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敏性鼻炎成需要重视的一大慢病,治疗要循序渐进

 昵称41925325 2023-05-22 发布于北京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过敏性鼻炎患病率超过18%,有2亿多人群正在遭受着过敏性鼻炎的困扰。”5月20日,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张罗教授在2023年全国中国鼻科年会期间,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过敏性鼻炎除鼻部症状外,还与下呼吸道哮喘等发病有一定关联性,患病人群庞大,对患者的健康和经济影响较大,过敏性鼻炎已成为需要重视的一大慢病。

北京同仁医院院长张罗教授

基层首诊很重要,基础知识要了解


“过敏性鼻炎患者在首诊中形成一个正确的治疗理念有助于后续长期管理,而目前基层医院在规范诊疗,患者教育等方面有待提升。”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程雷教授指出,基层医院基层医生要加强诊疗指南的学习,领会诊疗指南中的精髓,然后再结合临床实践,不断的摸索,找到适合基层治疗的一种方案,同时也要注意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的观点和理念。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程雷教授

出现过敏症状后,患者也应对自身过敏情况有一定初步了解。张罗教授介绍,过敏性鼻炎一般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来看,春季和秋季两季花粉所导致的过敏性鼻炎有很高的患病人群。春季的过敏源主要是树花粉,秋天的过敏源主要是草花粉,常年性的过敏性鼻炎,主要的过敏源是螨虫,我国南方和北方都非常常见,南方地区更为多见。

复方药物制剂有助提高接受度和依从性

“过敏性鼻炎目前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程雷教授介绍,其中药物治疗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过敏性鼻炎治疗的每一种药物都各有特点,特别是鼻用激素、鼻用抗组胺药等单方制剂已被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方法。

采用一线治疗以后,部分病人症状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应该怎么办?“部分共识中推荐单方制剂加倍剂量使用,必要时加入二线治疗药物形成联合治疗方案等,严格来说是超适应症的使用。”程雷教授表示,目前已经上市的鼻用激素加鼻用抗组胺药的复方制剂正在过敏性鼻炎,特别是难治性鼻炎的治疗中展露头角。因为两种制剂单独使用时已经取得不错效果,融合后在提高疗效同时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依从性,而依从性是治疗效果的一大保证。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王德辉教授

“免疫治疗也是一线治疗手段,当患者抗拒用药或者用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以尝试免疫治疗”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王德辉教授介绍,免疫治疗是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手段,过敏的免疫治疗虽没有明显治疗疗程的限制,时间上一般建议最少3年。

王德辉教授还谈到,其他如针对炎症因子的单抗治疗、神经阻断的手术治疗也在快速发展,如果病人症状非常严重,又不愿意进行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或者是药物维持治疗效果不好,免疫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的时候,也可以采用手术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主任蒋卫红教授

“目前通过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整体的疗效还是非常不错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主任蒋卫红教授也认同,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原理主要是切断引起鼻塞和流鼻涕的神经,降低鼻腔的高反应性症状,适用于中重度过敏性鼻炎、且对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反应不佳的病人。“同时本身鼻部存在结构性疾病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纠正鼻中隔进而改善过敏症状。”他说。

责编:王卓

主编:张赫

校对:乔靖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