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清泉山下白云飞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5-24 发布于浙江




清泉山下白云飞




文/应可军

宁海元末明初诗人许继有首诗:

清泉山下白云飞,几度行吟款石扉。

每忆夜凉供话语,月明松露滴秋衣。

南宋七年(1137)许叔发自天台迁居宁海松坛,元至元年间许用青偕族迁西隅清泉山下;派下许继(1348-1384)谱名可继,字士修,号观乐生。清泉山人。性质高朗,童时志意已如成人,学于西门乡先生王君蕴德。王君奇之,妻以女。弟兵乱废学,辄忧愦自责曰:“吾岂终不入儒者流乎!”取旧书读之,下笔为文,云兴泉涌。益刻意经学,玩心天人,究赜采微,以古贤哲自勉。尤善诗,力逼汉魏,有观乐生集。洪武中,荐授本邑训导。年三十七卒,方逊志铭其墓曰:“予取友二十年,所交海内知名之士甚众。考其所存,莫有如吾士修者。”。曾经做过台州儒学训导,敏而笃学,后致病咯血,方孝孺为他写了《许士修墓铭》、《观乐生传》、《祭许士修》、《枯木图寄许士修》等诗文,并收录进《逊志斋集》。明·方孝孺 《观乐生传》:“少好学而家贫,精确篤志,不以贫故自沮,遇事有拂激於意,輒闭门,取书诵之,声抑扬若合音节可听。”这是清泉山住民许继的学习态度,清泉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明代大儒方孝孺曾谓之:“宁邑游者必至,至必乐之而归。”《徐霞客游记》开篇中的“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当指此。崇寺山,原名清泉山,山麓有崇教寺。崇教寺,旧在县北三十里,名清泉,梁天监元年(502)建。隋大业元年废,唐乾元元年(758)徏崇寺山。会昌中废,大中元年(847)复建,宋朝大中祥符(1008—1016)改崇教寺。中有筠轩,前有清泉亭、龙王宫、寺塔,塔下有两碑。

清泉山又名崇寺山或清泉山,位于宁海城区西南向。有古招提曰崇教寺。有人认为和其他寺院一样,只是普通礼佛之地,却不知素为邑令专门祝釐之所,知县事汾水王令士宏,因寺院久废弗葺。虔请前寺住持严于戒律者佛嗣用昭,诿以兴理之事。乃载诛莱,爰伐石,以大定某年,里属致书俾修葺永久。因《赤城志》列崇教寺为首刹,称:“崇教寺,在西二里。旧在县北三十里,名清泉,梁天监元年(502)建。”志载此寺有田853亩、地575亩、山6326亩。1949年前,清泉山属于崇教寺,土改时,元宝岭以西斜坡山地,划归双水村,寺院和其余山地均属杏树村,今属西门村。在民国时,宁海四大金刚华子英曾插手崇教寺权属纠纷。

西门槐里文士王璞回忆崇教寺的兴衰史说;璞忆幼时尝从先生长者游兹寺中,犹及见其未废时,林木峻密,楼阁伟观,绿荫蔽日,卉彩交映,探幽憩静,而赋咏其间,其乐固可知也。前自丧乱之后,其荒落销歇之状,令人惕心疾首,不忍见闻。岁夏秋间,尝与王侯富师共坐坏殿下,俯仰兴感,而富师实庇事并始,今去乡未两载而闻其成绩宏伟如此,喜跃之剧,时形梦寐。因叙巅末,以纪岁月,而文何可以芜陋应哉。今王侯闻将代去,而璞亦守官外方,其兴复华盛之迹未及目览,盖徒企想于溪山云霭之间而已。他日东归,当葛巾野服,与师坐古松下,挹石间之清泉,煮茗而饭之,谈话今昔,以诵王侯之遗爱,想亦未晚也。说明崇教寺是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其留下的历代诗文颇多。

崇教寺筠轩

张景修

碧玉窗棂三四间,一溪流水伴君闲。

雪中惜取青青节,不用开林自见山。

游崇教寺

左  纬

只把山为界,红尘自此分。

竹窗吟听雪,苔席坐看云。

意在诗先到,心清道自闻。

深惭王许辈,孤鹤旧同群。

崇教寓居

洪拟

七年溪山北,颇自爱吾庐。

人生真寄耳,何必赋归欤!

游崇教寺

左  纬

只把山为界,红尘自此分。

竹窗吟听雪,苔石坐看云。

意静诗先到,心清道自闻。

深惭王许辈,猿鹤旧同群。

崇教寺老纳话旧

徐胤翓

栖泊伊蒲十五秋,逢余追忆昔同游。

湖山老宿皆凋落,惟有双峰翠点头。

清泉山下看新睛,卷尽浮云千岫横。

日昃迟徊不能去,樗阴数里半溪声。

清泉山崇教寺偶憩

宋奎光

山气含秋爽,溪声漱碧痕。

如何烟莽径,云是旧祗垣。

老纳栖禅定,颓轩倚竹存。

碑趺探往胜,摹古剔云根。

清泉亭

王士弘

苍岩迸出玉流清,僧扁清泉起翠亭。

月射檐光虚醮白,水沉天影倒涵青。

凤鸣风谷宜时见,鹤下林皋入夜听。

兴味不穷情未足,阑干频倚看文星。

题崇教禅楼

石文睿

十年不着登山屐,白发僧忙供野蔬。

层嶂静流诸院碧,清泉寒响一亭虚。

茶铛雨过烟出竹,谷鸟昼闲声到庐。

踏遍封苔成大嚼,山灵还怪客来疏。

题清泉山舍壁

钱运笏

肃然老屋依峻嶒,结得芳邻三五僧。

半榻茶烟风外扬,一帘花气雨中凝。

清香解渴斋厨酒,孤影燃愁法座灯。

且喜闲砧无剥啄,偶从方丈说三乘。

清泉山题明孝烈女石三妹墓

民国·叶桐封

女儿自古羡曹娥,至行看来更足多。

不惜微躯迟救父,偏怜大节急投波。

贞魂百里随归棹,芳冢千秋禁伐柯。

毕竟英雄属巾帼,清泉华表几嵯峨。

《清泉山题陈长官墓》

民国·叶桐封

宰官几似我公清,只惜人民不惜生。

万代黄连心更苦,一篇残草谏尤诚。

青山何幸埋忠骨,瘠县从教得薄征。

俎豆千秋贤父母,葱茏佳气郁佳城。

崇教寺筠轩

宋·罗 适

夜忆清轩上,都忘居会稽。

秋声先在竹,月色最宜溪。

银汉檐前直,玉绳天外低。

何人倚栏槛,为听下庄鸡。

清泉山中访陈山民兼谈天学

明·杨文瓒

遨游湖海旧知名,此日欣同把臂行。

挥麈不惊山鹤梦,谈经先定野猿情。

归来城市烟中隐,映入霞绡水上明。

我欲重携新竹叶,乱云堆里话无生。

早渡溪南

[清] 胡宗寅

绿烟如水浸长溪,乘晓人过竹径西。

孤影沙场悬走马,乱声茅店隔鸣鸡。

滩头日色侵犹冷,桥背霜痕踏未齐。

世事奔波曾不了,何如高枕听禽啼。

独游崇寺山桃林

当代·潘天寿

辛酉暮春,意绪无聊,每喜独游。看花则欲与对语,问水则久自凝眸。

茶花黄绽鹅儿䎃 ,苔色绿明豹子斑。

正是江南风景好,寻春一笑便登山。

缓随瑶草夹衣轻,密干繁枝结绛缨。

同许清真同洒脱,万花扶我酒初醒。

春深洞口瑞云飞,画槛浓添碧草肥。

相对嫣然成一笑,不曾讶我是刚归。

云阶谁与共徘徊,远近高低迤逦开。

却道今宵重醉后,明月携我上天台。

千峰掠影转云车,日色花光灿彩霞。

低语莲华春更好,莫嫌粗粝饭胡麻。

一灯人倦月弯弯,帘影朦胧独闭关。

夜半吟魂飞铁马,漫天红雨艳沩山。

清泉山怀古

当代·童子俊

梵宇丛林剩劫灰,长官墓道没蒿莱。

清泉山色今如昔,为吊遗踪去复回。

友情链接: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之一(510篇)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白色花
□编辑:愚者多闻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