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夏

 一帆csp 2023-05-22 发布于广东

今年的气候非常反常,五月初,先是华东反常突破30℃,几场大雨后,华南的气温噌噌噌直接见35℃。
话说,这才是今年温度的热身,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的一份通报指出,今年晚些时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正在增加,可能加剧全球升温并增加打破温度记录的可能性。漫长炎热的夏天来了,何以解暑,唯有植物。

说到夏天,让我想起植物圈那么多以“夏”命名的植物,比如夏天无、夏枯草、夏蜡梅、夏至草、夏堇……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半夏(Pinellia ternata,顾名思义,此季正是它绽放之时,耳熟能详的它,大家对它有多少了解呢。

半夏,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因仲夏可采其块茎,故名“半夏”,它的别称很多,比如生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等等。
半夏的学名是Pinellia ternata (Thunb.) Makino,其属名Pinellia 以意大利植物学家Giovani Vincenzo Pinelli(1535-1601)命名,总加词ternata意为“三出的、三数的” ,说它的叶片形态。

半夏属浅根性植物,野生多见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或林下,它是广布物种,中国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未见野生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山东和江苏等地,现日本、朝鲜等国也有分布。

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广东的长辈眼里,广东以北的都叫北方。
我毕竟读过书,看过地图,我国正确的南方应该是指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统一都叫“南方”,包括浙江、安徽、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省份。据说,很多人之所以把广东以北都称之为北方,是因为广东以南地区几乎是不下雪,而且天气温度相对较高,而广东以北地区在气温较低的时候都会出现下雪的天气……

喜欢植物之后,知道植物区域性的分布差别很大,对南北也有了一定了解。我之前一直敢说南方的植物怎么样怎么样,可后来发现,南方植物我认识的很片面,我就改口华南地区的植物,可这次华东初认识的很多植物,其实在广东的粤北就有分布,每每提到窃衣、紫云英、阿拉伯婆婆纳、蒲儿根等植物的时候,丹霞的朋友准不放过我:我们这里很多呀,干嘛没拍过,干嘛说广东没有?好吧好吧,半夏也是,我这会只好说,珠三角地区真没有……看到这里的朋友,别告诉我,珠三角也有半夏呀,不然我得找个缝去钻了。

说起跟半夏的第一次见面有些搞笑。
那天去了诸暨的斯宅,住在民宿爱吾庐,这里地处美丽的东白湖山脚下。这里,从房间到厅堂、从露台到花园、从茶吧到景观廊,处处花团叶茂,每一处摆设,陈设精致。那天,我一大早在爱吾庐的庭院里信步,就在某一角落,我突然发现了一株天南星科植物,那是我不认识的,能知道它是天南星科我都佩服自己了。
并不用很久,小丸子也来到庭院里,我赶紧拉她到它身边,求教她是啥,她顿时一脸的不屑,半夏呀,听到这名字,我开始是愕然,然后是一脸的惊喜,原来耳熟能详的半夏就是它呀,原来我一直没关注它的科属,没想到它是天南星科。

对,知道半夏并不是我看了多少书,而且圈里用半夏作为自然名的朋友太多太多了,跟我相对比较熟的就有南京的半夏,厦门的半夏还有深圳的半夏,不熟的就更多了,那么多人叫半夏,除了它的颜值,更多是因为它的文化和历史吧。

半夏长得并不鲜艳,甚至可以说有些羞涩。
半夏的花朵叫做佛焰苞,佛焰苞比较小,颜色也不鲜艳,绿色或绿白色,仅是边缘略带紫色,它的肉穗花序被绿色佛焰苞管严实包裹着,佛焰苞管喉部牢牢闭锁,姿态可谓独树一帜。它有长长的匍匐花茎,立起的佛焰苞,在加上一根触须状物体从中伸出来,随风飘曳,形态挺好看的。
后来我们在香榧森林公园南园又多次遇到它,而且超妈特别打开它的佛焰苞给我看,拨开佛焰苞,就可以看到半夏的花序了,花序肉穗状,白白的雌花序在上,而雄花序在下,雌雄花序中有一段间隙。
半夏在古代叫做守田,水玉,半月莲,指它的地下块茎浑白如玉和叶片似半片莲花。可惜我没见过它的地下茎,不过听说,它的名字正来自它地下茎成熟的季节。

它的叶片辨识度非常高,正如它的总加词ternata表达的意思,三出复叶是半夏的典型特征,所以半夏也俗称三叶半夏” 。它的叶片基生,一年生叶为单叶,心状箭形或椭圆状箭形;二年以上生叶片为3小叶复叶,中间小叶较大,两侧的较小;叶柄长度很夸张,可达25厘米,基部呈鞘状。

关于半夏的名字,那是有来历的。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半夏名字由来的时候是这样解释的:“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简单说就是:半夏生在五月之半,正好是夏季的中间。

《图经本草》亦有记载:“半夏生槐裹川谷......二月生苗,一茎,茎端出三叶,浅绿色,颇似竹叶而光。

天南星科植物大多有毒,半夏全株也有毒,切莫误食。据说,原生半夏全株对人有毒,尤其块茎毒性较大,轻度中毒口舌麻木,重度中毒可能致死。
不过,半夏的块茎经过炮制后,摇身一变成为良药,有开胃、祛痰、镇静的功效。
半夏入药历史悠久,《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中均载之,其名不易,径称半夏。半夏其植物,生长旺盛期在仲夏(夏天的四、五、六月之中,即五月),而当此夏天之半,是天气由阳转阴、由热转凉的分界。基于此,古人认为,禀受其气的半夏具有“交通阴阳”的作用,这也是《黄帝内经》中用半夏治疗失眠的原因。
▼ 经过炮制的半夏(图片由中医药专家@李薇老师提供)。

关于半夏,坊间还有个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位叫白霞的姑娘,她在田野里割草时,挖到了一种植物的地下块茎,由于饥饿难耐,她就试着将块茎放在嘴里咀嚼,想拿它填饱肚子。谁知吃完就吐了起来,她赶快嚼块生姜止呕,呕吐止住了,谁知连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治好了。于是,白霞就用这种药和生姜一起煮汤给乡亲们治咳嗽病,效果甚好。但这种植物块茎含浆液丰富,要清洗好多次才能使用。一天,白霞在河边清洗这种药的时候,不慎滑入河中丧命。当地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种药命名为“白霞”。后来,人们又发现白霞在夏秋季节采收,加上时间的推移,就逐渐把“白霞”改成“半夏”了。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只是故事说了它的特征与药用价值,那是民间认可的。

半夏的叶片形状也呈多样性:叶片基生,一年生叶为单叶,心状箭形或椭圆状箭形;二年以上生叶片为3小叶复叶,中间小叶较大,两侧的较小;叶柄长度很夸张,可达25厘米,基部呈鞘状。

半夏花是单性花,无花被片,雌雄同株;肉穗花序顶生,由雄花序与雌花序组成,下部是绿色雌花序,与佛焰苞合生,上部是白色雄花序,雄蕊密集成圆筒形。

▼超妈拍的这张图就很容易看到它们的结构了,左边是雌蕊,看到了许多的柱头。右边白色的是雄蕊。

▼把雌蕊的柱头放大看(图片来自@超妈)。

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细长,延伸至佛焰苞外,呈鼠尾状,绿色至青紫色,时而弯曲、时而直立;半夏的花序柄长25-35厘米,比叶柄还长。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

叶2-5枚,有时1枚。叶柄长15-20厘米,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长2-3厘米,宽2-2.5厘米;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中裂片长3-10厘米,宽1-3厘米;侧裂片稍短;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侧脉8-10对,细弱,细脉网状,密集,集合脉2圈。

花序柄长25-30(-35)厘米,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2厘米;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长4-5厘米,宽1.5厘米,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其中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10厘米,直立,有时“S”形弯曲。

浆果卵圆形,黄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花期5-7月,果8月成熟。

中文正名  半夏

拉丁学名   Pinellia ternata (Thunb.) Makino

别名 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木兰纲

目 泽泻目

科 天南星科

属 半夏属

种 半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