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尚氏学(五)

 何承儒 2023-05-22 发布于浙江

《周易尚氏学》·卷十五 渐、归妹、丰、旅

周易尚氏学佚名 著


渐。女归吉。利贞。

  上下卦皆阴承阳。阴承阳即妇从夫。故曰日渐。渐进也。次也。言阴次于是。宜进而承阳也。巽为妇。艮止于下。有女归之象。二五应。故利贞而吉。

  象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五得位故有功。艮为邦。故曰正邦。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居积也。居贤德。即积贤德也。坎为积。艮为贤。巽为风俗。有贤德故以善俗。居贤德善俗。皆非猝然可能之事。皆渐义也。

  初六。鸿渐于乾。小子厉。有言。无咎。鸿大雁也。艮为鸿。周公时训。以雁北乡当屯卦。是以坎为北。互艮为雁。故易林师之萃云。鸿雁哑哑。以水为家。以萃互艮为鸿也。需之遁云。去如飞鸿。亦以遁下艮为鸿。千水涯也。二至四坎水。初在坎下。故曰鸿渐于乾。艮少故为小子。有言者争讼。震为言。艮为反震。败言。故曰有言。左传云。败言为谗是也。有言故厉。然初为士。潜伏在下。亦无咎也。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答也。初勿用。故义无咎。

  六二。鸿渐于盘。饮食行(中乾)。吉。盘大石也。三艮为石。故渐于盘。二坎体。坎为饮食。行行(中乾)。和乐也。二当位得中应五。故象吉如是。

  象曰。饮食行行(中乾)。不素饱也。坎中实为饱。应在五。巽为白。故曰素饱。素饱犹素餐。不素饱。言得之以道也。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马云。山上高平曰陆。艮为夫。在上。故不复。易林复之剥云。夫亡从军。抱膝独宿。以剥艮为夫也。孕。妊娠也。育生也。震为孕。左传昭元年。武王邑姜。方震太叔是也。三震覆。故不育。郭璞洞林否之小过云。妇女胎反见华益。否三互巽。故知为妇女。二四互艮。世变良。艮为反震。是胎反也。胎亦孕也。义即本此也。巽为寇。三下拥群阴。而艮为守御。为坚。寇在外。守御在内。使外寇不人。故利也。旧解皆以坎为寇。岂知坎之为寇。以其隐伏。巽亦为伏。故易亦以巽为寇。且以坎为寇。坎寇已在内矣。如何能御之。虞翻以坎为寇。谓自上御下。自上御下。其利在上。于三何与。一象失传。使经义颠倒错乱。至于如此。真可喂也。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五也。妇孕不育。失其道出。利用御冠。顺相保也。坤为众为丑,丑众也。诗小雅。执讯获五是也。高附离也。群丑谓下二阴。言三阳系恋于下二阴。故不复也。诸家训离为去。与下顺相保之义不合。非也。艮为道。坎为失。故失道不育。下二阴顺三阳。以为保守。故曰顺相保。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巽为鸿。九家逸象巽为鹳。鹳鸿皆水鸟。故亦为鸿。周公时训以鸿雁来当巽卦。是以巽为鸿。故易林中孚之同人云。鸿飞遵陆。以同人互巽为鸿。又大畜之兑云。鸿盗我襦。逃于山隅。兑互巽为盗为鸿。旧以离为鸿非也。巽为木为桷。说文椽方曰桷。得桷言安也。四当位承阳。故无咎。

  象日。或得其桷。顺以巽也。言顺承五上二阳。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巽为高。五应在二。二艮体。五居艮上。故渐于陵。巽为妇。震为孕。震伏。下敝漏。故不孕。又五应在二。为三所阻。不能应二。故三岁不孕。坎为三岁。言其久。然五与二为正应。三岂能终阻之。故终胜三。得所愿而吉也。莫之胜。言三不能胜五也。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五终能应二。故得所愿。旧解皆从虞氏以成既济定为说。强命初上变。非。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在卦上。与三同。故仍渐于陆。巽为羽。仪饰也。其羽可用为仪者。巽为高为白。言上居高明之地。羽毛鲜洁。故可用以为仪。贲一切也。巽羽之象。易林随之小畜云。奋翅鼓翼。以小畜上巽为翼。又颐之兑六翮长翼。亦以兑互类为翼。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仪型万方。秩然不紊。故不可乱。

  归妹。征凶。无攸利。

  兑为少女。故曰妹。震为归。妇人谓嫁曰归。故曰归妹。震类长女从长男为恒。则曰利有攸往。兹少女从长男。与恒同耳。乃彖义则与恒相反。曰征凶无攸利何为也。曰恒下巽。巽阴承阳。与上震无一爻不相应。故利有攸往。归妹则巽覆为兑。阴乘阳。初三皆失应。故征凶。巽为利。巽覆故无攸利。又中四爻皆不当位。贞静自守。尚恐有咎。动则悔吝生矣。故征凶不利也。下系云。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正谓此。恒与归妹。上卦同也。下卦同为二阳一阴也。乃巽则如彼。巽覆则如此。唯变所适也。唯变所适。谓甲卦与乙卦。一爻变动。则吉凶相反。非谓卦无是象。强命某爻变。以成其象也。自汉以来。因误解变动不居。唯变所适二语。援为护符。浪用爻变。以济其穷。前有虞翻。后有焦循。其尤也。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归妹而后有夫妇。天地者夫妇之义。天地交而后有万物。故归妹为女之终。生人之始。中爻皆不当位。三五皆以柔乘刚。故征凶无攸利也。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水终知敝。女归则永终。兑毁折。故以知敝为戒。

  初九。归妹以娣。破能履。征吉。初在兑下。故曰梯。娣者嫡之女弟也。公羊传。诸侯一聘九女。嫁者一娣一侄(左女)。腾者皆有至娣。嫁者谓嫡。嫡及两媵六娃娣共九女。兑折震故跛。然二升五则下成震。震为足。故曰跛能履。征吉也。象曰吉相承。即承二升五而吉也。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按初无应。二阳为阻。不能前进。有凶无吉。兹曰吉相承。谓二升五下卦成震。初临重阴。相随而吉。相承者谓二升五吉。初承其后仍吉也。虞翻求其义而不得。强命初爻变阴承阳为说。夫初当位。胡能使变。经义之不明。此等曲说乱之也。以恒盖谓女嫁随娃梯。乃娶妇之常道。说者动以恒卦为解。非。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二三米高,故曰眇。说文。眇一眇也。能者。以互离也。二应国五,五展为人。克为昧。故曰幽人。利幽人之贞。言利与互相上下。各当位也。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未变常。言二五相应与乃常道也。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须。说文面毛也。归嫁也。归妹为嫡。今以须之故。反嫁为娣也。伏艮为须。易林同人之否云。牵于虎须。否互艮为虎为须。虞氏训须为需。需待也。六三若有待义。与九四之有待义复矣。易林涣之归妹云。妹为貌执(下心)。败君正色。庄子田子子方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乾。华然似非人。华言可怖也。是焦氏亦训须为面毛也。故曰貌华。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未当言不宜有是恶象也。困上六当位矣。象曰未当也。义与此同。革传曰革而当。义皆同宜。后雅丽堂集解本见虞注作位未当。竟于象传添一位字。岂知正文若作位未当。释文早言之矣。今释文无有。可证虞本亦无位字。雅丽本皆从惠栋校。改字甚多。昔人谓惠氏乱经。兹更添字。宜罪之者多也。

  九四。归妹愆期。返归有时。震为时。坎陷故愆期。愆过也。愆期故迟归待时。待升五也。又下无应。亦衍期之一因。卦四时俱备。故曰有时。升五则时至矣。

  象曰。想期之志。有待而行也。坎为志。震为行。有待而行者。待升五也。

  六五。帝已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既望吉。震为帝。故曰帝乙。帝乙汤也。京房易载基嫁妹之辞。是汤曾嫁妹。故曰帝乙归妹。震为君为袂。而震亦为口。袂袖口也。袂在五震。故日君袂。在二兑。故曰棵袂。皆取象于口。乃五阴二阳。故君袂不如姊良。坎为月。为中。震东兑西。坎月离日。东西相望。正望日也。惟五居坎末。时已过中。故曰既望。既望从孟荀读。虞作几。京作近。晁说之云。古文近既读同。孟云既望者。十六日也。五得中有应故吉。震君震袂震口象皆失传。说详焦氏易诂。

  象曰。帝已归妹。不如其梯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虽不正而得中。中五位尊。故曰贵。

  上六。女筐无实。士圭(右刀)羊无血。无攸利。下兑为女。震为筐。女在下。筐在上。故曰女承筐。乃上不应三。故无实。震为虚。亦无实也。震为士。兑为羊。为斧。为毁折。故曰士圭(右刀)羊。乃三不应上。故无血。坎为血。三体离。坎伏。故无血。此与失九二。因爻无应。即就无应取义。旧解坐不知此。故说之永不能通。巽为利。巽伏上下失应。故无攸利。震虚象失传。虞翻用卦变成坤。取虚象。岂知震为苍茛竹为苇。皆取其中虚。况象传曰虚筐。亦以震为虚。

  象曰。上六元实。承虚筐也。象明言震虚。故知虞氏非。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雷电皆至东。故丰。说文。丰豆之丰满者也。四阳遇重阴。故亨。震为王。假至也。王假之。言四宜上升至五也。震为乐。故曰勿忧。离为日。中谓五。宜日中者。谓四升五。当位如日中也。

  象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尚上也。大谓阳。尚大谓四宜上升五。四升五则日中。光照天下。兑月离日。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言丰之不足恃也。

  彖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先天离东。后天震东。故曰皆至。离明故可折狱。震威故宜致刑。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阴阳相配。配主谓二。二五为卦主。故五曰夷主。配郑作妃。义同也。离为日。日之数十。十日为旬。初居日之末。故曰旬。至旬则癸日也。后汉邓禹传。明日癸亥。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是至旬当有咎。自古相传如是也。虽旬无咎者。以初遇阴也。二阴。故往有尚。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旬者盈数。过旬灾。仍月盈则食之意也。

  六二。丰其部。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二至五五大坎。坎为隐伏。故中四爻象皆阎昧。部(上草)。虞翻云。日蔽云中称部(上草)。虞未申其义。然坎云在离日之上。正日蔽云中也。离为星。故日斗。又震亦为斗。斗七星也。言离日有障蔽。日隐而星见也。二巽体。巽为疑为疾。巽初六象曰。进退志疑是也。五不应。故往得疑疾。然二承重阳。手于三四。发若者。言其顺利也。阴孚阳故吉。离星巽疑象详焦氏易诂。

  象曰。有孕发若。信以发志也。有孚故信。巽为志。信以发志者。言阴孚于阳。得行其志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沛大雨貌。孟子沛然下雨。易林泰之丰云。龙蛇所聚。大水来处。滂滂沛沛。使我无赖。九家云。大暗谓之沛。沫。子夏传星之小者。日中见沫者。言当日中而昏暗见小星也。三兑体。兑为雨。故曰沛。兑为晦。故曰见沫。艮为肱三应在上。上艮覆。故折其右肱。兑为右为折也。然三当位有应。故无咎。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三遇敌。不利往。所应为阴。阴小故不可大事。三虽有应而折肱。故终不可用。虞氏以二至五大过死解。似非。

  九四。丰真部(上草)。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易林升之临云。据斗运枢。以震为斗。兹震在日上。以为障蔽。故仍曰丰其部(上草)。日中见斗。主谓五。五柔爻。故曰夷主。诗周颂有夷之行。毛传。夷易也。阳遇阴则通。故曰易曰。曰吉。

  象曰。丰其部(上草)。位不当也。日中见牛。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易林升之临云。据斗运枢,以震为斗。兹震在日上。以为障蔽。故仍日半其部(上草)日中见斗。主谓五。五柔爻。故曰夷主。诗周颂有夷之行。创传。夷易也。阳遇阴则通。故曰易。日吉。象曰。半其部(上草)。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兑为昧。故幽不明。阳遇阴故志行。郭京举正行上脱志字。宜从。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呼九四来五。当位居中。彖所谓日中也。故曰章。五得位。故有庆誉吉。或谓四往五不能曰来。岂知六五呼四。当然曰来。况睽上九云。往遇雨则吉。是上来内。易有时亦言往也。需上曰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是三往上亦曰来也。蹇五大蹇朋来。是阳往五亦曰来也。上曰来章。又何疑乎。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庆谓阳升五得位。

  上六。丰其屋。部(上草)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屋家户。后儒不知其象。穿凿百出。愈说愈晦。此覆象失传之故也。按虞注云。从外窥三。又九家说重门系柝云。豫不艮。从外示之。上震复为艮。丰上六从外示内。亦艮也。艮为屋为家为户。中爻大坎。故障蔽其家。艮为观。下视。故曰窥其户。震为人。上应在三。三巽伏。故阒寂无人。阒虞云空也。郑云无人儿。震为岁。数三。故曰三岁不觌而凶也。阒孟喜作室。窒古与空通用。列子黄帝篇。玉人潜行不空。庄子达生篇引作室。然则孟虞之诂同也。

  象曰。丰其屋。天际祥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五天位。上在五外。故曰天际。说文祥福也善也。徐肱曰。凡吉凶之先见其兆者。皆曰祥。故孟喜曰。天际祥。天降下恶祥也。自藏谓三。三宜应上。而巽为伏。故曰自藏。释无人之故也。祥从郑本。正义作翔。翔样音同通用。此卦旧解。因易理失传。不知二五为卦主。于是遇其配主。遇其夷主。皆以震为主。权栎不合。因卦象失传。于是爻变卦变。杂然并用。以求其象。学者只涵泳白文。或尚能明其一二。若即旧解求之。则愈茫昧疑惑。真可慨也。

  旅。小亨。旅贞吉。旅之卦义。先儒皆以行旅为说。然卦名皆由卦象生。火山何以为旅。侯果孔疏皆以火在山上。势难久留。故为旅。如所诂火在山上。不久即灭耳。安见其为行旅。按易林剥之旅云。居正不安。大盗为咎。大畜之旅云。安其室庐。传母何优。是皆以居家为说。于行旅之义正相反。履之旅云。鸟子鹊雏。常与母俱。愿慕群旅。不离其巢。又晋之旅云。逐旅失群。是以旅为伴旅。卦二阴。随二阳。一阴随一阳。阳前阴后。有若伴侣。疑焦氏所诂者。于卦象为切。又释诂旅众也。卦离火。艮亦为火。火多故众。伴旅亦众也。九三象云。以旅与下。以众与下也。若作行旅。此句难通矣。又初交旅琐琐。斯其所。斯离也。行旅往来。有不离其所者哉。于行旅之义尤不合。故疑焦义是也。六五得尊位。故小亨。贞吉。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上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又大矣哉。

  六五上下皆阳。故曰顺乎刚。离六五云。离王公。即顺乎刚也。旅五月卦。当中夏。故曰时。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大象以相反见义。此亦其一也。离为明。君子不敢待其明。故用刑必慎。艮为慎。兑为刑也。艮为止。君子不敢怠于事。故不留狱。艮为拘系为狱也。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琐琐。陆绩郑玄皆训为小。马云疲弊视貌。按尔雅释诂。琐琐小也。注舍人曰琐琐。计谋褊浅之貌。诗节南山。琐琐姻姬。盖往来猥琐。劳弊不安也。斯释言离也。斯其所言离其所欲应四也。二得敌。故取灾。离为灾。盖初六不当位。而得敌。在下。宜静不宜动。故易林复之旅云。二人辇车。徒去其家。井沸釜鸣。不可以居。徒去其家。即离其所。并沸釜鸣。即取灾也。义详焦氏易诂。

  象曰。旅琐琐。志穷变也。初不当位。二得敌。不能应四。故曰志穷。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僮仆。贞。举正作员吉。宜从。艮为舍。次舍也。即次。言就舍也。资财也。巽为利居中。故怀其资。艮为僮仆。二得位承阳。故得僮仆。贞下宜依举正增吉字。贞吉与下贞厉为对文。

  象曰。得僮仆贞。终无龙也。即次身安。怀资用足。得僮仆役使有人。故终天尤。艮初象云。志疑也。即以巽为志。杂卦云。巽伏也。心志伏在内。故巽象之。旧解命四变成坎取心象。非。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凡九四比六五。例终升五。归妹九四曰。有待而行。待升五也。丰九四曰遇其夷主吉行也。六五曰来章。亦言回来五也。兹曰未得位。因未得五位。故处以俟也。下六五曰终以誉命。即谓四终升五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离为雉。兑毁折。故射雉。射必以矢。坎为矢。乃坎伏不见。故一矢亡。坎数一也。誉令闻也。艮为誉。命。爵命也。巽为命。终以誉命者。言巽命在二。虽不应五。然四必得位升五。四升五。二应之。是誉命终及于五也。

  象曰。终以誉命。上违也。逮及也。上逮谓二终上应五也。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兆(左口)。丧牛于易。凶。离为鸟。中虚故为巢。巽风扇火于下故焚巢。上履阴。兑悦故先笑。三巽体。男为兆(左口)。三不应上。故后号兆。左传昭五年。纯离为牛。兑毁折。故丧牛。艮为田为易。易田畔电。牛在艮外。故丧牛于田畔。焚巢丧牛故凶。晁说之云。易古文场字。诗小雅疆场有瓜是也。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旅众也。在上者众。不自敛抑。则高亢为祸。左传隐四年。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是其义也。坎为耳。坎伏故莫之闻。虞翻用爻变取震象。谓震为筐故为巢。后儒多从之。按易林离之需云。高木腐巢需坎为木。在上故曰高木。互离为巢。在泽水中。故曰腐巢。讼之解云。南徒无庐。鸟破其巢。解上震。震为南为徒。下坎为室。震在坎外。故曰南徒无庐。互离为鸟为巢。而坎为破。故曰乌破其巢。以离为巢。庶得真解。

卷十六 巽、兑、涣、节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初四皆承阳。故曰巽。巽顺也。顺阳故小亨。往遇阳故利。阳居二五得中。故利见大人。

  彖日。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巽为命令。虞书申命义叔。传申重也。重巽以申命者。谓工者一再宣布命令。以示郑重也。巽为风。行莫疾于风。命令一出。传达天下。有若于风。故巽为命也。二五中正。下阴顺承。故志行。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重巽故曰随风。随继也。从也。言后风之随前风也。令出惟行。万事以治。故君子以之。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初临重阳得主。故宜于进。而四无应与。故进而又退。象释曰志疑。疑四无应也。震为武人。此巽卦也。何以利武人之占。因震巽相反复。巽究则为震。易贵将来。故武人利也。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巽不果。故志疑。返震故志治。言得行其志以治天下。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玉纷若。吉。无咎。巽为床。初顺二。故曰巽在床下。初至四正覆兑。兑口多。故曰用史巫纷若。按周礼内史云。凡命诸侯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仪礼云。辞多则史。又司巫云。男巫女巫。凡邦之大栽。则歌哭而请。是史巫皆以口舌为用。而二居正反兑之间。故曰纷若。纷若言不一也。二得中故吉无咎。此义先儒无知者。只茹敦和云。巽初之阴。伏于床下。震也。于是乎用史巫以祛之。史巫云者互兑也。象始大明。而茹氏仍不知初至三为覆兑。故纷若不得解。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二无应。失位。遇敌。然下孚于阴得中故吉。

  九三。频巽。吝。王弼云。频。频蹙不乐。按玉篇颦下云。易本作频。是频即古文颦字。三居巽上。虽当位而下挠。故频蹙不安而吝也。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巽为心志。上无应。下乘阳。故曰志穷。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当位承阳。故悔亡。伏震为田猎。兑羊离牛巽豕。故田获三品。离卦数三也。凡阴遇重阳多吉。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有所获。故有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度三日。吉。九五得位。下孚于阴。故贞吉悔亡。巽为利。故无不利。震巽相反复。无初者。言巽之初为震。震纳庚。一爻当一日。故曰先庚三日。今震究为龚。故无初。有终者。言巽之究仍为震。终即后也。故曰后庚三日。以其终为震。故曰有终。震阳复故吉。先庚三日。言巽之先。后庚三日。言巽之究。与蛊之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义同。无初有终。与蛊之终则有始义亦同。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九五既中且正。故吉。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巽顺也。谓四。巽在床下。言顺我者在下。上九失其辅助。故曰丧其资斧。斧辅通用。兑为斧亦为辅。上卦兑覆。故曰丧失也。说详旅卦。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手凶也。九穷于上而下挠。故贞凶。象仍释贞为正。其义不协。

  兑。亨牙贞。

  兑悦也。兑何以悦。以一阴见于二阳之上。阳得阴而悦也。刚中柔外。与泰义合。故亨。阴阳相遇。故利贞。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志其死。说之大。民功矣哉。

  阴阳相遇故悦。悦故利贞。所谓保合太和。各正性命也。五天位。上顺之。故日顺乎天。互巽为顺也。三人位。巽于二。故日应乎人。互巽为应也。三至上大坎。坎为民。为劳。为险难。为棺郭(左木)。故为死。而三至上正反兑。坎民来往。皆在兑说之中。故役之而忘劳。犯难而不知死也。兑见在上。故曰先民。先民说。先使民悦也。故民劝。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玉篇丽偶也。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口(内辛)。注丽耦也。又士冠礼。主人酬宾。束帛。俪皮。注俪皮两鹿皮。古文俪作离。离传云。离而也。是丽一俪通仍耦也。重兑故曰丽泽。犹重巽日随风。其以互离为义者。非也。阴阳相遇相悦为朋友。兑口故曰购习。初至五正反兑相对。正朋友互相讲习之象。故君子法之。虞翻谓兑二阳同类为朋。夫阳遇阳。阴遇阴。则为害为敌。昆与中孚皆言之。岂得为朋友。又云伏艮为友。盖取义于损六三。一人行则得其友。岂知艮之为友。以一阳上行。遇二阴为友。与兑之以一阴下降。遇二阳为朋友同。皆取义于阴阳相遇。朋友之诂既误。于是卦无艮兑而言朋者。必百计变动以求兑象。甚至用参同契纳甲之法。谓八日兑象月见了。以解坤彖之得朋。凡易之言朋者。无不误矣。

  初丸。和兑、。与二并行。故曰和。当位故吉。初与二本为敌。卦以兑说为义。和以处之。自然吉矣。

  象曰。和花之吉。行未疑也。初得敌。故疑于二。和以处之。故行不疑。损三云。三则疑也。易于阳遇阳相疑相忌之故。言之至为明白矣。乃失传何哉。

  九二。孚兑吉。悔亡。孚于三。阳遇阴故吉。得中。故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阳遇阴故志得伸。巽为志。三巽主爻。二遇之。故信志。

  六三。来兑凶。在内称来。来就二阳以为悦。行为不正则有之。无所谓凶。但三本多凶。又不当位。来而不正遂不宜矣。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来而不当位。故凶。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四不当位。无应。前又遇阳。似不吉。然而有喜者。以下履阴也。小畜九五曰有孚。履九四曰志行。皆以下遇阴而吉。此与之同。商量度也。商兑者以初至五正反兑相对。而四若与下对语者。故曰商兑。讲习之象。亦以此也。三至五巽。进退不果。故未宁。互大坎为疾。乃四独履阴。志行。是疾去也。介助也。诗以介眉寿是也。介疾有喜者。言助疾使愈。兑悦故有喜也。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九四独履阴。履阴故有喜。故曰有庆。

  九五。孚于剥。有厉。阳遇阴则通。故二五皆孚于三上。然吉凶不同者。兑为秋。六三当正秋。万物成熟。故二孚之而吉。若上六则为季秋。其辰在戌。其卦为剥。杂卦云。剥烂也。当此时万物荒落。阳气为阴所剥将尽矣。九五若再享于是。必为所剥无疑也。故曰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以人事言。上六处悦之极。是小人佞悻之尤。九五当人君之位。而见近此等小人。其为祸有不可胜言者。象曰位正当。言正当人君之位。不可与上六近也。

  上六。引兑。引。开弓视的也。伏艮为手。故引兑。言上六来就五阳以为悦。犹射者之志于的也。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兑门(内音)昧。故未光。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旧解皆以风行水上。涣散为说。然如涣王居。涣其躬等爻辞。散义皆不通。按太玄拟涣为文。司马光云。扬子盖读涣为焕。案涣即有文义。淮南子说山训。夫玉润泽而有光。涣乎其有似也。注文采似君子也。后汉书延笃传。涣烂其溢目。注涣烂文章貌。是涣本有文义。故归藏作奂。礼檀弓。美哉奂焉。释文奂本亦作焕。是扬子之读。与古训合。卦坎为赤。震为玄黄。巽为白。而风行水上。文理烂然。故为文也。为文则于爻辞无扦格矣。震为王。艮为庙。假至也。言王有事于宗庙。震为舟。在水上。故利涉。皆中爻象。

  彖曰。涣亨 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刚来居二。临一阴则陷。二阴则通。故曰不穷。四当位。上承一阳固吉。承二阳尤吉。上同者与小畜六四。升初六之上合志同也。言孚于五上也。震为舟。古刳木为舟。五乘之。故曰乘木。乘木即乘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亨帝则礼仪繁盛。立庙则楹桷巍焕。皆属于文。正释卦义也。

  初六。用拯马壮吉。震为马。初承之。故曰拯马。郑云拯承也。拯马即承阳。震健故壮吉。此与明夷六二象同。故辞同。故象传皆以顺释之。拯顺也。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言阴顺阳。以顺释拯义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焦循云。汉百官公卿表。虎贲郎注。贲读与奔同。据是奔贲古通。奔其机即贲其机。按机即几筵之几。庙中所用物。贲文饰也。艮为几。震为玄黄。故贲其机。得中。遇阴。故侮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阳遇重阴志行。故曰得愿。旧解无有知其故者。

  六三。涣其躬。无悔。艮为躬。涣其躬。即行有文也。得阳应。故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巽为志。应在上。故志在外。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坎为众为群。四体艮。艮为光明。在坎上。故涣其群。承阳故元吉。艮为丘。丘陵所以设险。今去坎险而复遇山险。故曰匪夷所思。夷平也。常也。言为恒常所不料也。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遇阳故光大。按象曰光大。亦释涣为文。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吴先生曰。汗连绵字。愚按上林赋。采色皓(左水)汗。注玉石符采映耀也。涣汗益与汗同。与涣烂亦同。巽为号令。涣汗其大号。即颁布光显其号令。如风之无不届也。艮为居。五君位。故曰王居。涣王居。言工居巍焕也。五履万民之上。故光大如此也。得中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五位中正。故曰正位。五无应。然无咎者。以得中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血古文恤字。逖与惕音同通用。小畜六四。血去惕出。与此同也。诂选为远者非。应在三。坎为忧惕。王国维云。古易狄同字。山海大荒东经井竹书皆云王亥乇(左言)于有易。而楚辞天问作有狄。又简狄古今表作简遏。按汉书王商传。车无怵愁忧。师古云。狄(下心)古惕字。故虞翻注云。逖忧也。与小畜六四诂惕为忧同。是虞即以邀惕同字。上九应在三。三坎为忧惕。而上九高出卦上。去坎险即远。又不为互艮所止。与大畜上九义同。涣其光明貌。涣其恤去惕出。言光明在上。忧患自免也。句法与论语涣乎其有文章同。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坎为害。上去三远。故曰远害。

  节。亨。苦节不可贞。

  坎居西方。兑又居西。合为一处。故曰节。节信也。古剖竹为符。合以取信。故说文云。节竹约也。序卦云。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之用在合。故与离对文。又曰节而信之。是序卦即以节为符信也。凡卦名皆从卦象生。震为竹。而二至五正反震。两竹相合。则信成矣。而坎为信也。苦节向无通诂。虞翻命三变成离。火炎上作苦。以说苦节。而后儒多从之。诚以诂苦为甚为过。皆不安也。按周礼考工记。辨其苦良。史纪五帝纪。舜陶于河滨。器皆不苦窳。皆以苦为恶。节所以取信。苦窳则以持久。不能符合。故曰苦节不可贞。自先天象失传。节字失诂。于是苦节之义。遂亦失矣。又坎为破。兑毁折。按卦象节易苦窳。戒之所以慎始也。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艮为道。又止故道穷。苟子性恶篇。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节信也。四时往来。不差不忒。故曰天地节而四时成。艮为时为成。震卦数四。故曰四时成。度丈尺也。度有制则民有信。信则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数度皆所以取信于民。数纪于一。协于十。长于百。大于千。衍于万。有数而度量衡以起。度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而度之生由于律。律竹管也。累巨(左禾)黍九十为九寸。以为黄钟之长。用以度长短。虞书云。同律度量衡。诚以日久度量衡或差。同之以律。则不失毫厘。律者节也。人之德行。亦有定节。以取信于世。与数度同。故君子取以为法焉。

  初丸。不出户庭。无咎。初应在四。艮为户庭。而二阳为阻。故不宜出。不出则无咎。象曰知通塞。言二阻寒也。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初应在坎。坎为通。二遇敌。不能应四。故曰塞。知其塞不出户庭。以求通。故曰知通塞。吴先生曰。易以阳在前为塞。阴在前为通。初之不出。以九二在前。故曰知通塞。二则可出而不出。故有失时之凶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互艮为门庭。二比重阴。阳遇阴则通。通则利往。乃竟不出。是失时也。故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权也。艮为时。极中也。说文极栋也。栋居屋脊。当屋之中。故极为中。失时极。即失时之中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三失位无应。故曰不节。震为笑。震反为艮则嗟矣。离九三云。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与此象义并同也。王弼云。若辞也。语助辞也。顺二故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言其咎在己。

  六四。安节亨。得位有应。上承九五。艮止为安。故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言能承上不失其道。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说文。甘美也。美甘也。而坎为美脊。故坎有美象。甘节即美节也。节而美善。方可用以取信。与下苦节为对文。五当位居中。下乘重阴。正位居体。故甘节吉。爻在外为往。往得尊位。居之不疑。故曰往有尚。虞氏强命二变应五。以释往字。岂知爻在外即曰往。泰否之大小往来可证也。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艮为居。五中位。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甘为美则苦为恶。坎为破。故曰苦节。节为信约。窳恶则不能符合。故贞凶。得位故无悔。

  象曰。若节贞凶。其道穷也在上无应故穷。

卷十七 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上卦节。节信也。节何以为信。以中爻两震竹相合。中孚初至五象与节同。仍两竹相合。而在中四爻。故曰中孚。孚信也。归藏曰大明。大明者离日晋顺而丽乎大明是也。是以小过为坎。大明为离。取义与周易微异也。巽为豚为鱼。鱼象人知之。豚即失传。岂知后初云。赢豕孚滴(左足)躅。即以巽为豕。易林在有之后。牝豕无。假(左犬)旅之遁彭生为为豕。皆以巽为豕。盖坎为豕以其隐伏。巽为伏。故亦为京。而中孚正覆巽。豚鱼合居于中。故吉。坤为大川。震为舟为虚为木。五履重阴。乘震舟之上。故曰利涉大川。传释曰乘木舟虚。按涣传云。乘木有功。乘木即乘舟。又益传云。木道乃行。木亦谓舟。据王应麟所辑郑注云。舟谓集板如今船。原作自。阮校诗谷风正义云。自当为船。空大木为之曰虚。即古又名曰虚。总名皆曰舟。据郑注木舟虚三者。平列为义。皆船也。利贞。传释为应乎天。五天位。三四皆阴爻。阳得阴则通。阴顺阳故曰应乎天。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中爻艮为邦。艮邦震舟震象皆失传。详焦氏易诂。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玉篇狱谓之牢。又谓圜土。中爻艮止为狱。两艮相合。则圜狱也。震为言故议狱。兑为毁折。故曰死。议狱缓死。欲孚及罪人而向善也。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仪礼士虞礼注。释虞为安。初阳遇阳不宜动。与节初同。节初九不出户庭无咎。即谓安吉也。它谓四。四巽为陨落。有它谓不安于初。不顾二阻。而它往应四。则不燕也。燕与宴通。亦安也。兑为燕。四巽兑覆。故曰不燕。易林小畜之兑随之革。皆曰燕雀衔茅。则皆以兑为燕。除易林外。他无用者。故易林为易象数(上草)。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巽为志。志未变。言安于初而不应四。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震为鹤。为鸣。为子。阴山阴。二至五正反震。下震鹤。鸣于山阴。三至五震反。如声回答。若相和然。故曰其子和之。其子谓覆震。非互震。判然二物也。易林大有之屯云。嗟嗟所言。嗟嗟对语也。屯初至五亦正覆震相对。与中孚同。又同人之中孚云。衣裳颠倒。震为衣。三至五震覆。故曰颠倒。涣之中孚云。闻言不信。震言。三至五震覆。故不信。不信取其相反。子和取其相对。仍同也。而二至五亦正反艮。艮纳丙为山阳。下二至四艮覆。则山阴矣。而二正当其处。故曰鸣鹤在阴。易林颐之中孚云。熊罴豺狼。在山阴阳。正覆良故既曰熊罴。又曰豺狼。上艮为山阳。下覆艮为山阴也。故曰在山阴阳。易林释此语。可谓明白矣。山阴之义。知者甚鲜。后独茹敦和以阴为山阴。而取义于兑。兑者艮之反。艮山阳。兑山阴。义不本易林。而取义与易林同。故夫有清一代之易家。主张自己。不随声附和者。莫茹氏若也。爵。说文饮器。酒尊也。震为尊为爵为嘉。故曰好爵。正覆震相对。故曰吾与尔靡之。孟喜云。靡共也。贞我悔彼。尔谓五。言二五共此爵也。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巽为心志。鸣和全在中四爻。故曰中心愿。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子夏传三与四为敌。故曰得敌。荀爽曰。三四俱阴。故称敌也。中四爻艮相反复。震为鼓。艮止故罢。罢疲通音婆。下与歌叶。诸家或作罢音非也。震为歌。震反则泣矣。与艮为山阳。艮反为山阴义同也。盖三不当位而遇敌。故不常如此也。得敌与颐二之失类。艮之敌应。为易义之根本。所关甚大。乃得敌韩子夏与苟知之。失类则无知者。致阴遇阴阳遇阳之处皆失解。可喟也。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义见前。

  六四。月既望。马匹亡。无咎。兑为月。十五日日月望。乾象月盈甲。十六日平明。巽象月退辛。六四巽主。故曰既望。既王弼作几。孟荀皆作既。孟云十六日也。作既于巽象方切。震为马。四匹在初。马匹亡。言不应初而承上也。承阳故无咎。

  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阴阳相遇方为类。旧解皆以阴遇阴为类。故全易类宇皆失诂。绝者决也。言四遇三敌。不能应初。类上即承上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五下乘重阴。得类。故曰有孚。言孚于二阴也。挛系也。恋也。前书李夫人传。挛挛顾念我。有孚挛如者。言系挛三四也。五得位。故无咎。

  象曰。有孕挛如。位正当也五既中且正。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曲礼曰。鸡曰翰音。巽为鸡。为高。居翼卜又居卦之极上。故曰翰音登于天。上应在三。三震为翰为音也。巽下陨。故贞凶。王注翰高飞也。飞音者。音飞而实不至之谓也。居卦之上。华美外扬。虚声无实。故不可久长。

  象曰。翰青登于天。何可长也。穷上失位。下虚。故不长。翰音取象皆在应。非只巽鸡。易无一字不由象生。观此益信矣。震翰象失传。详焦氏易诂。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过之为义。彖传即不明释。故讫无定解。后儒于是有以经过为说者。端木国瑚谓兑巽过乾之左右。故曰大过。艮震过坤之左右。故曰小过。有以过越为说者。朱震谓大过阳过阴。大者过越也。小过四阴二阳。小者过越也。前一说人只见于端木氏。后一说则易家多从之。然尚有五阳五阴之卦。何以不言过。且汉人以大过为死卦。阳过盛而反死。又何说乎。如谓四阳为上下二阴所束缚故死。则小过四阴包二阳。胡以不谓之死乎。又四阳在中为大过。四阴在中何以不谓为小过。而必以四阴在外者为小过乎。是皆可疑。而先儒无言者。按太玄拟大玄过为失。云阴大作贼。阳不能得。言阳为阻贼。而失其用也。拟小过为羡为差。云阳气赞幽。推包羡爽。未得正行。言震阳本可直出。乃为上下四阴所包。推排曲抑。仍有羡爽。羡邪曲。爽差也。盖大过按卦气时当小雪。穷阴极寒。故阳气极衰。小过时当立春。阳气辟。本可无阻。乃为阴气所包。仍不免小有回曲。大小过纯以卦义言。不以阴阳多少言也。卦二五阴得中。二阴承重阳故亨。阴牝阳故利贞。阴得中故可小事。阳失位而不中。故不可大事。左传昭五年。筮遇明夷之谦曰。日之谦当鸟。日之谦即离变艮。变艮而曰当鸟。是以艮为鸟。易林本之。以艮为黔啄为鸟。详焦氏易诂小过下艮故曰鸟。上震故曰飞鸟。而震为覆艮。是上下皆鸟。故传曰有飞鸟之象焉。宋衷谓二阳在内。上下各二阴。有似飞鸟舒翮之象。虞翻则用卦变。云小过从晋来。晋上离为鸟。惠士奇谓古飞非通用。小过即非字象。故曰飞鸟。愈演愈寄。皆艮鸟象失传之过也。遗送也。震为音。茹敦和云。下艮为反震。口向下若送音于人者。故飞鸟遗之音。上谓五。五失位而乘阳。正谓二。二当位而承阳。故上不宜而下大吉也。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道之音。不宜上宜下。大、。上边而下顺也。

  艮为时。刚失位指四。不中指三。有飞鸟之象。谓上下卦皆艮也。非如宋衷之解。艮为鸟。上艮覆故曰逆。下反是故顺。又五乘刚故逆。二承阳故顺。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震为行。恭或为艮象。兑毁折故曰丧。震为乐。震反为艮。故为哀。俭亦或为艮止象。旧解皆用卦变。无确诂。姑测其义如此。又三者皆过之微。即治小过之义也。

  初六。飞鸟以凶。艮为鸟。四虽有应。二得敌。应予阻格。又失位。故凶。

  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言应困难。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艮为祖。二承三故过其祖。巽为妣。二当巽初。故遇其妣。尔雅母曰妣。妣谓二。祖谓三。二应在五。五震为君。乃五不应。故不及其君。良为臣。三艮主爻。二承之。故遇其臣。艮为祖。翼为母。震君艮臣象皆失传。故旧解无通者。义详焦氏易诂。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传义未详。旧说或昆仑。或浮泛。皆不安。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四遇敌故弗过。艮为守为坚。下有群阴承之。利于防守。故曰防之。与渐九三。蒙上九利御寇。义同也。三应在上。戕害也。从或戕之者。言三若应上。则四或害之也。艮为刀剑。四艮反向下。故戕之。首回防之。所以戒也。

  象曰。从或戕之。凶何如也。极言其凶。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匆用水贞。四临重阻。利往。故无咎。四应在初。遇谓遇三也。三为四敌。故戒以弗过。然而遇之。往厉者。谓往应初而厉也。往应初。则三戕之。故厉。厉则宜有所戒。勿用而贞定自守可也。无咎指上行。弗过指下行。昔贤皆泥于往外为往。岂知需上云。三人来。是往外而日来。睽上云。往遇雨。是来内而曰往。易团于往来不执定例也。

  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言之初仍勿用为宜。终不可长。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文言以坤为云。五上重阴。故曰密云。兑为雨。风火在下。故不雨。兑西震东。言此密云起自西郊。而东行也。震为公为射。故曰公弋。七者系绳于矢以射鸟。乃不射身而以上取彼在穴之艮狐。胡能得乎。盖五应在二。二巽为绳。艮为矢。以绳系矢。七象也。而艮为穴为孤。艮手为取。穴居之物。岂能弋取。言二不应五。有如此也。凡易取象。不于本变必于应。应爻有应予。如明夷初交应在四震。则曰飞。曰翼。曰攸往。曰主人有言。全取震象。而直言之。应爻无应予。亦往往取其象而明其不应。如归妹上六应在三兑。则曰女承筐。曰士圭(右刀)羊。女与羊皆兑象。而三不应上。故又曰无实无血。及此爻皆是也。旧解不知此例。见象无着。则用卦变以当之。于是易义遂亡于讲说矣。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巳上与小畜之上往同义。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音。弗遇言为五所格。应三难也。乃竟过之。是无心相值。不虞之祸。盖艮为鸟。上卦艮覆。鸟首向下有坠象。而艮为刀兵。正坠兵刃之上。离罹通。道也。遭此意外之祸。故凶也。三巽体。巽为疾病。故为灾眚。是谓灾眚者。言祸非由己。致无妄之灾。不可如何也。

  象曰。弗遇过之。巳亢也。虞翻云。飞下称亢。按说文。亢人颈。或从页。是亢即颃。古通为一字。诗邶风颌之颃之。毛传飞而上曰颉。飞而下回颃。故前书扬雄传解嘲。邹行以颉亢而取世资。颃即作亢。师古云。颉亢上下不定也。亦训亢为下。上卦艮鸟覆有坠象。故曰亢。已亢者。言飞鸟离灾而下也。李道平云。阳言亢。阴不言亢。故虞不从俗说。闻见录云。唐张师为赞皇尉。梦白鸟飞翔坠于云际。召黄贺筮之。遇小过。曰。雷震山上。鸟坠云间。声迹两销。不可复见。委心顺命可也。是亦以艮为鸟。艮覆故曰鸟坠。互大坎故曰云间。震为声迹。坎隐伏。故曰声道两销。不可复见。是亢之为下。再见于唐人所释。以艮覆为鸟坠。黄贺独知也。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尔雅释天。济谓之齐。疏霁止也。说文同。归藏作岑昕(上雨)。昕(上雨)即霁字。上坎为雨。下离为日。雨过日出。故曰既济。谦传天道下济。即下止也。诗庸(右邑)风。不能旋济。传济止也。庄子齐物论。厉风济则万窍为虚。注济止也。彖传曰终止。杂卦曰既济定。亦皆训济为止。既者尽也。左传桓三年。日有食之既是也。既济者言六爻尽当位而止其所也。止其所而不迁。则道穷。故彖辞不许其终吉。释文释济为度。太玄释为成。惟彖传曰终止。即明释既义。济义。既者尽也。终也。终止即既济。后儒纷纭不已者。以忽略终止。即说卦义也。六爻皆当位有应。故亨。小利贞小字。俞樾云。衍文。卦辞只回亨利贞。故传特以小者亨也释之。如原有小字。则人人皆知。传不如此释矣。子夏传虞翻皆以亨小断句。似非。毛奇龄云。宜以既济亨句小利贞句。小利贞与小利有攸往同。按毛说于句读适矣。然传曰刚柔正。是兼大小言也。今专以属之小。于六交当位之义不合。然则小字属上下读皆不安。征之彖传。其为衍文无疑。俞氏之说。似为可信。盖易之为道。以阳为主。阴与阳绝不平等。故阴得阳应必吉。阳得阴应则不必吉。且有以为凶者。如大过四爻。中孚初爻皆是。既济二四承乘皆阳。又三阴皆有阳应。故小者亨、彖传专以亨属小。亦谓大者不然。大何以不然。凡阳遇重阴必吉。一阴则否。既济三五皆陷阴中。虽三阳皆得位有应。然所应者阴。固与柔爻异也。此传之所以专以亨属之小也。既济者终止。其在既济之初。上下得所。民物咸宜。故初吉。然易之道以变通为贵。无或休息。止而终于是。则易道穷矣。故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卦三阴三阳。二为阴始得中。放曰初吉。上六则阴之终。故日终止。则乱。坤为乱也。五刚亦得中。不许其吉者。以陷于阴中。与柔得中异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治乱相循环。当治不可忘乱。坎为患为心。故曰思患。

  初九。曳其轮。儒其尾。无咎。初应在四。四坎为曳。为轮。为儒。四居坎下。故曰曳。曰尾。所有象皆在应爻。旧解苦于本爻求。胡能合乎。曳儒当有咎。得正故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得正有应。当然无咎。

  六二。妇丧其弗(上草)。匆逐。七日得。左传昭五年。火水妃也。故离为坎妇。弗(上草)车蔽也。诗硕人曰。翟弗(上草)以朝。疏妇人乘车不露儿。车之前后。障以翟羽。以自隐蔽。谓之弗(上草)。按周礼有巾车职。巾所以为蔽。即弗(上草)也。坎为隐伏为弗(上草)。乃坎在外。故丧其弗(上草)。盖离为光明。二承乘皆阳。无所隐蔽。如妇人之丧其弗(上草)也。庐兆鳖云。初曳轮。二丧弗。义实相因。其改字作绂作髟(下也)者。皆非也。震为逐。半震故勿逐。七日得者。震为复。数七。言至七日。自然来复。与震二同义也。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二得中故得。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易林于既未济。偶用半象。本之易也。三四形震。震为帝为主。故曰高宗。曰伐。坎为三年。为鬼方。高宗殷王武丁。鬼方西美国名。范书西羌传云。殷室中衰。诸侯叛。至高宗伐西戎鬼方。三年乃克。又曰周季历伐西落鬼戎是也。坎为艰为劳。故三年乃克。小人谓上六。复上六云。反君道。比上六云。无首凶。师上六云。小人勿用。是上六反君道。无道。为小人之尤。兹于三交发之者。以三应在上六。故预戒也。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坎为劳。故曰惫。惫疲极也。

  六四。襦有衣袖 终日戒。此与解三用象同。襦说文缯采色。按缯说文帛也。三四震象。震为衣。襦有。言有帛衣也。四五巽象。巽为帛。亦为枷。如(左衣)败絮也。襦有衣如(左衣)者。言虽有帛衣。衣败絮以自晦。终日戒备也。离为日。坎为忧。故曰终日戒。盖四居两坎之间。坎为盗。俱有所侵犯。故恶衣以自晦。如(左衣)说文引作奴(下系)。释文云子夏作茹。茹柳奴(下系)音同故通用。又云京作絮。按絮即奴(下系)之形讹字。太玄迎道云。裳有衣襦。裳者礼服。襦者短衣。乃有裳不用而衣襦。释此句至为明晰。又释文儒子夏作襦。薛虞云。古文作襦。按襦儒古通。周礼罗氏注。郑司农云。襦为儒有衣絮之襦。弓人注。郑司农云。如(下巾)读为襦有衣奴(下系)之奴(下系)。是襦儒枷古通用。故各家读不同。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坎为疑。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论祭。实受其福。离位东。故曰东邻。坎位西。故曰西邻。离为牛。兑为毁折为斧。故曰东邻之杀牛。坎为饮食。故为祭。仑(左示)薄祭也。坎为薄。故曰西邻之抡祭。乾为福。杀牛而祭。当受福矣。然不如抡祭受福者。以坎当五。得中正之时也。此离东坎西之确证。郑氏谓离日出东。故曰东邻。坎月生西。故曰西邻。而不知离即在东。坎即在西。则卦象失传之故也。又汉人往往以纣与文王之事说此爻。非。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受福故吉。

  上六。濡其首。厉。坎为首。阴乘阳故襦其首。与比上六之无首义同。彖所谓终乱者此交。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荀爽曰。居上襦五。处高居盛。必当复危。故何可久。

  未济。亨。小孤讫济。濡其尾。无攸利。

  济止也。六爻皆当位。止其所而不动。故曰既济。兹六交皆不当位。不止。故曰未济。终而止。则其道穷。终而不止。则其道不穷。故既未济相续而循环。柔得五中故亨。艮为小孤。卦有三艮形。故易林涣之未济云。三虎上山。更相喧唤。是以未济为三艮。故曰三虎上山。兹曰小狐。是以艮为狐。讫说文涸也。乾宝云。小狐力弱。讫乃可济今水未涸。故儒其尾。艮为尾也。濡尾故无攸利。按九家坎亦为狐。兹曰小狐曰尾。艮为小为尾。故知取艮象。济者济坎水也。

  象曰。未济宁。柔得中也。小狐讫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未出中。言二陷于坎中也。六爻皆不当位。无攸利。然赐柔相应。穷则宜变。变则通。故不续终。申不止之义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乾阳物。坤阴物。阴阳各当位。是居方也。阴阳皆不当位。是聚而失其方也。辨而明之。慎其居而择所处。则无咎矣。故君子以之。

  初六。濡其尾。吝。在下故曰尾。濡尾故吝。象。濡其尾。亦不知极也。极说文栋也。栋居屋中。故极者中也。濡尾知极。言初在下失中。

  九二。曳春轮。贞吉。坎为轮为曳。居中。故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以位言。九二中而不正。兹曰行正。以正释贞也。非谓位正。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不当位。前遇险。故征凶。征凶则不能利涉。兹日利涉大川。上下文义反背。朱子疑利上有不字。按象云位不当。则不利也。缺以俟知者。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承乘皆险。动则必凶。柔居刚。故位不当。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克方。三年有赏于大国。坎为鬼。易林观之既济云。班马还师。是用半震。震为马为反。既济三半震。故曰班马还师。兹易曰震用伐鬼方。亦以四五形震。为易林之所本。震为威武为征伐。坎为三故曰三年。有赏于大国者。言伐鬼方有功。以大国赏之也。盖以五上半艮为国也。贞吉卜问吉也。高士奇天禄识余云。易震用伐鬼方。敦深谓震乃挚伯名。程传训为威武。则三年有赏于大国。何人也。以文理言。此说颇胜。而述之者少。

  象日。贞吉悔亡。志行也。坎为志。四承乘皆阴。故志行。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离为光。五君位。故君子之光。下有应。故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离为大明。故其晖吉。晖。说文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坎为酒。为饮食。上九下履重坎。故有孚于饮酒。有应故无咎。上应在三。三居重坎之中。故亦濡其首。六爻皆有应。故有孚。皆失位。故失是。然不续终之故。正以此也。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上艮为节。节止也。过而不止。故不知节。即未济之卦形。即异于常卦。故所取之象。往往为本卦所无。如曰逐。曰高宗。曰伐。日襦(左系)衣如(左衣)。曰杀。曰祭。曰福。曰大国。曰震。本卦皆无此象。于是虞氏用卦变以求其象。惝恍支离。莫可究洁。然经于九四曰震。且明以四五为震矣。故知其它皆用半象也。易林本之。于观之既济云。班马还师。震之即济云。齿齿(右间)齿齿(上契无大)。兑之既济云。积石为山。旅之既济云。逐鹿南山。恒之既济云。三妪治民。是皆于既济取震马震鹿巽妪兑齿艮山象。又谦之未济。千柱百梁。是以艮为梁柱。未济三艮形。故曰千柱百梁。又涣之未济。三虎上山。亦以三艮为三虎。又蹇之未济云。一口三舌。亦以重兑为三舌。凡易林取象。无不本于易。此用半象。必有所受之。而其详不传。由是证施孟梁丘三家易学。其取象皆尚有极繁琐之口传。徒以古人尚质。竹书艰难。其所为易传。皆疏其大义。而不详其烦琐。致使象数之细微。皆存之口授。不着竹帛。以伤其方雅。故汉时学易者必有师。非重师。重口授也。口授一绝。后人虽欲知而莫由。幸焦氏易林未亡。吾人可按其辞。抽绎坠象。使易之晦辞。得以复明。易之误解。俾以复正。不然且终古长夜矣。上经终坎离。坎中爻震艮。离中爻巽兑。是举坎离而六子具也。下经终既未济。乾坤具备。而即济一阳一阴。则震兑也。未济一阴一阳。则艮巽也。是举坎离而八卦备也。故以为六十四卦之殿。其卦既无所不包。其象遂父母与六子俱备。故易与易林。于既未济取象。独不同欤。

卷十八 系辞上传

系辞嘘吸经髓。挚举无神。其难解盖过于经。大抵深于易理者。望而知其所谓。易理不精者。愈读注释。愈不得要领。汉注皆以象。宋注皆以理。然辞有明指卦象者。离象而演空理则非矣。有泛言易理者。求解而必于卦象则执矣。兹择其可解者略说之。其语意昆仑不易知者。则阙。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率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首二句言圣人仰观天。俯察地。因其尊卑而定乾坤二象。三四二句。言乾位南。坤位北。高卑不同。而贵贱以分也。动者乾之常。静者坤之常。因其动静之迹。而识其刚柔之性也。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方。九家云。道也。所也。方以类聚。言万物能聚于一方者。以各从其类也。阴阳遇方为类。颐六二象曰行失类。言阴不遇阳也。坤传曰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中率六四曰绝类上。言阴遇阳也。阴阳通为类。类则聚。聚则和合而吉矣。物者阴物阳物。纯阳或纯阴为群。乾曰见群龙无首。以纯阳为群。否二象曰不乱群。以纯阴为群。纯阳纯阴则不交而阴阳分。分则类离。离则凶矣。九家注死生之说云。阴阳合则生。离则死。自类字失诂。旧解皆不知吉凶之故何在。可喟也。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太玄玄离(左手)云。日一南而万物死。日一北而万物生。斗一北而万物虚。斗一南而万物盈。按日月星斗天之象。象一转移。则万物随以生死。而变化之形。应于地上。以上数者。皆易之原理也。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摩即交也。乾坤初爻摩成震巽。中爻摩成坎离。上爻摩成良兑。而六于以生。八卦全矣。八卦以一卦荡八卦。而六十四卦备矣。荡犹推也。不曰重而回荡者。言以一卦加于此卦。复加于彼卦。有类于推荡也。摩虞翻训薄。薄即交也。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雷出自地。阳自下出上。故震为雷。覆之则阳在上为艮。霆自上下击。故艮为霆。自晋宋以来。有以霆为电者。后焦循等从之。以霆为离象。岂知此四句。言六子之用。以霆为离。则与下日象复。而六子不全。故霆为电。于字画虽有本。而在此则非也。雷霆鸣而草木甲诉。故曰鼓。阴在下为巽风。覆之则阴在上为兑雨。自上下降者也。为风则东风解冻。为雨则草木华滋。故曰润。日南至。月北至则寒。日北至。月南至则暑。坎月离日。对象也。震艮同体。兑巽同体。正覆象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初爻交坤成震。中爻交坤成坎。上爻交坤成艮。以生三男。故曰成男。坤以初爻交乾成巽。中爻交乾成离。上爻交乾成兑。以生三女。故曰成女。大始谓万物资始。成物谓万物资生。作虞姚作化。姚云。宜作作。故从孔本。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在有功则可大。可夫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释文云。马王肃作而易成位乎其中。他本皆无易字。兹从马王肃本。此言乾坤之德。纯一不杂。易知易从也。乾之德刚健纯粹。施仁育物而已。故曰易。坤之德收啬闭藏。顺阳成事而已。故曰简。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古圣人仰观俯察。象万物万事而画卦。是卦者象也。故韩宣子适鲁。不曰见周易。而曰易象。诚以象者易之本。伏羲既画卦以象万物。文王遂观象而系易辞。是易辞皆由象生。象而吉则辞吉。象而凶则辞凶。辞有吉凶。皆象之所命。圣人只明之而已。然则学易者。不先明卦象。而欲通其辞。是犹论布帛之良苦。而不知其质为丝桌也。可乎。乃自王弼扫象。演空理。唐宋诸儒。以其易而从之。易学遂亡矣。范宁谓其罪浮桀纣。彼实有所见。非故为苛论也。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如消息卦互相推荡是也。以卦变爻变言者。失之远矣。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恋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支之动。三极之道也。

  吉则得。凶则失。知悔吝则知忧虞。知忧虞则可趋吉避凶。阳生于复。进而推阴。则万物化生。阴生于振。退而消阳。则万物变死。乾刚坤柔。乾大明。昼。坤黑。夜。说文。极栋也。逸雅。栋中也。陆续曰。初四下极。二五中

  极。三上上极。按初四即地极。二五即人极。三上即天极。故郑注云。三极三才也。盖阴阳者。天之极。刚柔者地之极。仁义者人之极。六爻之动。以此为法。随时通变。不偏不畸。胥合乎中。故曰三极。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艾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居安观象。静也。观象玩辞。玩象辞也。所谓七八占象也。若爻动则为九六。九六观变。而玩其爻辞以为占。故无不利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支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七八不变。故占彖。九六变。故占爻。吉则得。凶则失。疵病也。凡言无咎者。原有咎也。知悔而改。则无咎矣。故日善补过。五乾位。君南面位贵。二坤位。臣北面位贱。齐正也。阳卦大。阴卦小。卦列则大小分。例如泰小往大来。为大

  卦。否大往小来为小卦也。又全经阳爻一百九十二。阴爻亦一百九十二。阴阳齐等。毫无偏畸也。介音戛。介者触也。豫六二云。介于石是也。谓心有所感触而忧惧。能忧惧悔吝自能免也。震惧也。棋则侮。悔则无咎。吉则辞易。凶则辞险。之。往也。辞也者各指其所之。言凡易辞。皆视其爻之所往。而定吉凶也。此有二义。一。初之四。二之五。三之上。其爻在此。而其辞往往指应爻。应爻即所之。例如蒙六三曰见金夫不有躬。指上爻象也。泰九二曰朋亡得尚于中行。指六五言。有应故所之皆利。无应则不利也。又几言志在外。志在内者。亦指所之也。二。凡爻之所比。得类失类。所关最大。例如颐六二。前遇重阴。象传曰行失类也。中孚六三。前亦遇阴。爻辞曰得敌。皆以阴遇阴为敌。为失类。故所之不利也。又鼎九二曰慎所之。革九三曰征凶又何之矣。皆以阳遇阳。敌刚。所之不利。系辞指出。故曰各指其所之。余卦类推。其第一义虞翻不知。而误解。朱震又谓之为之卦。后独焦循知之。其第二义讫无知者。教失类慎所之各辞。解无不误。于是此句亦鲜得解矣。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现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准同也。弥纶包络也。幽明即阴阳。乾始于坎终于离。坤始于离终于坎。故云原始反终。始终即生死。九家云。阴阳合则生。离则死。故知死生之说。宋衷云。说舍也。盖读如召南召怕所说之说。郑云。精气谓七八。游魂谓九六。七八木火之数。九六金水之数。木火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气为物。金水用事而物变。故曰游魂为变。按七八生。神也。九六死。鬼也。精气谓之神。物生所信也。游魂谓之鬼。物终所归也。言木火之神。生物东南。金水之神。终物西北。知其情状。故不违。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八卦尽万物之象。故曰知周万物。过差也。旁行九家谓指六日七分图。以一爻值一日。一月值五卦。至岁终而周合无余。故曰不流。流溢也。凡物皆生于二气之中。故曰曲成万物而不遗。乾大明昼。坤蕃闭夜。无方无体。谓周遍也。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储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优。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道无他。即一阴一阳也。继统也。乾统天生物。故曰善。坤倾乾成物。故曰性。仁者见道。谓道为仁。知者见道。谓道为知。不免有偏。百姓颛蒙。日由其道。而不知其所以然。故能体君子之道者甚少也。道难见。见诸生物。故日显诸仁。然不见其作为。故曰藏储用。圣人成务故忧天下。若阴阳造化。鼓铸万物。无声无臭。无方无体。故不与圣人同忧。盛德谓天。大业谓地。物无不备。故曰富有。变化不息。故曰日新。阳极生阴。阴极生阳。转相生。故曰生生之谓易。乾三画象三才。故曰成象。坤效乾而两之。故曰效法。生数极于五。成数极于十。故大衍之数五十。及其揲着也。只用四十有九。参天两地。循环往复。然后得此七九八六之数。故曰极数。数极然后理尽。理尽然后能知来。占得其吉凶也。阴阳鼓万物。万物不觉知。故曰不测。曰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关。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远谓乾天。迩谓坤地。复阳动北。南行推阴。左传谓之

  射。故曰其动也直。直故大。垢(左女)阴动下。下虚。虚则能容。故曰其动也辟。辟故广。乾坤配天地。乾坤交成震兑离坎。故变通配四时。荀爽云。乾舍于离。同日而居。坤舍于坎。同月而居。故阴阳配日月。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斗。

  知谓乾效天崇。礼谓坤法地卑。上天下地中间人。故易行乎其中。乾为道。坤为义。出乾人坤。故道义为乾坤之门户。乾成始。坤成终。成之者性也。往来循环。无或间断。故曰成性存存。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曲礼。紧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议之而后动。释文郑姚桓玄荀柔之皆作仪之。按释名。仪宜也。汉书外戚传。皆心仪霍将军女。作仪义味实深长。但下文云拟议以成其变化。承上文言。郑玄等上作仪。下又作议。非。又按恶荀读作亚。亚次也。按恶亚古同字。史记庐络传孙绾他人。封为亚谷侯。汉书作恶谷。又语林。有得汉印者。文曰周恶夫。刘原父谓即周亚夫印。而喷与赜通。左传定四年。会同难。喷有烦言。注喷至也。疏至于会时。有烦乱忿争之言。然则喷有烦乱意。言天下之至喷而不可亚者。即言天下之物。至为繁赜杂乱。而难以次第也。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实。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连之。况其迩其手。言出乎身力。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平。

  中孚二至四互震。震为言为善。三至五震反。若相和答者。故曰应之。震为善。三至五震覆。故曰不善。震覆为艮。正与震相反。故曰违之。艮为里。震为千万。故曰千里。艮为君子。一为居为室。枢户枢也。主闭。机弩牙也。主发动。艮为枢。震为机。

  同人先号兆(左口)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此明同人九五爻辞。同人旁通师。乾为君子为道。故曰

  君子之道。师震为出。为语。坤为默。同人互巽为处。故曰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九五与六二应。伏坎为心。故曰二人同心。巽为利。乾为金。离断金。故曰其利断金。乾为言。巽为奥为兰。故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此大过初六爻辞。错置也。巽为茅。在下故曰错诸地。曰藉。茅之为物虽薄。然香洁可荐于宗庙。用以缩酒。其重为何如哉。术道也。言持此卑退谨慎之道。则悔吝不生。而无所失也。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功以存其位者也。

  释谦九三爻义。坎为劳。震为言语。为功。艮为位。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释乾上九。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巨。臣不密则失身。凡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节初九爻辞。节二至五亦正反震。故曰言语。而兑为口舌。二至四震言。三至五如言而反。故曰不密。震为君。艮为臣。为身。兑毁折。故曰失。曰害。升九五云。升阶。以震为阶也。故曰言语以为阶。艮为慎密。此与上中孚节。皆演正覆象。而注家无知者。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来。致寇至。盗之招也。

  解六三爻辞。坎为盗。为寇。艮为背。故为负。上卦震为覆艮。故曰负。坎为车。六三下据坎。故曰负且乘。古在上之君子。方得乘车。故曰君子之器。若负戴则小人之事也。今而乘车。是君子也。乃又负戴。是以君子而行小人之事。故致寇至。震为言。故曰诲。于鬯云。招者射之的也。吕氏春秋本生纪云。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高注云。招墩的也。又尽数纪云。射而不中。反攸于招。注。反修其标的。毕校云。招一作的。按的的同。说卦的颡。说文作的颡。是其证。面的古音勺。与招声近。故通用。盗之招即盗

  之的。言负且乘与盗以的也。虞翻命二变成艮。取艮手释招义。非。冶。释文郑陆虞姚作野。言妖野容仪。愚谓冶野音义并同。故通用。汉学家必谓野是。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卦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力力(左手)以象闰。五岁再闯。故再而后卦。

  此言煤蓍之法。并用数之根本也。凡占必极数。方能知来。五者生数之极。不能再生。又一二三四五五数皆无偶。于是由五加一为六。以与一偶。加二为七。以与二偶。加三为八。以与三偶。加四为九。以与四偶。加五为十。以与五偶。故十者成数之极。不能再加。衍郑云演也。乾云合也。蜀才云广也。五十既为极数。故大衍以此为本也。太玄玄图云。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共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正五十也。孔子曰五十以学易。正谓此也。然五十居生数成数之极。极则穷故不用之。用五十之次数四九。由四十九方能衍出六七八九。然六七八九之生。仍由于一二三四。虚一用一也。分二用二也。挂一用三也。象四用四也。揲余不一则二。不三则四。本一二三四。衍出六七八九。而六七八九。无不含五。十仍五也。非果不用也。此所以为大衍也。象两者天地也。挂一者。别以一策挂于左手之小指。象三者三才也。揲之以四。谓每揲四策。一策象一时也。奇者揲余之策。虞翻云。不一则二。不三则四也。力(左手)马云指间。范望云。并之于两手指间。归奇于力(左手)者。言将揲左揲右之所余。并挂一。统归于两小指间。以为一力(左手)。即一变也。一变既已。将过揲之策合之。如式再分挂谍。并力(左手)之于次小指间。以为二变。二变既已。仍公正策。如式再分挂揲。并力(左手)之于有三指间。闪为三变。故曰再力(左手)。再者相续之词。至三力(左手)则卦矣。故不言三力(左手)。三变既毕。视每变所余策数。少则四。多则八。如三变皆少数。则三四十二策。合挂十一策。共十三策。则正策为三十六。四数之得九。贾公彦周礼太卜疏所谓三少为重。为九。为老阳也。如三变比多数。则三八二十四策。合挂一共二十五策。则正策为二十四。四数之得六。贾公彦所谓三多为交。为六。为老阴也。如三变两多一少。则为二十策。合挂一共二十一策。则正策为二十八。四数之得七。贾公彦所谓两多一少为单。为七。为少阳也。如三变两少一多。则十六策。合挂一共十七策。则正策为三个二。四数之得八。贾公彦所谓两少一多为拆。为八。为少阴也。求七八九六之法既得。三变后视所得而画于版。故曰再力(左手)而后卦。卦者挂也。说文挂画也。言画其所得之一爻于版也。闰者一岁之余。左传文元年。履端于始。归余于终。归余于终。与归奇于力(左手)同也。每月必有闰。至年终而计其余。大率一年闰十日。每揲必有奇。至一变终而并归于力(左手)。天时积至五岁。约盈五十余日。闰二月以为结束。

  揲蓍力(左手)一变之余。二变之余。至第三变再力(左手)之。并合前力(左手)。总计其数。视所得而画出一爻。以为结束。故曰再而后卦也。虞氏云。初力(左手)挂于小指间。再力(左手)挂于次小指间。三力(左手)挂于第三指间。必挂于指间者。须知古人多立筮。又无高几凭抚。以存放蓍策。故必暂挂于指间。以待三变之终也。卦从京氏。实虞氏曰。则布挂之一爻。虞亦作卦。挂字皆后人妄改。卦挂本通。孔疏引易纬云。卦者挂也。言悬挂物象以示人也。而挂与挂尤通。惟挂为后出之字。故每以卦讹挂。求爻之法。至再力(左手)而后卦已毕。后人误以揲左为初。揲右为再力(左手)。因疑卦为二变之挂一。改卦为挂。诚如是。是求爻之法未竣也。未竣人胡能明。且揲半不能谓为一力(左手)谓为一力(左手)。则一变终也。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此以天地数明大行数之本也。一三五七九。天数。二四六八十。地数。五位谓奇耦之位。一与六合为北方水。二与七合为南方火。三与八合为东方木。四与九合为西方金。五与十合为中央土。故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此全以数位言。天地数为大衍数之本。而大衍数却不用天地数。变之化之。其妙通于鬼神。

  乾之册二百一十有六。六乘三十六坤之册百四十有四。六乘二十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册。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全经阴阳爻各一百九十二。以三六乘百九十二。得六九一二。以二四乘百九十二。得四六O八。

  十二月为一期。乾坤策正三百六十。故曰当期之日。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仲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醉作。可与佑神矣。分二。挂一。揲四。归奇故谓四营。四营成一变。三变成一交。十有八变成六爻。九变成一卦。故曰八卦而小成。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晌。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孰能与于此。

  以上言易之神。释文。晌亦作响。朱子云。晌古文响字。言易受筮者之命。如响之应声。而告以来物之吉凶也。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交。极

  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爻数至三。内卦终矣。故曰必变。乾四云。乾道乃革是也。此从三才而言也。若从五行言。至五而盈。故过五必变。乾上有悔。泰上城复于隍是也。故曰三五以变。一二三四。与六七八九同。而阴阳则异。故一与六相错。二与七相错。三与人相错。四与九相错。综者来往上下也。数至三而终。终则复始。故三变成一爻。至五而盈。盈则返初。五加一为六。加二为七。加三为八。加四为九。故曰错综其数。错则阴数与阳数相合。相得。故曰成天地之交。综则阴阳往复。循环不穷。而四象以出。此明易用六七八九之所以然。古今说此者。人执一辞。旋无定解。姑申其本原如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成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四谓尚辞尚变尚象尚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而作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如斯而已者。言易道尽包括于十数之中也。本义从程氏。置于大衍章之前固谬妄。即据汉书置于天数五之上。仍未得也。如在彼处。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数语。尚何指哉。须知如斯二字。即指天地数。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国而神。卦之德方以知。

  六支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石经作先。诸家训先为尽。实先洗古通用。庄子德充符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与此洗义同。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衰也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表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阳生于复。齐于巽。万物相见。故曰辟户。阴生于午。闭藏于亥。万物收缩。故日阖户,一辟一阖。往来不穷。故曰通。即消息卦之理也。贡释文告也。京陆虞作工。荀作功。工功古通。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枚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说文。极栋也。中也。从坎至离。南北正中。中即极。极以西万物终。是为阴仪。极以西万物终。是为阴仪。阳少于子。老于已。阴少于午。老于亥。四象生矣。四象即四时。春少阳。夏老阳。秋少阴。冬老阴也。老阳老阴即九六。六阳少阴即七八。故四象定则八卦自生。太极者中。天地定位则阴阳分。两仪也。坤下一阳生震。少阳也。二阳生兑。三阳乾则老阳矣。才阳之下生一阴巽。少阴也。二阴艮。三阴坤则老阴矣。六卦备矣。而水火则横互于中。水火者乃交后之乾坤也。竖则为天地。东阳西阴。横则为日用。南阳北阴,是故坎下震上艮。离上兑下巽。乾坤生六子。离坎兼四隅。故四象生八卦。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aa?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天地者乾坤。四时者离坎震兑。离坎又为日月。艮山为崇为贵。巽为高为利市。故为富。合乾坤离坎。震兑艮巽。而八卦之用全。故下曰备物致用。左传定四年。会同离喷有烦言。注啧至也。喷赜通。探赜者。探其深至也。隐者伏也。索隐者言正象之旁。尚有伏象。须索之也。河出图。洛出书。自然属于感应符瑞之事。故与神物并言。以见易之所自出。而圣人则之也。惟图书究为何物。集解引孔安国注云。河图八卦也。按五行志云。刘歆以为伏羲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又礼运河出马图。郑注。龙马负图而出。疏引中侯握中纪云。伏羲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作八卦。是伏羲则河图作八卦。汉人多如此言。然曰则之法之。则河图别为一物。非河图即八卦明甚。若河图即八卦。尚胡云则之法之乎。孔说非也。惟河图究为何状。莫有言者。至宋人以五行数当之。一六北方水。二七南方火。三八东方木。四九西方金。五十中央土。共五十五数。此数之见于古籍者。如太玄云。三八木。二七火。四九金。一六水。五五土。月令其日甲乙。其数八。其日丙丁。其数七。其日庚辛。其数九。其日壬癸。其数六。其日戊已。其数五。墨子书迎敌。其方数东方八。南方七。西方九。北方六。大戴礼。孤子朝。孤子八人以成春事。司马爵士之有度者七人。以成夏事。食农夫九人。以成秋事。司空息国老六人。以成冬事。黄帝素问。其方数东方八。南方七。西方九。北方六。其方。其时。其数。皆与此图同。而

  墨子在春秋时即言之。可谓古矣。然各家只言其数。不言其名。不知宋人以此数当河图。究何所据。至于洛书。孔安国谓即九畴。五行志。刘歆谓禹治洪水。锡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是也。并谓自初一曰五行。至畏用六极。凡此六十五字。皆洛书本文。是孔刘皆以洛书为九畴。然郑注引春秋纬云。河龙图发。洛龟书成。河图九篇。洛书六篇。论衡云。河图洛书。言兴衰存亡。是又皆以为书名。与今宋人所传戴九履一之数大异。其说戴九履一之数者。乾凿度云。一阴一阳合十五。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则正与今书数合。又大戴礼。明堂者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即今书之横图数。九室即九宫。又孙星衍云。北周甄鸾注数术记遗九宫算云。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又郑注太一下行九宫云。太一行始坎。次坤。次震。次巽。复息于中宫。按坎数一。坤二。震三。巽四。中宫五。是太一之行。按一二三四五之序也。又云自中官至乾。次兑。次艮。次离。一周毕矣。按乾西北数六。兑西数七。艮东北数八。离正南九。是太一之行。又自五而六七八九也。故曰四正四维。数合十五也。然则今洛书。据大戴礼乾凿度郑注甄驾注。皆名曰九宫。不谓为洛书。其谓为洛书者。只北周庐辩注大戴礼云。记用九室。谓法龟文。然他古籍皆不如是言也。河图洛书既茫昧难明。至宋人以五行数九宫数当之。诚不知其何所据。然孔刘以九宫数为九畴。独不思则之者。则以画卦。画卦者伏义。洛书禹时出。伏义安能则之。不尤误乎。按礼纬含文嘉云。伏羲德合上下。天应以鸟兽文间。地应以河图洛书。乃则以作易。又河图挺辅佐云。黄帝问道于天老。天老日。河出龙图。洛出龟书。所纪帝录。列圣人之姓号。据是则洛书亦出伏羲时。出于伏羲时。方能则以画卦。后汉学家袭孔刘之说。定谓洛书出禹。皆误也。四象。或云指七八九六。或云指上神物变化垂象图书四者。又有谓指分二挂一揲四归奇者。愚按指七八九六者是也。七八九六即南北东西。即春夏秋冬也。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此释大有上九爻义。或言是错简。宜在前七爻之下。大有六五承阳。五天位。承顺也。是天以顺佑上也。乾为人为信。二应五。五孚于上。故曰人之所助者信。上履信思顺。又二应五得尚于中行。是尚贤也。故无不利。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意之不能尽者。卦能尽之。言之不能尽者。象能显之。故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乾坤其易之温(左言)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六十四卦。皆乾爻坤爻所积而成。故乾坤为易温(左言)。温(左言)藏也。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支。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是故夫象下九句与前复。故知系辞。乃门人杂记孔子之言。非出一人之手。

卷十九 系辞下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天地定位。乾坤列南北。日月县象。离坎列东西。山泽通气。艮兑列西北东南。雷风相薄。震巽列东北西南。三画举而八卦全。凡万物之象。我不包括于八卦之中。故象在其中。因八卦重八卦。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方有爻。说文爻交也。一与四交。二与五交。三与上交。故三画只有象。六画始有爻。相推指消息。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趋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贞胜姚信读作贞称。贞常也。言吉凶之道。无不与阴阳相称也。按胜称音近古通。考工记角不胜乾。乾不胜筋。谓之不参。注。胜或作称。晋语曰。中不胜貌。韦注。胜当为称。天地谓二五。二五中正。中正以观天下。故曰贞观。坎月离日。大明终始。故曰贞明。一者神也。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故动贞于一。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贵(左阜)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义皆与前复。以非一人所记录。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内内卦。外外卦。乾凿度云。易气从下生。故动于地之下。则应乎天之下。动于地之中。则应于天之中。动于地之上。则应于天之卜。故曰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守位曰人。人王肃桓玄等作仁。仁人古通。礼器碑四方士仁。士仁即士人。论语问管仲。曰人也。即仁人也。又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有仁即有人。何晏注谓仁人堕井。误。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近取诸身。如乾首坤腹震足等是。远取诸物。如乾马坤牛艮狗兑羊等是。凡物皆有阴阳。有阴阳则相感而有情。有情则相聚相合而为类。故曰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离中爻类为绳。离重目故为罔署。罔罢皆目也。以罔罟取兽于陆曰佃。取鱼于泽曰渔。

  包牺氏没。神农氏和。亚(有邑)木为铝。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益巽为木。震为足故为铝。铝耒头金也。震为耕故为耒。耒耕具也。中爻艮手。故曰刺地。故亚(右邑)木使锐。而冒以金。使人地易。来形曲。故揉之使曲。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噬嗑离在上。放曰日中。互艮为市。坎为聚。为众。为民。震为货为归。故曰交易而退。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明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大。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为衣。坤为裳。上衣下裳。乾上坤下。故曰取诸乾坤。自黄帝以前。只短衣。以御寒。无所谓威仪。至黄帝始服冕垂衣。襟袖宽博。彬彬下垂。至尧舜更象日月星辰山龙服。而衣裳之文采大备。

  刳木为舟。炎(左手)不木为揖。舟揖之利。以济不通。致 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涣上巽为木。下坎为揖。说文揖翟(左木)舟也。中爻震为舟。 艮手故曰刳曰炎(左手)。刳说文判也。玉篇空物肠也。剖也。古之 明无锯。故剖木使中空以为舟也。震舟象失传。虞翻等皆以 涣为舟。杭辛斋谓日本易家以震为船。按易林大有之谦云。 方船备水。以谦互震为船也。震为虚。故为舟船。归妹上六 承虚筐也。以震为虚也。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服牛即驾牛。说文牛部葡(左牛)下引易日葡(左牛)牛乘马。而不言葡(左牛) 义。陈寿棋曰。玉篇葡(左牛)皮秘切。服也。以鞍装马也。集韵葡(左牛) 用牛也。通作用。据此服牛即驾牛也。易林归妹之比云。申 酉脱服。牛马休息。脱服即驰驾也。随互艮为牛。下震为 马。艮为引。巽为利。谓以牛马引重致远。以利济天下也。艮牛象见无妄解。

  重门击析。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豫艮为门。坤亦为门。故曰重门。又九家云。从外视之 艮。故曰重门。是以正反艮为重门也。震为析。艮为击。故 曰击檄。震为客。而决躁。故曰暴客。重门深密。击檄警 戒。皆所以备盗。中爻坎为盗也。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 诸刃过。

  小过中爻巽为木为杵。兑毁折。故曰断木为杵。震中虚 为臼。艮为掘。掘地为臼。盖以蜃灰。至之使坚。盛毂于 中。春之以杵。而民食济也。

  弦木为弧。剡木为失。弧矢之利。以咸天下。羞取 诸睽。

  睽中爻坎为弧。为矢。弦说文弦说文弓弦也。 弧说文木弓也。弦木为弧。言以弦牵本使曲成弧也。 剡削也。削木使直成失也。离为威如。兑毁折。故 曰威天下。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 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大壮通观。观艮为穴为野。为宫室。巽为栋。在外卦。 故曰上栋。艮为字。在巽下。故曰下宇。宇今俗所谓廊詹 也。巽为风。兑为雨。兑为雨。旧解不用旁通。用正象。宜 其不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 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大过乾为衣。巽为薪。管辂以坎为棺椁。大过中实亦坎 象。故亦象棺椁。汉儒以大过为列卦。盖本此也。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

  万民以察。问取诸央。决(左无)上兑为覆巽。巽为绳。上古结绳纪事。今巽覆为兑。 兑为斧。故曰书契。契刻也。吕氏春秋。契舟求剑是也。考 工记。筑氏为削。合六而成规。注今之书刀。盖古用简须以 刀刻字。今殷墟掘出之甲骨文是也。故曰书契。兑为刀。 斧。乾为圜。画刀合六以成规。故取于决(左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此聪明上取象之故也。凡易辞无不从象生。韩宣子适 鲁。不曰见周易。而曰见易象与鲁春秋。诚以易者象也。象 者像也。言万物虽多。而八卦无不像之也。像俗宇。释文。 孟京虞姚董。还作象。

  象者材也。材犹言行能。阮元训象为分。材与财裁通。言用此彖 辞。说卦象而分之。

  爻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动发也。爻交也。卦至六画始有爻。动于下。应于上。 故曰效。效之而当则吉。不当则凶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 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韩注少者多之宗。一者众之归。阳卦二阴。故奇为之 君。阴卦二阳。故耦为之主。后汉仲长统曰。易曰阳一君二 臣。君子之道也。阴二君一臣。小人之道也。然则寡者为人 上者也。众者为人下者也。专以贵贱言。愚谓阳道行则世 治。世治则一君二民而君权一。阴道盛则世乱。世乱则二君 一民。而君权坠。管子霸言云。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 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也。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 也。不可理则乱。故曰小人之道。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释成九四爻义。吾道一以贯之。朋从尔思。则百虑也。 憧憧往来。则殊途也。然途虽殊而同归于一。虑虽百亦终致 于一。天下事贞于一而已。何思何虑哉。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 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 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来之 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咸互乾为日。上兑为月。至夕则日往而月来。至晨则月 往而日来。往收藏也。乾为寒。坤为暑。乾息自复。至始而 藏。坤阴用事。坤消自垢(左女)。至复而藏。乾阳用事。寒暑互相 推。而岁功以成。往则收藏故曰屈。来则用事故曰信。尺 蠖。屈信虫也。见说文。又尔雅疏。蠖又呼步屈。言其以尾 就首。屈而后信。举步之形也。埤雅云。今人布指求尺。一 届一信。如蠖之步。谓之尺蠖。按诗小雅。螟岭有子。果赢 负之。螟蛉食槐叶虫。色绿与叶若一。夏日细腰。以泥砌窠 成。衔螟岭人。螟蛉即尺蠖。成九四巽体。巽为虫。蠖行以 尾就首。先屈后信。故以为喻。咸艮位戌亥。互乾为龙。伏 坤为蛇。乾坤合居于戌亥数无之地。故曰蛰。谁能蛰故能存 身。乾传所谓保合太和也。乾为神。坤为义。精义人神。谓 乾坤合德于戍亥。易林云。乾坤利贞。乳生六子。六子生然 后能致用。用利然后身安。身安则德自崇。盖阴阳屈信。循 环无端。不屈则不能信。不蛰则无以为存。阴阳往来。定理 本如是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疾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 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坎隐伏故名辱。坎险故身危。坎为棺椁。故曰死。困六 三爻义。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塔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 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 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 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解上震为器。为人。互坎故藏器。震为时。为动。动故 不括。解上六天义。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动。不 威不惩。小惩而大戒。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 趾无咎。此之谓也。 此释噬嗑初九爻义。震为动为威。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又身。小人以小 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 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此释噬嗑上九爻义。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 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 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 系于苞桑。 此释否九五爻义。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 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像 其形渥。言不胜其 任也。

  此释鼎九四爻。形渥。郑虞皆作型剧。言因覆束(左食)而被大 刑也。古字音同通用。王弼程传以形为形体。王谓形渥为沾 濡。程谓为汗涩。皆望文生义。不惟不审通假之例。且于经 义显违。以折足覆束(左食)之罪。 只汗涩而已乎。本义多从程传。独此不从。诚以其陋 也。观此曰鲜不及矣。谓及于刑辟也。此可以定其是非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其 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 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 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 知刚。万夫之望。

  此释豫六二爻义。左传昭五年。于人为言。败言为谗。 廉下艮。震反。故曰败言。豫与谦同体。亦正反震。故曰诌 曰读。蒙曰渎则不告。以二至上正反震相对。言多故曰读。 豫亦正反震。故亦曰读。系辞与左传之用正覆象。除易林 外。无有喻者。故解左氏而误。解易而误。而诌与渎之故。皆莫知其所自来矣。介研之省。硬也。故曰介如石。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此释复初爻义。

  天地烟(左系)温(左言)。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损六三爻义。少男少女。爻无不交。艮为天。坤为地。 为万物。震为生。未交则阴阳分。既交则阴阳合。德。所谓同声同气也。故曰致一。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 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 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 莫之与刚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 匆恒。凶。

  益上九爻义。二至四艮为身为安为求。震为动为言。坤 为心为民。易。平也。言平易其心而后语也。子曰。 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 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 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 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 物正言。断辞则备美。其构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 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阴阳合德。而万物乃生。各有其刚柔之作。体刚者得天 数。体柔者得地数。九家云。撰数也。天数九。地数六。言 万物形体。皆受天地之数也。撰与算。音近通用。夏宫群吏 撰车马。郑注撰读曰算。谓数择之。兹与之同。万物变化。 通于神明。其名虽杂。然系之爻卦各有其序。不相逾越。故 曰杂而不越。凡吉凶悔吝皆所以备忧患。故曰衰世之意。着 盛世则无所谓忧患也。彰往如先甲三日。先庚三日。察来如 履霜坚冰至。至于八月有凶是也。卦名只八耳。而万物皆象 于其中。故曰其称名小。其取类大。肆极也。周语下。薮 泽 肆既。注。肆极也。贰辅也。卦有内外有上下。初为主则四 贰之。二为主则五贰之。三为主则上贰之。其吉凶得失。皆 以此为度。故因贰以济民行。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 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覆。德之本也。恒。 德之园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 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虞氏曰。中古谓庖牺。庖牺始画卦。以前为上古。上古 之人无忧患。九卦者防忧虑患之本。柄本也。所以持物辨别 也。遭困之时。君子不改其常。小人必失其度。以此为别。 井以水养人。取不竭。用不穷。故曰德之地。巽为命令。人 君申命用事。宰制天下。故曰德之制。此陈九卦之德。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 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 所而迁。巽称而隐。

  此申九卦之性。以明其重要。履下兑为和。上乾为至。 谦下艮为光朋。为由。故尊而光。复阳虽微。然阳物。坤阴物。阴阳各别。故复小而辨于物。辨别也。恒六爻皆交。故 杂而不厌。挹损人情之所难。故先难。久则人惊而服。故后 易。虞氏以上失位为难。误之远矣。益阳归内。内为贞。贞 为我。设陈也。天施地生。言不必设施为作。自然裕也。困 下坎为通。并所居不移。而泽施于人。故居所能迁。巽为命 令。举国称扬。然民可使由。不可使知。故称而隐。又称者 铨衡之总名。郑注月令云。称锤曰权。由是以推。称乾曰 衡。后儒动谓称即权者非也。谦传云。称物平施。月令云。 分茧称丝计功。是也。上巽下翼。内外平。故曰称。巽伏故 稳。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 远害。益以兴利。国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此言九卦之用。履乾为行。兑悦故行和。凡礼以谦为 主。故以制礼。恒不易方。故一德。损互坤为害。泰初往坤 上。害不能及。故远害。富贵易为人忌。困则无忌者。故寡 怨。风进退。故行权。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 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 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明于忧患与故。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 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正义云屡迁。谓乾初潜龙。乾二见龙是也。变动不居。 若一阳生为复。二阳为临。无或停息。是也。六虚六位也。 上下无常如二五相上下。泰二得上于中行是也。适往也。如 乾初得九。则往娠也。乾元亨利贞。垢(左女)则天地相遇。卦德迥 不同。故曰不可为虚典要。往外为出。来内为人。往来出 人。皆有一定之度数。不能混淆。如初与四相往来。二与五 相往来。三与上相往来。倘不能相往来。则中必有疾。如鼎 二曰我仇有疾是也。疾则惧矣。惧则知所防矣。故曰明于忧 患与故。率正也。揆度也。方道也。言正其初首之辞。而度 其终未之道。尽有典常。故非文王不能明其道也。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 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 年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 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 彖辞。则思过半矣。

  原始如乾初九潜龙勿用。是原始也。上九亢龙有侮。是 要终质本也。物阳物阴物。六爻刚柔相杂。然爻各有其时。 各有其物。时物当则吉。否则凶也。本末初上也。初则事微 故难知。上则事彰故易知。初拟议之。卒终成之。假如噬嗑 初九。善恶在拟议之间。至上九则凶灾彰彻。一成不变也。故曰卒成之终。杂物。言阴阳相杂也。撰数也。撰德者。言 数合阴阳之德。而别其是非也。中爻谓中四爻。二至四互一 卦。三至五互一卦。京氏所谓一卦备四卦之用也。吉凶是 非。初引其端。上考其成。至其详尽。则在中四爻。故曰非 中交不备。中爻之是非既明。则吉凶已着。居处也。处乾吉 则存。处坤凶则亡。故曰居可知。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 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 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 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二四同为坤位。故同功。而二位在内。且居中。故异 位。三五同为乾位。故同功。而五在外。且居中。故异位。 近谓二在内卦。远谓四在外卦。柔之为道不利远。二近故多 誉。四远故多惧。其谓近五故惧者非也。三五皆阳位。故柔 爻居之危。刚爻居之胜。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 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 道也。道有变动故日文。支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 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文不当谓不当位。乾宝云。等群也。爻中之义群物交集 也。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 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 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此要无咎。此之谓 易之道也。

  言易辞忧危虑患。或为文王事纣。囚于羌里时所为。乾 宝何妥等。便指某卦爻辞指周某事。其因皆缘误释此二语。 与虞翻之误解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浪用卦变突变同也。 易平易也。危者使平。如否上先否后喜是也。易者使倾。如 泰上城复于隍是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 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 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aa?者。

  居易不忘险。行简知有阻。阻险阻也。知有险阻。然后 可免于患难。能诸虑。。诸下衍侯之二字。aa?王肃云勉也。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详。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详祥音同通用。朕兆也。言吉凶必有先兆也。象事知 器。此言占验之事。如郭璞洞林。遇兑知有铜择(左金)。遇坎知有 铜择(左金)六枚也。唯圣人能尽天地之性。故曰成能。人谋鬼谋。

  言易道深至。百姓与能。言其庸近。所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 也。

  八卦以象告。支象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 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 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几 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凡万物之象。皆包括于八卦之中。筮得某卦。必有四象。上下卦并上下互是也。至于卦爻辞则明卦情。占者以象 为本。以情为用。如公子完生。筮得观之否。观上风下地。 而坤为国。互艮为山。告之以象矣。观国之光。利用宾于 王。爻则言其情也。变动以利言。如观六四动成乾。风为天 于土上。愈变而利愈明。益动而其情益吉。故曰变动以利 言。吉凶以情迁。攻摩也。爱恶相攻即刚柔相摩也。阳遇阴 阴遇阳则相求相爱。复朋来无咎。革六二征吉是也。阳遇 阳。阴遇阴。则相敌相恶。如颐六二行失类。征凶。鼎九二 慎所之是也。爱则吉。恶则凶。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 相取而悔吝生者。远谓应。近谓比。例如同人六二。远取五 为正应。近又比三。故吝。感六二亦然。故远近不能兼取。 中孚六四曰绝类上。近取也。近取上则不远取初。故曰马匹 亡也。情者阳。伪者阴。阴阳相感。有利有害。绝不相同。 例如益初九感四则利。上九感三。则五为敌而害之矣。下曰 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正申其故也。将叛者其辞堑(下心)。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 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荀爽以易辞为解。虞翻谓指六子。按易之本在乾坤。而 其用在六子。虞氏之说。似为得之。以六子测人之情伪。不 得于此必于彼。无有遁形矣。故于下系终言之。示人以涉世 之方。离正覆兑相反。叛者反也。而中虚。故其辞斩(下心)。坎上 下兑口相背。故疑。坎为中为心。故曰中心疑。水性技溢。 故其辞枝。震为言。震反为艮。故言寡。艮为人。艮止而 静。故曰吉人。震为决躁。似兑而长舌。故辞多。兑为口 舌。阴掩阳。故曰诬善。柔乘刚。故其辞游。风进退不果。故失其守。阴伏在下。故其辞屈。

卷二十 说卦、序卦、杂卦

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 倚数。

  案参两之说。先儒不同。马融王肃。并云天数五。地数 五。五位相合。以阴从阳。天得三合。谓一三与五也。地得 两合。谓二与四也。郑玄云。天地之数。备于十。乃参之以 天。两之以地。而倚乇(左言)大衍之数五十也。必三之以天。两之 以地者。天三覆。地二载。必极于数。庶得吉凶之审。虞翻 云。谓分天象为三才。以地两之。立六画之数。倚。马融训 依。虞王训立。按参两者乃数之本原。马王谓一三五为参 天。二四为两地。夫一二三四五乃生数。故数止于五。五数既立。以此为本。加一为六。二为七。三为八。四为九。而 蓍数乃出。然则六七八九之成数。皆原于一二三四之生数。 故曰倚数。言数皆依此立也。马王之说是也。天奇地耦。大 行五十。两地也。用四十有九。参天也。分二。两地。挂一 参天。揲四两地。归奇参天。三变得三奇。三三而九。参天 也。三变得三耦。二三得六。两地也。三变而两奇一耦。则 为人。两地也。两耦一奇则为七。参天也。盖欲知来。必先 极数。而极数之法。必参两回互。以此为本也。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支。和顺于道 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 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 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 故易六位而成章。一三五阳。二四六阴。柔交居阴位。刚爻居阳位。则当 位。否则失位。以此为用。虞翻曰。和顺谓坤。道德谓乾。 以乾通坤。谓之理义。以乾推坤。谓之穷理。以坤变乾。谓 之尽性。性尽理穷。故至于命。巽为命也。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 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运。是故易逆数也。

  此先天卦位也。天地定位。言乾位南坤位北也。薄人 也。射厌也。错妗也。交也。言八卦方位。阳错阴。阴错 阳。无一卦不相对。无一爻不相交也。此纯指先天八卦之方 位形式。故特申之曰八卦相错。太玄玄告准说卦者也。玄告 云天地相对。日月相刿。山川相流。轻重相浮。又曰南北定位。东西通气。万物错处于其中。按天地相对。南北定位。即谓乾南坤北也。日日月相会。东西通气。谓离东坎西也。天地水火。四正卦也。曰山川相流。轻重相浮。万物锗处于其中。即谓四隅卦也。正释此也。又乾凿度曰。其位也天在 上。地在下。君南臣北。父坐子伏。易若以坤西南乾西北为定位。尚得谓天在上。地在下乎。尚得谓君南臣北乎。当然 别有所指。乾凿度又云。天地之道立。山泽雷风水火之象定矣。其散布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离长之于南方。兑收之 于西方。坎藏之于北方。与下帝出乎震之方位同。夫曰散布用事。则震东兑西。离南坎北。未用事之先。不在此也明矣。乾凿度于乾南坤北。变为离南坎北之故。言之可谓悉。数往者顺。谓四阳卦。知来者逆。谓四阴卦。阳性强健其动 直。自内往外。顺行。放日数往者顺。阴性敛啬闭藏。自外 来内。逆行。故曰知来者逆。逆迎也。阳往阴来。自然相遇。相遇然后相交。易道乃成。故曰易逆数也。言阳逆阴。阴逆阳。故能定位通气相薄不相射也。此仍言八卦相错之理。相错故阴阳能相逆。不相错则阴自阴阳自阳。胡能相值而相交哉。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暄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匹耦对举。与前节位同。不过先六子后父母耳。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又。

  马国翰曰。此连山易文。见乾宝周礼注引。按此言后天卦位。周易用之。恐人不知。故下节即连山易文。逐字逐句。而详释其义。并明指其方位。以见与上文所言方位。绝不同也。帝神也。即主宰万物者也。旧解皆忽略下节乃解释此节。致此节皆成赘文。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晌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平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 曰成言乎艮。

  归藏也。至冬则万物皆归命于坎。故曰劳卦。坤象传云。乃终有庆。终谓亥。万物终于亥。艮先天居之。故曰成终。万物生于寅。艮后天居之。故曰成始。其以丑为岁终。寅为岁始。说此者虽巧合。然违易理。易之计岁。以冬至为界。过冬至两月。而犹曰终万物可乎。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手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叹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来知德曰。此专明六子之功用。然孤阳孤阴。不能生物。必依先天卦位。使六子相错相交。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上也。兑说也。此言八卦之性情。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鸡。艮为狗。兑为羊。

  此所谓远取诸物。巽为难。九家云。应八风也。风应节而变,变不失时。难时至而鸣。与风相应。杭辛齐曰。鸡善伏。按巽为伏。然上两解皆未必协。则谓其义至今未明可也。兑为羊。纯取其形似。旧解谓羊性狠者非也。

  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此近取诸身。坎窖也。故为耳。经以兑为耳。皆取其形。旧解谓坎北方属肾。肾主耳。又谓坎北方主聪。故为耳。皆非。以上二十四象。昔人谓之本象。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索求也。阴与阳互相求。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也。阳求阴得三男。阴求阳得三女。而以初中上三爻为次序。实经之所用。不与尽同。如随以震为小子。艮为丈夫。大过以巽为女妻。以兑为老妇。与此正相反。盖以二人言。先生者为长。次为幼。而以一人言。则初爻为幼。至上而老矣。此其理除焦氏易林外。余无知者。易林以兑为老妇。巽为少齐。初读之皆莫明其义。后乃恍然知其悉本于易也。朱子谓说卦之象。求之于经。亦不尽合。读哉其有不合。盖说卦乃自古相传之象。至周易愈演愈精。故经所用象。不尽与说卦同。虞翻等必执说卦以解经。至大过创为二应上。初应五之恶例。以求其合。其误遂不可言矣。

  乾为天。为圜。 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为龙。为直。为衣。为言。依九家本增。下同。

  金玉象其纯粹。西北不同风。阴寒之地。故为寒冰。乾舍于离。南方火。故为大赤。乾健故为马。凡物皆有初壮究。故由良马而老而瘠而驳。木果形皆圜。无他义。其以驳为食虎豹之兽。或又本陆机诗疏。谓驳为木皆非。乾上放为衣。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为牝。为迷。为方。为囊。为棠。为黄。为帛。为浆。

  坤德偏布万物以致养。故为布。外府注云。布泉也。凡钱藏者曰泉。行者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无不偏。按本为水。故象泉布。万物资地成熟。故为釜。坤闭故吝啬。不择而生故为均。坤为牛。地生生不已。今之童牛。不日又生子而为母矣。故为子母牛。万物依之为本故为柄。坤文故为帛。坤为水。故为浆。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敷。为大涂。为长子。为决躁。为苍茛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呜。为弓(左下?)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为玉。为鹄。为鼓。

  龙马(右龙)通。而马(右龙)与龙通。说文龙多毛犬也。郑作龙。云取日出色。虞作马(右龙)。云苍色。案周礼秋官犬人。掌犬牲。凡几珥沈辜用马(右龙)。注。故书马(右龙)作龙。疏杂色牲。即杂色犬牲也。又春官牧人职。用马(右龙)。御史职马(右龙)车。注皆云。故书马(有龙)作龙。是马(右龙)古作龙。清儒依虞说。多从马(右龙)。岂知龙马(右龙)音同通用。龙即马(右龙)。非误字也。特诂为龙或只诂为杂色。不诂为犬牲则误耳。又易林决(左无)之屯云。龙吠有威。行者留止。巽寡发。震多毛。震为威。为鸣。故为龙。是郑读与焦同。敷乾宝。敷为花貌。易林亦以震为花。此象卦形。余说皆误。九家云苍茛青也。震为周为虚。归妹上六承虚筐也竹与崔苇皆有节。下阳象之。上二阴象其圆而中空。马足白为马(?)。阳在下故足白。的颡白颠也。初阳生。故曰反生。宋衷曰。阴在上。阳在下。故为反生。谓集豆之类。皆戴甲而生。按来注最为精切。格物微。取象之妙人微。而经生知之者寡。阳息至三。乾健。反复成巽。龚为垣庸。故为蕃。蕃藩通。诗小雅营营青蝇。止于蕃。是也。巽为寡。故为鲜。诗终鲜兄弟。传鲜寡也。玉色白或青。故为玉。有谓为王之讹者。证以易林象。非也。鹄鹤古通。为声音故为鼓。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为杨。为鹳。

  陆绩云。风。士气也。巽坤之所生。故为风。故易林亦以坤为风巽柔故为绳。巽风故直。工。说文巧饰也。象人有规 。徐楷(左金)曰。为巧必遵规 法度。然后为工。按巽为顺。能顺规 。遵循法度。故为工。风可进可退。故不果。经屡以巽为疑。同此也。臭。气也。风散则气至。故为臭。巽陨落。故寡发。震为发。反巽故寡发。广颡取上二阳象。多白眼。按离为目。中爻阴。黑睛。上下阳目中之白。今二阳皆在上。睛伏在下。故多白眼。利市三倍。似取流通。或取人义。究为震。故曰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优。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青。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为宫。为律。为可。为栋。为丛棘。为狐。为蒺藜。为桎梏。

  为隐伏。为忧。为心病。为美脊。为亟心。为通。为坚多心。皆以阳在阴中而取象。以乾辟坤。故为沟读。曲者使直为矫。直者使曲为。水性可曲可直也。可曲故可为弓轮。水在地。犹人之有血。乾大赤。坎得乾之中爻。故亦为赤。月者水之精。故坎为月。为忧故下首。下首犹低头也。坎隐伏。故为盗。坎为屋极。故为宫。为栋。坎阳在中。健而直。故为棘。为蒺藜。坎阳陷朋中。不能移动。如法律之固定。如桎梏之在手足。故为法律。为桎梏。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冑。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赢。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为牝牛。

  取火之明。故为日为电。中虚故为大腹。余象皆取外坚。离中拓故科上槁。经皆以艮为龟。变外坚故。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瓜(双瓜上草)。为阁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为养。为虎。为狐。

  震为大涂。反之则为径路。为山。故为石。外坚故也。门阙阍寺皆象形。指能屈伸制物。与手同义。故为指。狗。虞翻云。上已有狗。当为拘字之误。按构变音句(左金)。礼曲礼若仆者降等则自下拘之。注拘取之也。释文。拘古侯反。是拘与狗音同。故通用。而其义为取。仍由手取象。狗拘亦犹龙马(右龙)羊阳之通用。不可谓龙羊之为误字也。凡经书字如此者。必有其故。详细推考。自能得其故。不必遽为改字。艮为穴。鼠穴居。故为鼠。黔喙。易林作黔啄。说反喙耶。啄家食也。马却皆谓为虎象之属,实虎约无黔者。茗啄则专属之鸟。鸟之刚在啄。鸟艮刚在上。故为黔喙。凡鸟之鸷者。无不黔啄。易林以艮为鹰檀(右鸟)雕隼。本此也。刚在外故坚多节。鼻者面之山。故又为鼻。乾为虎。艮得乾上爻。故亦为虎。狐穴居故亦为狐。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为常。为辅颊。

  巫以口舌用事。故为巫。上缺故为毁折。阴下附于阳。故为附。爻绝于上故为决。兑之附决。犹巽之进退也。朱仰之云。地不生物曰刚卤。按释名地不生物曰卤。左传襄三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卤。注淳卤蛹(左土)薄之地。盖刚者地不柔和。卤者挠(左石)确。故不生物。与毁折义合。许慎谓卤为西方卤地。非也。兑为少女故为妾。兑为羊。郑谓羊养青同通用。养炊妇。更贱于妾。似较虞作羔为近。辅颊取卦形。常九。家云西方神也。右所增象。依九家本。汉人注经。十八九皆用之。何逸之有。先儒以他本皆无。独九家有之。不敢列人。乃谨慎之意。岂知经若本无。九家何敢擅增。况证以易林及汉魏人注。几人人知之。为说经者所不可离。不得名曰逸象。经文之字。各本多寡异同者多矣。兹何足异。故拣择而从则可。谓为逸象。则名不副实。

  序卦上经始乾坤。终坎离。而以否泰为枢纽。下经始咸恒。终既未济。而以损益为枢。其间次序。皆有深意。圣人虑后世妄人。或有乱其卦序者。故为此以绾毂之。其意义可不深求也。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犀(左禾)也。物释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天妄。有元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离丽者。言一阴丽于二阳之间。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指咸卦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豚(左之)。豚(左之)者退也。物不可以终豚(左之)。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巳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决(左无)。决(左无)者决也。决必有所遇。故受之以垢。垢(左女)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苯。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并。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放而天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人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伏羲未定婚礼以前。人皆知有母。不知有父。故曰有夫妇然后有父子。节者符也。以竹为之。各持其一。合之以为信。周礼地官掌节是也。物不可终离。故受之以节。节之用在合。故与离对文。合而符则信。故曰节而信之。全指符节言。旧解皆误。

  杂 卦十翼以杂卦终。与山六十四卦以未济终义同也。盖六十四卦卦序皆文王所定。其起讫皆有深义不可动摇。然易道以不穷为义。六十四卦至既济而六爻定。定则穷矣。故殿以未济。使之复通。六十四卦。上经始天地。下经始夫妇。此不易者也。故杂卦仍之。而以井困居上经之末。以损益为枢纽。以未济决(左无)居下经之末。以否泰为枢纽。损益否泰。后先互易。明文王之意。先天道。后人事。孔子之意。先人事后天道也。先人事。并取其不穷。困而不失其亨。故以为上经之殿。听天道。则事之济不济命也。刚健果决。自强不息。终焉以赴之耳。故以未济决(左无)终。仍穷变通久之义也。谓之为杂者。言杂柔(左未)各卦。使上下经互易。不与文王卦序同。非孔子不敢有此改作。亦非孔子无此神化之笔也。彼七十二贤固不敢创制如斯也。以上所言。杂卦殿十翼之义也。至其所言。必错综对举者何也。以见卦象正则如此。反则如彼也。正象说卦举其端。说卦所未言者。可类推也。至覆象则无言者。然如大过九五枯杨。人尚知为反巽。独正覆象相杂。如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读。读则不告。则以二至上。正反震也。如左传以谦为败言。则以谦下艮。与震相反也。如困曰有言不信。则以三至上。正覆兑也。如震曰婚媾有言。则以二至上正覆震相背也。如中孚曰鹤鸣子和。则以二至五正反震相对。如相应也。鸣鹤在阴者。则以二至五正反民。正则为山阳。反则为山阴也。又六三云。或鼓或罢。或泣或歌。则以二至五正反艮震。震则或鼓或歌。艮则或泣或罢也。如此之类。经内甚多。除焦氏易林外。二千年说者无不误。夫子盖预知之。故于最后之杂卦申其义。

  乾刚坤柔。比药师忧。比五虽坎。然当位居尊。故乐。师二人渊。故忧。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临二阳抚临万民。有施惠之意。震往。故曰与。反之为观。则万民仰五。有乞求之意。故曰求。艮为求也。

  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着。屯二阳皆当位。故不失其居。蒙二阳皆失位。故曰杂。物相杂则文生。故曰着。

  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震动故起。反则止矣。泰损上一阳以益上。故损为衰之始。再三损则成否否移上一阳以益下。故益为盛之始。再三益则成泰。

  大畜时也。无妄灾也。王引之云。古时与待通。恐天灾至。畜以待饥。人本坤灵图。无妄互艮。艮为火。故灾。焦京皆以无妄为大旱卦。自艮火象失传。虞氏即不知其义。

  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阳上升。故不来。廉不自满。故轻。豫自足。故怠。怠虞作怡。按怠怡皆从心。本一字。故古常通用。史记始皇本纪。视听不怠。刘歆烈女赞。言行不怠。注并作怡。怡则自足。与谦轻反。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颐中有物。故曰食。火在山下。与明夷同。故曰元色。兑阴在上故曰见。巽阴在下故曰伏。故巽亦为盗贼。为寇戎。为豕。与坎同象。

  随元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志在随时。不执其故。广韵。饬整备也。蛊则饬者。乱极思治也。烂自垢(左女)始。至剥而极。复则阳反。曰在上故昼。诛伤也。明伤则夜矣。

  并通而因相遇也。并养而不穷故通。困刚掩。阳陷阴中。不通。自乾坤至此仍三十卦。合上经数。自咸恒至决(左无)。仍三十四卦。合下经数。

  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感则无远近。无弗届。故事莫速于感。反之为恒。则不速而久。涣者散也。故曰离。反之为节。则合而不离。故曰止。

  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缓则和矣。和则易矣。反之则难。睽离女在上卦。故曰外。反之在内。故曰内也。

  否泰反其类也。阴阳交为类。否阴交阳。泰阳交阴。故曰反。

  大壮则止。豚(左之)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止则不退。反之则退。众则不亲。反之则亲。

  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革更改旧有。故曰去故。鼎亨饪待熟。故曰取新。过失也。失刖不信。反之则信。

  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多与寡相反。上与下相反。丰雷电皆至故多。旅互巽为寡。艮为鳏。故亲寡。火炎上。水润下。

  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小畜巽为寡。履者行也。故不处。需险在前。故不进。讼天水违行。故不亲。寡则独处。反之则不处矣。不亲则异行。与需之不行。亦正相反。

  大过颠也。垢(左女)遇也。柔遇刚也。颠陨也。下巽陨落。顶灭泽中。故颠。垢(左女)坤遇乾。乾刚坤柔。

  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渐阴皆居阳后。故待男行。颐求口食。得养之正。既济山六爻当位而止其所。故曰定。

  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女终夫家。故以嫁为终。既济三阳皆比阴。内刚外柔。与泰理同。故不穷。未济三阳皆居阴前。内柔外刚。与否理同。故穷。程子谓三阳不当位故穷。岂知三女亦不当位。岂独三男。然而不穷者。以三女皆承阳也。程子谓来之多年。不得其义。后得之于成都箍桶者。盖托辞也。

  决(左无)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沈善登云。杂卦以乾刚坤柔始。以决(左无)刚决柔。还复为乾终。是举全易浑成一乾。按此说最得决(左无)卦居终之义。自大过以下。不两卦反对。宋儒颇疑为错简。然曰女之终。男之穷。上下对文。似非错简。惟义仍反对。大过死。反之则得养。垢(左女)柔遇刚。反之则刚决柔。渐女有待而行。反之则不待而嫁矣。既济定。穷则不定。虽不对举。而义仍反对。虞翻谓大过死。大过下垢(左女)。故次以后。上夹故以决终。亦可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