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夫人替丈夫说媒,贾母为何骂贾琏?

 栖鸿看红楼 2023-05-22 发布于山西

骂骂怎么了?“人家还替老子死呢”,替老子挨几句骂,那还不是应当应分的?

不光是骂贾琏,贾母还骂了王夫人呢。“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王夫人不比贾琏更冤枉?可王夫人能如何?敢顶一句嘴、分辩一句吗?

以贾母的身份,她生气了,那还不是想骂谁、就骂谁?骂谁、谁不得听着?连王夫人、宝玉、王熙凤这些毫无关系的人都挨了骂,那贾琏作为贾赦的亲儿子,又曾参与其中(贾赦打听鸳鸯家里情况,叫了鸳鸯的哥哥来威胁,都是通过贾琏),他的挨骂也不算冤枉了。

当然,讨鸳鸯事件,罪魁祸首就是贾赦邢夫人夫妻,贾琏最多算是被胁迫,王夫人等更是无辜——作为个人,他们的确是无辜的。但是作为一个整体,他们真的无辜吗?

张爱玲有一篇不是太出名的、却很有研究价值的小说《小团圆》,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她的自传,其中有一个情节:姑姑因为思想、道德和财产问题,跟张爱玲的父亲闹得不共戴天。可是张爱玲的弟弟抱怨父亲时,姑姑却对弟弟不满:“听他这口气,你二叔(就是张爱玲的父亲,因为口头上过继给别人了,所以叫自己的父亲为二叔)已经老颠倒了,有神经病,东西都该交给他管了。”

张爱玲的父亲抽鸦片、嫖娼、吝啬学费不让儿女读书,但与他矛盾极深的妹妹,还是护着他。这种心理,张爱玲深刻地分析:“(姑姑)不过是忠于自己这一代,不喜欢'长江后浪推前浪’。”

是的,不管这哥哥如何仇深似海,至少与她是同一代人。而侄子,再可怜,再无辜,也是下一代了。

把这个心理分析套用到贾母身上,你是不是会有恍然之感:难怪贾母大发雷霆,又是骂王夫人,又是骂贾琏,因为贾母是孤独的“这一代”,而王夫人、贾琏、贾赦邢夫人,都是“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了。

鸳鸯相貌不丑,但也不算绝色。贾赦看中她,不是单纯好色,更是有一种隐藏的心理:“(贾母)已经老颠倒了,有神经病,东西都该交给他管了。”于是想通过贾母的机要秘书兼私人会计鸳鸯,来谋夺贾母的“东西”。

贾赦的心理,王夫人、甚至贾琏,也未必没有。后来王夫人撵晴雯,不是先斩后奏吗?后来贾琏不是偷了贾母的东西去当吗?这些都是“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天然矛盾,和古代皇帝太子的矛盾一样不可调和。

贾母迁怒于众人,表面看起来,是老糊涂了,往深里想想,既是对众人的警告:“我还没老糊涂呢!想算计我?你们小心点!”也是加重对贾赦邢夫人的批评:如果只是悄悄地说儿子媳妇几句,效果远不如大闹一场。

大闹一场,人人自危,就彻底断绝了贾赦夫人了“算计”,也给众人以威慑。

当然,“长江后浪催前浪”,这是世间基本规律。不管贾母如何睿智,也挡不住“下一代”的算计:今天算计不了,明天呢?明年呢?

总会算计了去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