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明新: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中国根的教育

 jinjier113 2019-02-15
李明新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蕴含在几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抓住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抓住了中国根、爱国情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中国根的教育,它应该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教育价值必须高度重视。


我曾在办学中提出“让基础教育回归本真”的教育主张。这个回归,就包括了为民族未来打下良好基础的内涵。这里所说的基础,就应包括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与热爱等。要实现这一教育价值追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内容与手段,而古诗文、古代的经典故事等则是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文化财富与文化载体。


北京小学的培养目标中就包括“中华底蕴”的内容:每学年开学典礼的国旗下讲话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每名新入学的学生颁发北京小学的校本教材《新编弟子规》,这是我校学生从一年级起必修的课程;再如我校在课程建设上构建了富有中华文化、北京特色的四季课程,其中冬季安排的就是“传统文化课程”,不同年级有不同的主题,“生肖之趣”“舌尖上的春节”“红红火火中国年”……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中体会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爱国之情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现在许多学校自主开发传统文化课程,都是很好的教育改革与探索,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回归本真。


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各个学科都可以找到结合点。当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我感到语文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学科,因为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古诗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有精辟论述。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古诗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


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站位高远,自觉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语文教材编写入选的课文要尽可能是经典作品,要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要坚持取法乎上。片面、肤浅地理解教材的“时代感”,一味迎合通俗口味或追赶时髦,忽视教材的文化传承功能,忽视传统文化教育,会使语文教材降低含金量。像苏武牧羊、岳飞精忠报国、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故事,都是传承民族精神的好内容。


近年来,国学在很多学校乃至社会上都很热,这是好事,是文化觉醒与回归的一种表现。但是,如果把国学作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还是要严肃而认真对待的,尤其在教材使用与教学形式上,不能搞简单的“复古”。因为这门学问如何在基础教育领域里实践,还需要研究。所以,要重视,但不能急于求成。目前在中小学范围内谈论这个问题,我更主张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法。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教育如何改革,我们都不能数典忘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蕴含在几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的。抓住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抓住了中国根、爱国情和民族精神的教育。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北京市北京小学校长,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主任,首批中小学语文学科教授,特级教师李明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