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品评]名家如何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3-05-24 发布于吉林
内容来自网络:7XbYsVI8cs 2023-05-08 19:28:10 广西

毛主席说:“《红楼梦》我读了5遍,后四十回要看。”毛主席接受胡适的观点,即认为高鹗续了后四十回,却从没说过后四十回不好。 清人乐钧《耳食录二编》有这样一个故事,一痴女子以读《红楼梦》而死。她废寝忘食读《红楼梦》而生病。父母觉之,急取书付火。女子乃呼曰:“奈何焚宝玉黛玉!”自是笑啼失常,言语无伦次,梦寐之间,未尝不呼宝玉也。延巫医杂治,百弗效。一夕,瞪视床头灯,连语曰:“宝玉,宝玉在此耶!”遂饮泣而瞑。 鲁迅说:“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惟结束又稍振。《红楼梦》中的小悲剧,是社会上常有的事,作者又是比较的敢于实写的,而那结果也并不坏,无论贾氏家业再振,兰桂齐芳,即宝玉自己,也成了个披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和尚。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续作,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写道:“平心而论,高鹗补的四十回,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的遭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有精彩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这些人都写作悲剧的下场。还有高鹗居然忍心害理的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我们试看高鹗以后,那许多《续红楼梦》和《补红楼梦》的人,哪一人不是想把黛玉、晴雯都从棺材里扶出来,重新配给宝玉?我们退一步想,就不能不佩服高鹗的补本了。我们不但佩服,还应该感谢他替中国文学保存了一部有悲剧下场的小说!” 中国红学会首任会长吴组缃先生说:“若没有这个百二十回的本子,单凭那八十回,二百年来,这部书能如此为广大读者所传颂,那是无法设想的!” 中国红学会名誉会长红学家李希凡、蓝翎先生说:“续作在主要人物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性格上发展了悲剧冲突,使得《红楼梦》故事情节的中心——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发展和结局,基本上保持了前八十回所显示出的悲剧的气氛和性质。使得围绕续作问题自发地展开的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文学的激烈斗争,至少在这方面取得了胜利。” 现任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先生说:“两百多年来,广大读者看的就是一百二十回本。清代《红楼梦》续书有几十个,只有这个后四十回能接在八十回后流传,并已经不可替代,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广大读者接受了它,得到读者认可,这是事实,是了不起的评价。后四十回其中的许多描写,也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文学评论家李长之先生说:“在未确定后四十回是高鹗的续书的时候,大家都很公平的去欣赏,而且说非常精彩,一经证明是续书,大家都改变态度,我以为这是不对的。我以为高鹗在文学上的修养,或者比曹雪芹还大。” 清代红学家张新之评价后四十回:“有各样笔法,无所不备。有谓此书止八十回,其馀四十回,乃出另手,吾不能知。但观其通体结构,如常山蛇首尾相应,安根伏线,有牵一发全身动之妙,且词句笔气,前后全无差别。则所增之四十回,从后增入耶,抑参差夹杂增入耶,觉其难有甚于作书百倍者。虽重以父兄命、万金赏,使闲人增半回不能也。第九十六回:自此回至相思地为一大段,乃一部《石头记》文字大出落点题处。种种精华,悉聚於此。” 林语堂先生说:“高本四十回大体上所有前八十回的伏线,都有极精细出奇的接应,而此草蛇灰线重见于千里之外的写作,正是《红楼梦》最令人折服的地方。在现代文学的口语说来,便是结构上的严密精细。这是评高鹗者所公认。《红楼梦》之有今日的地位,普遍的魔力,主要是在后四十回,不在前八十回,或者说是因为八十回后之有高本四十回。所以说,高本四十回作者是亘古未有的大成功。” 张恨水先生说:“上八十回的文笔,和下四十回的文笔,融化得没一点痕迹,我们若不是知道这书是两个人做的,绝不会疑心是两种笔墨,这也是自古有续书者以来不常见的事。吾以为《红楼》之得传,初固毋待于后四十回之绩,然真正赚得天下后世儿女一副眼泪者,一大半在后四十回。” 王蒙先生说:“疾呼而起、疾呼而出、泣血而写的《红楼梦》这几回是何等动人!这才是“笔落惊风雨,'文’成泣鬼神”!伟大呀,高鹗!” 杨绛先生说:“曹雪芹也有不能掩饰的败笔,高鹗也有非常出色的妙文。” 李国文先生说:“高鹗是不亚于曹雪芹的文学巨匠,高鹗的续书,是谁也不能逾越的高峰,高鹗先生的大手笔,是应该得到文学史者的大书而特书的。” 徐迟先生说:“我们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热烈赞扬者,这是罕见的大手笔。对后四十回的横加责难,百般挑剔,无非是封建制的衰落使一些人难受了吧。那个女皇陛下(指江青)就'哭鼻子,读不下去,太惨了!’” 白先勇先生说:“后四十回写得极好,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对不输前八十回,有几处可能还有过之。”

牟宗三先生说:“人们喜欢看《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我则喜欢看后四十回。人们若有成见,以为曹雪芹的技术高,我则以为高鹗的见解高,技术也不低。前八十回固然是一条活龙,铺排的面而俱到,天衣无缝,然后四十回的点睛,却一点成功,顿时首尾活跃起来。若没有高鹗的点睛,辛酸泪从何说起?全书之有意义,全在高鹗之一点。” 王国维先生说:“兹举其壮美者之一例,即宝玉与黛玉最后之相见一节,如此之文,此书中随处有之,其动吾人之感情何如!凡稍有审美的嗜好者,无人不经验之也。读者观自九十八回以至百二十回之事实 ,其解脱之行程,精进之历史,明瞭精切何如哉!” 冯其庸先生在2005年2月接受《北京日报》的采访时说:“《红楼梦》悲剧性的故事情节催人泪下,令人不忍卒读而又不能释手。 宝黛爱情的悲剧是震撼人的灵魂的悲剧,是唤醒人们自我意识的悲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处于巅峰的爱情悲剧,是古典爱情最高最新升华的悲剧,是具有近现代生活意义的悲剧,是对社会后世影响无比深远的悲剧。”这主要是针对后四十回的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