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2.12:君子不器,有远大理想的人,不会自我设限

 心理咨询诊所 2023-05-23 发布于江苏

孔子讲,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懂得了如何探索,如何学习,并通过不断的复习训练,温故而知新,挖掘出其中的精神实质,就是完整掌握了知识的内涵及其学习,传播,复原的方法,就具备了教育的能力,有了做老师的资格。孝,要守礼,守礼靠教育来实现,师道即孝道。

守神于形即君,虚空藏种乃子,能守神于种的,为君子,孝即形神相续,君子是孝的最高级形态。

可以为师后的孔夫子接着冒出一句:

君子不器!

文章图片1

器,囗囗囗犬囗,整合多种形态成一种形态,以完成特定的功能,这种能力,叫器。器是视功能作用而定的,视具体任务而定的,是一种整合资源,达成特定目标的能力。

器的核心是形态的组合与变换,犬能守而持久,戌定精而犬守形。《易·系辞》:形乃谓之器。又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是形的层面,而君子的核心是藏神于种,是神的层面,守神才是君子的核心,形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君子不器,君子的任务是守神,可以用任何形式达成此目的,而不会仅仅依赖某些特定,具体的手段,所以,君子必定是通才,不会仅仅是某方面的专家,他什么都得懂,而且样样要专精。

对于老师而言,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传授原理和学习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渔,通用的原理和学习方法更重要。

君子不器摆在温故而知新之后,意思很明显,掌握了学习方法,精通某方面知识,成了专家之后,不能停步不前,要不断学习各类知识,成为通才,这样达成成为君子的目的,达成守神的目的。

文章图片2

孔夫子十五立志于学,决心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怎么学的?夫子作了交待,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温故而知新,精通一方面的知识,成为专才后,三十而立,在社会上找到安身立命的立足点了,孔子选择开办私学,从事教育,成为一个老师,可以为师矣!这些都是孔夫子的学习经历,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大大的老实话!

然后,君子不器!做了老师就止步不前了吗?当然不是!人生应当有更远大的理想,更高的追求,不能固步自封,局限了自己,应当不断学习,发挥所长,不断向前。

八佾之乱后,35岁的孔子不满足于教书了,带着学生离开鲁国,来到东方大国齐国,谋求更高的发展,齐景公一度想封块地给孔子,给晏子拦了下来,齐国大夫们,很是忌惮孔子,无奈,孔子又回到了鲁国,教书育人,到了四十不惑之年,才确立了此生的使命担当。

所以,君子不器,是君子成器后,不可拘泥限制了自己,固步自封,而应当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努力学习,使自己更进一步,在获得充分的历练后,确立自己这一生的使命,并为之奋斗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