“从10元跌到2.5元,暴跌80%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因为我想说的就是,我为何在重仓持有下还喜欢暴跌。。。。以及为何好股票要一直拿着。。。在本质上,股价的上涨其实是一种诅咒,它是让你放弃一个好生意的干扰,不断给你诱惑。。。。在精心计算完价值之后,出现暴跌,我会介入,而且也丝毫不怕它继续暴跌,因为其实只要“有股息保护垫+仓控控制”我是根本不怕暴跌的,暴跌会让我低价持仓更重,而且长期年化收益率更厚。。。在上面的例子中,有些人可能会质疑每年分红500元,买200股的意义,因为主要成本是后面那增资10000元拉下来的。。。但是不要忘了,在上面的那个例子中,我是等了1年才有援兵的。。。在之前就是靠着分红自救,在那种一片颓然中,那500元分红补仓款,会给我巨大的“心里慰藉”,让我面对极端的暴跌行情依然保持冷静,也就是即便孤立无援,其实成本也能从8.75元一年内降到7.7元,差不多就是1元,就算没那10000元,其实基本上第三年分红720元(1440股),所以分红再买入等于多了288股,计算一下就是(1000*10+200*2.5+240*2.5+288*2.5)/1728=6.84元。。。其实成本一样在降低,而且由于在初始买入时候考虑到了弱成长性,所以分红一般也会增长,比如第4年每股分红1元了,那么就是得到分红1728元,买入691股,总股本变为1728+691=2419股,所以就是(1000*10+200*2.5+240*2.5+288*2.5+1728)/2419=5.6元,故而其实之后再分红2年,就每股成本均摊到2.5左右了。。。全过程是5-6年,在完全没钱补仓的情况下,即便股价暴跌80%,也可以完成自救。。。更重要的是,量会上来,而且如果计算股价也不反弹了,即便就是吃每股0.5分红,股息率就是20%了,当然如果是1元分红将是40%。。。这个时候也不用看roe了,直接拿着就是了。。。其实看了上面这个过程的人,就明白老巴为什么拿着可口可乐那么多年,很多时候股价涨不涨的也所谓。。。因为只要被我低位买到,我根本不怕“低估之后的再度暴跌”,早就计算在内了,真出现也只会增厚收益,当然需要些耐心。。。

至于“低位买的够量”,以及“尽量低位带量买入之后没多久,就开始反弹”这2个其实也是类似的思维模式,以后再说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