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慈禧器重的重臣,贪污敛财无数,自己却一穷二白

 四季视野 2023-05-22 发布于北京

晚清的张之洞,地位可与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媲美。当时许多洋人作威作福,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他悲愤不已,立志说道:“我必定竭尽所能,拯救国家与百姓。”
 
张之洞天赋极高,十四岁时拔得乡试头筹,获得秀才称号。此后十余年,张之洞潜心学问厚积薄发,终于在同治二年进士及第,被慈禧太后钦点为探花,正式步入仕途。
 
初入官场时,张之洞从事的一直是文职,因为慈禧太后认为,一介书生成不了大事。直到公元1881年,紫禁城中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慈安太后的暴毙。
 
慈安太后突然死亡,最受影响的自然是慈禧,人们都怀疑是她下的毒手。为了平息种种谣言,慈禧太后决定广开言事之路,张之洞的机会终于来了!
 
张之洞给慈禧太后上了一封奏折,进谏道:“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陕甘总督曾国荃不堪大任,应当罢免。为加强东南海防和西北边防,建议任用彭玉麟与左宗棠。”
 
张之洞的建议非常中肯,恰恰迎合了慈禧太后的心思,她满意地说道:“张之洞是个聪明人,假以时日,必将成为我的左膀右臂。”

公元1880年,张之洞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山西巡抚,整治当地的贪官与流匪。随后,张之洞广纳贤才、整顿军队,不但肃清了官场风气,还赢得了百姓的赞赏与支持。
 
公元1884年前后,法国军队大举侵犯中越边境,局势异常险峻。在这个关键时期,清王朝的部分官员竟退缩了,不敢直击侵略者。争论许久后,主战派的张之洞升任两广总督,负责抵御外敌。
 
张之洞的救国心天地可鉴,他筹备海防、筑造工事,在中法战争中占据了上风。只可惜,晚清政府腐败懦弱、官员不作为,这些人多次拒绝张之洞的建议,并与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
 
中法战争后,张之洞的思想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从此走上了“实业兴国”的道路。此后数年,他创办书院、建造铁厂织布局,是当之无愧的晚清重臣。

张之洞为清朝敛财无数,但他本人却过着穷日子,从未中饱私囊。

有一年临近春节,张之洞的妻子对他说:“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新衣服和压岁钱,咱家却连个像样的吃食都没有,你能不能想想办法?”

张之洞沉思许久后,带着一个旧皮箱出了门,想去当铺碰碰运气。他对当铺老板说:“我想用皮箱换200两银子,来年开春,必定赎回。你看可以吗?”

当铺老板自然认识张之洞,他拎着沉甸甸的皮箱,暗自想到:“这箱子里装的究竟是玉石还是古董呢?不愧是湖广总督,随便一件东西就值200两。”可是很快,掌柜便笑不出来了,因为皮箱里装的就是最普通的石头,一文不值。

掌柜的内心戏很是丰富,面上却丝毫不显,随后,他毕恭毕敬地收下了皮箱,并拿了200两银子交给张之洞。利用这笔钱,张之洞给一家老小都做了新衣服,同僚间的人情往来也有了着落。

几个月后,张之洞的过年补贴终于如数发放,他对小厮吩咐道:“你去当铺一趟,把我的皮箱赎回来。”

没过几天,“张之洞当皮箱”的故事便传开了,当铺掌柜乐呵呵地说道:“张总督的仆人赎皮箱时,竟连本带利分毫不差地给了银子,实在是太令人惊喜了。”

百姓们纷纷附和道:“张总督这么大的官,竟然靠典当东西来置办年货,真是出人意料。现在这世道,像他这样的清官不多了。”从那以后,当铺的老板只要见到张之洞的皮箱与石头,就会恭恭敬敬地拿出200两银子。

这天,张之洞公务繁忙抽不开身,便把皮箱与石头交给了侄子张榛,让他去当铺换银子。第一次进当铺的张榛既新奇又忐忑,而当铺老板却表现得习以为常,笑呵呵地给了钱。

张榛回府后仍觉得不可思议,箱子里分明是不值钱的破石头,为何能换这么多银子?

张之洞解释道:“皮箱不值钱,值钱的是信用与名声。”

民间有一个谚语“张之洞当皮箱——习以为常”,诙谐的故事背后,是他高尚的情操。张之洞爱国爱百姓、清廉守信用,值得世人敬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