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新法专栏」:大武汉的“首都梦”

 太行文学l苑 2023-05-23 发布于河南

说到首都,似乎与武汉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如果你真的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武汉不但具有作为国家首都的特质,而且在中国历史上几次与首都擦肩而过。

首都,首善之都,古代也叫国都。什么地方可以做首都,古人是有说法的。《吕氏春秋·慎势》中说:“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可见,国家的首都建在国土的中央,即“天下之中”,应当是一个历史的共识;而武汉在古代大致就处于“天下之中”。即便是现在疆域广袤的中国领土,武汉仍然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地带,中国主要的省份和城市,全都在它的周围拱卫。按照古代学者的说法,选择武汉当首都中规中矩。

武汉与上海,是中国仅有的两处敢于称“大”的城市。之所以敢称“大武汉”,是因为它有称“大”的魄力和底气。武汉自然条件好,位于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和它的最大支流汉水的交汇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九省通衢、八面来风,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优越之地。武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埋在地下3500多年的盘龙城,有扬名1800多年的黄鹤楼,有用历史故事和优美诗歌汇流而成的大东湖,还有位于江汉路和汉口江滩等地数不清的万国建筑;更不用说近代以来众多的革命遗址和纪念场所,以及在全国位列前茅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了。武汉经济建设基础好、发展快,汉口在明清时就成为全国四大名镇,汉阳在民国时就有了中国最早的军工和钢铁企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汉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处于省会城市前列。如果说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么,大武汉也不输其他任何地方。

事实上,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有识之士非常看好武汉,武汉也有好几次差一点成为中国的首都。

早在三国时期,东吴孙皓就曾打算把首都由建业(南京)迁至武昌,谁知这一提议却遭到臣民反对,说是“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最后没有迁成。其实,那时的武昌,是湖北鄂城。不过,鄂城(鄂州)离现在的武昌实在太近了,恰如古咸阳之与长安。况且鄂州并入武汉,已经吵吵了许多年,将来有了结果也不是不可能的。

1852年12月, 太平军攻占武昌,这是他们起兵以来攻克的的第一个省会城市,对全军上下鼓舞极大,这时,就有人提议将武昌定为太平天国首都。但洪秀全权衡再三,还是放弃武昌,把眼睛盯向了六朝古都南京,并于次年2月开始向南京进发。

最为重视武汉的伟人当属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就曾提出在革命成功后,把武汉定为中国首都他当时设计了个“一都四京方案,一都指的就是武汉,而四京则分别指东京、西京、南京、北京。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后,并没有把武汉定为首都,反而是南京和北京分别成为首都。后来,汪精卫有意要完成孙中山的遗愿,将武汉改为首都,但由于蒋介石反对而没能实现。

1926年,北伐军攻克江夏,改江夏县为汉口市,随后国民政府即由广州迁都武汉。年1月1日,国民政府开始在汉口办公同时,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国民政府旧址就在汉口的南洋大楼,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武汉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首都。4月16日,武汉市政委员会成立,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首次统一行政建制,成为当时全国除上海以外最大的城市,也成为当时的政治、军事中心。但好景不长,1927年宁汉分裂,汪精卫在武汉和蒋介石唱了一段时间对台戏,最终未成气候,南京成为中华民国首都,而武汉则降为了直辖市。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爆发。是年12月,南京沦陷,蒋介石被迫迁都,迁都的第一站就是武汉。中华民国的政府机关和军队,以及很多工厂,都一股脑儿迁至武汉,武汉成为战时首都是武汉第二次为首都。但之后不久,由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国民政府当局不得不再次将首都迁到重庆,武汉又一次降为直辖市。其后,大武汉时运不济,一直没有混成真正的首善之都。到新中国成立后,可能是考虑到武汉在过去的特殊地位,被划为直辖市,并一直持续到1954年才撤销。

选择首都,也有人不太看好武汉,其原因据说是武汉太过平坦、无险可守,且长江水患频发。这些原因,据我看来站不住脚。如果从建国起就开始考虑守险阻敌和撤退,那么这个国家也太不自信了。况且,把国都建在大平原和鱼米之乡,且国运比较长久的并不少,比如殷商建都安阳、北宋建都开封、南宋建都杭州等。长江水患在古时确实严重,但武汉三镇中除汉口地势低缓易遭水患外,汉阳、武昌山丘连绵不断,水患并不明显。现今,三峡大坝建成,“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武汉的水患已成为过往了。

武汉当首都,就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当首都也好,不当首都也罢,武汉就是武汉,一个傲立于华夏大地、“天下之中”的大武汉。“武汉,每天不一样”,的确,在改革发展不断深入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武汉没有理由把条件优越、具有首都特质当做资本和包袱,而应当乘借东风、砥砺前行、追求卓越、创新发展,迎来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写于:2022-01-10)

【作者简介】:田新法,古稀老汉。大学文化。籍贯河南林州。从戎23年。铁路工作近20年。出版《春天过后不是秋》《文乐极境》,退休后自印《秋日情思》文学作品集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