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黎介寿:介以医道赋情浓

 hab图书馆 2023-05-23 发布于河南

文/侯爱兵

 “黎民百姓在心中,介以医道赋情浓,寿高自是天为报,神州留名义更浓。”这是一位书法家赠送给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普外科专家、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黎介寿的条幅。这首味道浓浓的“藏头诗”,将每一句头一个字连起来念,就是“黎介寿神”。黎介寿“神”,神在他钻研医术“一根肠子走到底”“九曲回肠终不悔”,被国际医学界公认为“全世界研究肠道时间最长、最有成就的人”;神在他从医70年,主刀完成手术21000多例,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神在他一生大爱,一生厚德,待人有情有义。

01

个人毁誉,在所不辞

在一次中毒事件中,大批病人被送到南京总医院,由于检验结果一时出不来,治疗方案难以确定,现场组织抢救的军地领导心急如焚。黎介寿快速检查病人的症状后说:“是毒鼠强中毒!”话音刚落,一位学生跑过来提醒:“检验结果还没出来,万一判断失误,会对您的院士声誉有影响。”黎介寿说:“我的院士头衔是人民给予的,与群众的生命相比,院士的牌子能值几个钱?我最看重的不是院士的光环,而是病人的生命!”随即他手一挥:“能站着的,分流到其他医院;躺着的,留在总院!”黎介寿把巨大的风险留给了自己,然而也正是他的果敢判断,在与死神赛跑中抢下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使数以百计的中毒病人获救。后来,检验结果印证了黎介寿的判断。

功名淡如水,患者重如山。黎介寿视拯救生命高于一切,关键时刻不惧毁誉、不计得失,为了治病救人,哪怕是担风险、砸牌子,他也在所不辞。院士的牌子能值几个钱?病人的生命重过院士的光环!回得硬气,答得正气,源自他对黎民百姓那份沉甸甸的爱。关键时刻敢出手,风险面前勇担当,不推不拖,不躲不绕,这就是一个苍生大医之德、之行。

02

心中有戒,行之有界

一名多年饱受肠瘘折磨的患者经黎介寿治愈后,执意要送一条金项链表达感激之情。黎介寿谢绝后,病人就将金项链悄悄放在黎介寿的办公桌上。等黎介寿发现时,病人已返回老家。黎介寿立即查到病人家庭住址,派出差的学生专程退还。黎介寿应邀到外地会诊,当地医院给了一笔不小的会诊费,他一把推开:“我是来给患者解决病痛的,不是来挣钱的!”得知个别医生收受患者红包,黎介寿非常生气:“你想过吗?有的患者为了看病把房子都卖了。如果医生还要收他们的礼,良心上怎么过得去呢!任何对于红包和好处的非分之想,都会在长久的觊觎中冲淡医生的责任心,降低医生的医术水平。要永远记住,人类和其他生灵的健康,永远比医生的腰包更重要。靠病人的红包鼓自己的腰包,这样的人根本不配当医生!”

医者要有仁心,不能见钱眼开。黎介寿坚守清廉本色,从医不谋一己之私,对于收红包、拿回扣等现象深恶痛绝。他之所以能一以贯之,坚守“铁规矩”,是因为他时刻怀有慈悲恻隐之心,念及众多患者求医之难之苦,而医生治病救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怎能向病人索取不义之财!他更懂得,只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己的心才能与病人贴得更近,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双手才能特别有力。

03

视人如亲,关怀备至

重症病人手术后常常因剧烈疼痛而手脚乱动,极易拉扯输液管,影响正常治疗,护理人员迫不得已用绷带将病人手脚绑起来,病人手脚常被勒紫。黎介寿查房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问护士:“这样病人怎么受得了啊?如果是你,你愿意吗?你会舒服吗?”为了能让病人舒服些,黎介寿几经揣摩,发明了一种既不伤害患者,又能起到良好功效的“约束带”;看到患者家属挤在楼道里休息不好,黎介寿叫人打开会议室,安排他们落脚打盹。黎介寿为16岁女孩小何做手术,每排便一次,他都会嘱咐大家注意保密。连续10多次移植排便,小何只知道自己在洗肠。一个保密约定,保护了一个花季少女的自尊,更感动了身边人。黎介寿说:“你把患者放在什么位置上,将决定你能为患者做多少事情!”

黎介寿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给患者以尊严,体现在每一个细微处,给冰冷的手术刀注入了暖暖的温度。他之所以会这么细心、用心,是因为他真正爱病人,待患者如亲人,把患者的痛当做自己的痛,把患者的事看成天大的事。难怪患者们都说,能当黎介寿的病人,真是天大的福分,是不幸中的万幸。爱人者,人恒爱之,多年来患者寄送给黎介寿的表扬信和锦旗数以万计,就是最好的见证。

04

舍己为人,鞠躬尽瘁

治疗肠瘘患者是一份既脏又累又臭的工作。有一次,黎介寿为一名复杂肠瘘患者检查,病人肠液粪便外溢,一同查房的医生差点呕吐,护士掩着鼻子递给黎介寿手套和口罩,他不要,并说:“你不闻闻这种气味,就不可能清楚感染的情况。你戴着手套,就不能拉近与病人及其家属的距离。”黎介寿舍己为人的故事俯拾皆是:一位肺癌病人突然窒息,他不顾危险,立刻口对口为病人吸痰,病人转危为安,他的咽部却严重感染;他自己住院准备接受息肉摘除手术,听到一个需做小肠移植的病人有了供体,他顾不上自己的手术,悄悄从病房里溜出来,带着学生上了患者的手术台。

生命至高无上,医者前行一步,成全生之大义;而医生若怠慢一分,则是病人抱憾离去。可贵的是,黎介寿把患者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反倒不太怜爱自己、珍惜自己,足见他是多么爱病人,把自己的医术、情感全部倾注于病人,爱得深沉厚重。这样一种以病人为重、不惜己命、无私奉献的精神,实乃感天动地,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黎介寿常告诫医护人员:“对待的是人,不是病。没有大爱,难成大医。医生决不能愧对病人。”2023年1月30日,黎介寿因病逝世,享年98岁。他的一生很好地阐释了什么叫大医精诚!(发于《演讲与口才》2023年10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