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给学龄前儿童培养数感

 少儿科普魔女 2023-05-22 发布于广东

很多孩子能从1数到100,家长就认为我家孩子有数的概念,其实不然,孩子能从1数到100,但是让他数3个梨子,不会数。必须按照顺序从1数到3,才知道这是3个梨子;有的孩子会数1、2、3,但不会报总数,问他一共几个就回答不上来,让孩子把5个苹果分给大家,一人一个,问他分完后剩下几个,他也回答不出来。

这些现象说明孩子不理解数字背后的逻辑关系,如果这种现象不进行重视,到小学以后数学就会学的越来越吃力。

数学不是死记硬背数字和运算符号,例:今天记住1,明天再问这是几?就回答不出来;这种是死记硬背,真正要的是孩子了解背后的含义,能理解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需要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具体还是要落实到思维能力层面。

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一就是数感,即是对数的感知能力,比如数和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等。格斯腾和查德(Gersten & Chard,1999)认为,数感对于学习数学至关重要!

那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数感呢?推荐下列几个方法。

口头数数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习惯地让孩子数数,在数的过程中需根据孩子的熟练度进行调整难度,比如孩子正数会了,熟练之后就可以让孩子进行倒数,还可以跳着数,说出某个数字的好朋友、好邻居。

例:孩子从1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再按照1-10、10-20、20-30这样的顺序数,或者是10、20、30这样的方式。也可以问孩子2的邻居是谁,孩子知道2的邻居是1和3.

让孩子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纯记忆,今天记明天忘,家长单挑个数字孩子就不认识。

学会点数并说出总数

利用物品等让孩子了解数量关系。

比如吃水果,家长发出指令:帮妈妈拿2个苹果,孩子能知道2的概念。分苹果,让孩子学会分享,分了几个剩下几个。最后说出一共有几个苹果。

比如孩子在玩玩具搭积木的时候,让孩子数一数,家长发出拿几块积木的指令,孩子能知道搭建一个物品需要几块积木,数总数的时候能迅速反应过来,不用从头开始数。

数与数的关联,发散思维

让孩子将生活中或者孩子自己认知中的数字和数量建立关联。比如数字5,与之关联的事物有很多,可以是5个杯子、5个苹果、5根手指、5颗糖果等,让孩子自主思考数字与生活中事物的联系,从而培养孩子对数与数量之间的兴趣,运用孩子思考过程中的发散思维去建立数感。

数的大小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孩子对大小的感知是从量开始的,比如我们告诉孩子3比1大,孩子是很难理解的。

家长可以用孩子喜欢的物品进行教学,左边放3颗糖果,右边放一颗糖果,让孩子分别数数,然后问孩子哪边多,看孩子能不能分辨出来,之后再让孩子进行数量结合,哪边多哪边的数就大,这样孩子就能直观地感受到3比1 大了。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大小多少等关系。

家长:你想吃哪碗草莓,多的草莓,还是少的草莓?

孩子:多的

家长:多的是那碗?

孩子:这碗,5个。妈妈的2个。

数的递增和减少

当孩子掌握大小关系后,我们就要进一步教“增”和“减”。

家长将孩子喜欢的糖果放桌上,先让孩子数下桌面上有多少颗糖果,孩子数完报完总数,家长再放一颗进去,问孩子妈妈加了一颗糖果进去现在有几颗糖果?变多了还是变少了,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是增加还是减少了。有了这些概念之后,孩子才能更进一步了解加法、减法等运算的含义。帮助孩子更好地运用数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