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准联结点,多方联动,合力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昵称65946143 2023-05-23 发布于陕西

找准联结点,多方联动,合力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摘要: 革命文化教育现状堪忧势在必行。落实革命文化教育须从娃娃抓起。落实革命文化教育要从整体出发,准确捕捉“革命文化”信息,确定联结点,根据不同学段,创新方法,资源整合,有效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应合理地利用当地资源,从课内向课外科学延伸。

关键词:革命文化教育    整体性原则  联动   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发挥革命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一、革命文化教育的缺失及其重要意义

革命文化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坚定文化自信,是巩固民族精神的根基,也是铸造理想信念的灵魂,还是涵养核心价值的来源。反观现实却并不乐观,2022年夏,南京的“夏日祭”现象和一个叫“吴啊萍”的出现让人愤怒之余更为震惊。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可见,意识形态领域中,坚守革命文化教育的阵地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了。

落实革命文化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意识形态的根要从小深扎,革命文化教育也应随着启蒙教育的开展而开展。究竟和平年代的革命文化教育应该怎样去做?现状堪忧:革命战争已年代久远,和平幸福的生活之下,学生(甚至一些老师)缺乏对革命文化教育的正确认识。客观原因,革命文化教育存在缺乏理解和感受基础,如果教育策略和方式不得当,教和学难以和谐融合,势必会出现教、学“两张皮”的教育效果。

二、革命文化教育的整体性原则和有效策略

和其他方面教育一样,革命文化教育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若想要成功地实施革命文化教育,离不开合理的教材编排,科学的教材解读和有效的实施方法,当然,更离不开教育大环境。这里我们略去教材编排不说,着重说说教材解读和策略方法。

1.深入解读教材文本,捕捉“革命文化”信息

对于教材中编排的承担革命文化教育的文本而言,解读时除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还应准确捕捉革命文化教育信息,精当确定相应目标。任何编入语文教材的内容,它首先承担的是“语文”的教育教学目标,而语文教学核心维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显而易见,有些文章承担的正是“革命文化教育”的任务。比如《王二小》《我的战友邱少云》《小英雄雨来》等文本,和其他如《棉花姑娘》《白鹅》《少年闰土》等文本在这个维度的任务承担上显然是很不相同的。

需要提醒的是,解读此类文本还需适度。过度解读会让语文课失去“语文味儿”成了思想品德课,这也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

2.细化文本要素,确定语文要素和革命文化要素之间的联结点

依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要求,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细化文本要素的时候,在二者之间,一定要确定好和“革命要素”的联结点。我们每一册的课文都是按照单元的方式来编排的。但编排的标准不尽相同:有的是按照课文的题材组合的,也就是内容方面;有的是按照文体组合的;还有的是按照读写要素来组合的,比如阅读策略单元和写作单元。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无论是想达到了解历史、渗透意识,还是感悟品质、体验情感等方面的效果,都需要从中找一个恰当的联结点,直接点的,比如单元人文主题设置上便具有革命文化色彩;或者,在落实语文素养过程中和革命文化教育因素巧妙结合起来。无论如何,都不能将其忽略掉。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战争与和平”,就可以在原本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再做细化的,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借助单元学习优势,巧妙设计作业、安排活动:唱一支红歌、读一首爱国诗、讲一个爱国故事、“我为和平做件事”活动等,让革命文化教育的意义更为广阔——不仅仅停留在国恨家仇上,而且要上升到对和平的认识与呼唤,对现实生活的珍惜之上。结合单元主题,在丰富的作业的同步之下,这样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教育效果会更加深入。

3.关注年龄和学段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革命文化教育的落实也应遵循“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总原则。在落实革命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低年级应侧重趣味性,高年级则更注重综合性。就低段孩子而言,他们更喜欢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去了解和认识世界,那么,我们可多运用音频、视频等手段,创设情景,让孩子们听故事、看故事,了解当时社会环境和人的生存生活状态,再用讲一讲、唱一唱、画一画等比较简单直观的形式,巩固其基本认识,这是革命文化教育的起始阶段,一定不能要求过高,孩子有个基本认识即可。在教育教学螺旋向上的过程中,随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增强,结合学科特点,我们可以设计更多样更丰富的革命文化教育形式,比如参观访问实地考察,比如写心得体会,比如红色专题讲座、演讲、革命博物馆的讲解等活动。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确保学习效果。

4.资源整合,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从来不是孤立的,学科设置也不是孤立的。革命文化教育也一样,只有多方合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要认识到革命文化教育绝不单单是思政课和语文课的任务。从大的方面说,在学校范围内如果想真正落实革命文化教育的效果,资源整合、多科联动势在必行。以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王二小》一文的学习为例,语文课上学习生字、课文,了解故事的同时,如果音乐课能同步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综合课上要求“讲一个革命小英雄的故事”,三管甚至多管齐下,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就是多维度的了,印象必然很深刻。否则,再讲什么诸如“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等大道理学生都是懵懂的。毋庸置疑,刻意去灌输必定不如主动参与、多角度的认识深刻和有效。这是学科间的联动。就单个学科而言,比如在小学语文整个阶段的学习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将诸如“家国情怀”“战争与和平”“珍惜生命”等主题单元中的“爱国”“爱和平”“爱生命”“有气节”等元素和谐贯串起来,直至梳理成线,形成学生小学阶段成长中基本的和平观、爱国观和世界观等。

合理利用校园文化阵地,进行革命文化教育。不少 学校围绕“红色文化”开发校本教材,进行校园特色文化教育。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校园文化阵地建设结合起来,“忆烈士”“颂红诗”“唱红歌”,让革命文化教育有效、长足地开展起来,覆盖校园无死角,效果一定会倍增。

5.课内延伸,让“整本书阅读”成为良好助力

新课标中对整本书阅读非常重视。这也给我们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开国大典》《小英雄雨来》《狱中联欢》等,我们都可以借助“点”,打开“面”,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红色书籍的整本书阅读,在此基础上开展相关读书活动,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三、拓展、延伸,有效利用当地教育资源

一部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曾走过风雨飘摇的艰难历程。我国各地修建的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等都在讲述着这部革命历史。很多地方也都建有红色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将革命文化教育从课堂内向课堂外拓展延伸,家校合作,馆校合作,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比如,让孩子们担任小小讲解员、纪念馆一日志愿者,祭扫烈士墓引导员等,身临其境,实地参与,相信一定能达到开展革命文化教育活动和落实语文素养训练的双面效果,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是校、家、馆、师、生多家共赢的,又何愁不受欢迎呢。

总之,以革命文化为支撑的革命文化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类,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只有在革命文化影响下的崇高学习精神所激发出来的动力才会是充满正能量的、源源不断的,这也正是新时代人才需要具备的可贵因素。

当前正处于社会变革的新时代,找准联结点,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并创新性地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就是弘扬革命文化,就是学习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它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