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骨,

 明光中草药堂 2023-05-23 发布于江西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骨,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耳聋。

肝足厥阴主筋,三焦手少阳与膀胱合,膀胱肾腑,表里皆主骨;足少阳起目兑眦,入络耳中,下循胸胁下至于足;手少阳偏属三焦,从耳后入耳中,故病耳聋胸胁痛也。

平按:“主骨”《素问》作“主胆”,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胆作骨,元起注云:少阳者肝之表,肝候筋,筋会于骨,是少阳之气所营,故言主于内。《甲乙》及《太素》并作骨。”

三经皆受病而未入通于腑者,故可汗而已。

三经,三阳经也。热在三阳经中,未满三日,未至于腑,当以针药发汗而已。三经之病,三日外至腑,可以汤药泄而去。

平按:《素问》“三阳”下有“经络”二字;“而未入通于腑”作“而未入于脏”。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脏作腑,元起注云:伤寒之病,始入于皮肤之腠理,渐胜于诸阳而未入腑,故须汗发其寒热而散之。《太素》亦作腑。”《甲乙》亦作“腑”,注云:“《素问》作脏。”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一阴为独决②,厥阴也。二阴为雌,少阴也。三阴为母,太阴也。太阴为大,故先受热。太阴脉从足入腹,属脾络胃,鬲③侠咽,连舌本;手太阴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故腹满嗌干也。

②“决”,人卫本注曰:《素问·阴阳类论》作“使”。

③“鬲”,人卫本注曰:此前应据本书卷八首篇补“上”。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肺系舌本,故口热舌干而渴。

足少阴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侠舌本,故口热舌干而渴也。

平按:《素问》、《甲乙》“口热”作“口燥”。

六日厥阴受病,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足厥阴脉环阴器抵少腹,侠胃属肝络胆,故烦满囊缩也。

平按:“受病”《素问》、《甲乙》作“受之”。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营卫不行,腑脏不通,则死矣。[平按:《素问》、《甲乙》“皆病”作“皆受病”;“腑脏”作“五脏”。]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

如此两感,三阴三阳脏腑皆病,营卫闭塞,故至后三日则死;不两病者,至第七日太阳病衰,至第九日少阳病衰也。

十日太阴病衰,腹如故,则思食饮,欲食;

太阴脾主谷气,故病愈腹减思饮食也。

平按:《素问》、《甲乙》“腹”下有“减”字;“食饮”作“饮食”;无“欲食”二字。

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咳;

足少阴脉入肺侠舌本,故病愈渴止舌干已也。咳者,肺气通也。

平按:《甲乙》无“不满”二字;“已而咳”作“乃已”二字。《素问》“咳”作“嚏”。

十二日厥阴病愈,囊从少腹微下,

厥阴之脉病愈,大气已去,故囊渐下也。

平按:《素问》、《甲乙》“愈”作“衰”;“从”作“纵”。

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至十二日大热之气皆去,故所苦日瘳矣。

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

量其热病在何脏之脉,知其所在,即于脉以行补泻之法,病衰矣。

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泻而已。

未满三日,热在三阳之脉,皮肉之间,故可汗而已也。三日以外,热入脏腑之中,可服汤药泄而去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