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青柠檬20230520 2023-05-22 发布于浙江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7月13日
进度:79/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
作者:徐文兵与梁东对话
分享章节:第七章 我们的健康受五运六气影响
————————————
【重点摘抄】
🌱经文: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之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蹻,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第一个,说说甲型H1N1。2009年年初,我说今年是土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湿土太重),容易闹瘟疫,年底就应验了。虽然甲型H1N1的蔓延趋势不能说失控,但是也让很多人谈之色变。
以前咱不敢谈这个事,因为没有实战经验,没治过。但在国家对甲型H1N1的控制与防治过程中,中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让很多人开始对中医有了信心。而从治疗甲型H1N1的病例中来看,中药退烧的效果也确实不错,基本上一付药就能控制病情。
【感悟】
🌱这段经文跟第六章的是一样的,只是这里有些地方变成“繁体字”,繁体字更好地理解了原本的意思。就像繁体字的“爱”是有心的,爱没有心,那就不叫爱。

然后,点一下题,“我们的健康受到五运六气的影响”,就时运来说,中医讲究“五运六气”,这些影响人们的生活饮食,当然也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一个人发病没那么容易,需要发病的因素、缘分,就好比有句话叫做“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地的因素不是第一位,关键还是人的问题,这个以前说过了,不多展开。实际上,生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里说的流感就是寒热瘟疫,结合昨天的分享,也就是中原地区的人容易得寒热瘟疫,这个寒热瘟疫就是伤寒病,对中国人来说,根本不陌生,张仲景那个年代他就给我们总结好了《伤寒论》。这些疾病很可怕吗?一点也不可怕,历朝历代都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方面的治疗可以说是如火纯青,对中医来说就是小儿科。
人们在这个地球家园生活很长时间了,已经总结了一套经验了,知道该怎么跟细菌、病毒和谐共生,人的身体上也有很多细菌病毒。偶尔斗争,大部分都是和谐共生!2003年的非典,后来的流感都是轻轻松松过去了,然而,有那么一个瘟疫,花费了太长时间消耗了人们的很多精力都没见什么效果,这是时代的倒退了。

🌸五运: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在天地间的运行变化,五运是由天干控制的
天干分为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按照推算,2009年是己丑年,这是一个土运不足的年,容易产生湿气,所以人容易得脾胃(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徐老师解说是这样子的,“它对上半年和下半年气候的影响不一样。这个六气呢,跟地支有关系,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分为两组,一组有六年,每两个年都有相同的气。比如说,丑年和未年,就是轮到了属牛和属羊的那一年,这两个年份的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气都有共同点。按照五运六气的理论,一年要分六个气:初之气厥阴风木,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六之气太阳寒水。”

关于今年的五运六气,不做展开,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应该及时去调整。回到前面说的,一个人生病最关键还是自身原因,不要把自己的生病与否过多怪罪于环境。内外因,内因优先考虑,外因,很多时候我们改变不了,如果能改变,也不妨试试。对于身体健康,有句话比较管用“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平时多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哪怕天地的忽然变化,也很难影响到身体,这些可以做到的。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7月14日

进度:80/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

作者:徐文兵与梁东对话

分享章节:第八章 因地制宜,无病不摧

————————————

【重点摘抄】

🌱经文: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感悟】

🌱直译(必要时意译):所以,一个高明的医生,能够用各种不同方法去给病人治疗不同或是相同的疾病,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让病人的疾病得到适宜的治疗。对于一个疾病,治疗的方法不同,但是,最后都治好了。这是因为医生了解病情,知道治疗的大体原则。

🌸综合前面几章,对于给人看病,首先要问诊,先了解他从哪里来,长期居住什么地方,发病的时候在什么地方,当地的气候天气如何,了解他的体质,这是很重要的。问诊的内容那就多了,什么时候在哪发病,发病的时候如何,感觉如何,自己吃了什么药或是做了哪些处理,去哪里看过医生,做了哪些检查吃了哪些药物等等治疗,后续情况如何等等等都要问清楚。“杂合以治”,不同的治疗方法,有的是扎针,有的是艾灸,有的是刮痧,有的是砭石,有的是吃药,有的需要开刀,有的是好几种治疗方法联合用,这就是不同的治疗方法。不管什么方法,医生起的是辅助作用,不过是给病人扶了一把,至于能不能好起来,关键的还是看病人自身情况。同样的疾病同样的医生,有些人就是好不了,换好几个医生也治不好,这种情况那就太多了。就好比有一句叫做“自助者天助”。“得病之情”,这里有个关键,“情”,病情,病情稳定、不稳定或是恶化,病情的不同程度。这里说的是“得病之情”,也就是刚刚得病的时候,就要掌握这个病。不要等到病入膏肓了才想到去找医生,有些疾病医生再厉害也挽救不了!病人一发病就应该去看病去干预了,还有,对于一开始发病就找上门的病人,医生也应该做好相关的诊断以及治疗,用上合适的方法。

对于“病情”,从徐老师的分享来看,他认为现在医学把疾病的不同程度都用病情来描述,以前的中医不是这么描述。以前的描述,刚刚得病就是“病情”,病的继续发展是“病势”,接下来是“病危”、“病亡”。个人认为这是不同的描述,也没有必要过分纠结,病情有轻有重,病人危重的时候医生会下“病危通知书”。咋说呢,对于中医以及现代医学的划分,很多地方划分很明显,然而也会有一些共同点,要说不同,现在的中医跟跟以前的中医不一样的那也有很多,更不用说跟现代医学去比较了,现在的中医跟以前的中医都没法比。倒退好几百年,中医的盛世不是现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