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赌王何鸿燊和李小龙的曾祖母为疍家,疍家的来源是哪里?

 昵称36403512 2023-05-24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之前客名君在郑一嫂(参见当过林则徐的参谋、历史上最霸气的女海盗长什么样?)、何超琼(参见赌王女儿、香港女首富何超琼家族的传富密码)等几篇文章中提过疍家。

有朋友好奇疍家的源流,以及和客家的关系。今天初步写一写疍家,作为客家的补充,因为客家地区的疍家人上岸就成了客家人。

何超琼的高祖母施娣就是深圳宝安的疍家女,施娣的丈夫是荷兰犹太人人何仕文。何仕文后来离开施娣回欧洲了,施娣独自抚养八个孩子长大,后代出现了香港首富儿子何东、澳门首富曾孙何鸿燊。何家都是按照施娣的籍贯,认祖归宗为深圳宝安人。

根据地方志记载,梅州兴宁在过去是有一些疍家人从溯韩江江而上到了宁江上游的。

客名君今天想写一下疍家人。今天的客家人或广府人,历史上都曾经就近融合了一些疍家人。

文章图片2

水上疍家,1900年

这里要强调一下,客名君写客家,尊重民系在中原汉文化传承中融合发展的历史事实,而不是强调什么“血统纯正”(若非自我封闭,哪里有什么血统纯正,而一个迁徙民系是不可能完全自我封闭的,封闭就是自我找死),想喷这个的人可以飘走,这里没有靶子,历史是怎样就怎样写。客家执着地传承了中原汉族文化,也和多种民族融合发展,与善待自己的民系亲善融合,也跟不善待自己的民系坚决斗争,这是这个迁徙民系的历史生存状态。

如果看过美国魔幻小说家马丁的《冰与火之歌》(电影名字叫《权力的游戏》),会对里面临冬城沦陷后陪伴布兰逃亡北境的梅拉和玖健印象深刻。梅拉和玖健来自灰水望的黎德家族,负责守护北境的门户颈泽。他们是泽地人的后代,长年在水上生活,展现出独特而强大的水上生存本领,实际上也成了布兰的守护者和重要谋士。

文章图片3

梅拉和玖健

文章图片4

能够预测未来的泽地少年玖健,其实很有格局

其实在中国,也有过这种以水为生的民系。那就是疍家人,有些文献也写成蛋家人,或者疍民(蛋民)。因所居住的渔船外形极像蛋壳,故被称为“蛋家”。

疍家文化源自古越人,后成为汉文化的分支,不是少数民族。疍民长期在江、海上进行生产生活,使疍家文化除了具有汉族乡土文化特色之外,更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从而孕育出具有海洋特色的汉文化,其被誉为海洋文化的活化石,在早之时就有记载。疍家人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宋朝的《太寰宇记》:“疍户多生于江海,居于舟船,逐水而居。”由此可知,疍家人早在宋朝以前就开始水上居住了, 并被誉为神秘的“海上吉普赛人”。

文章图片5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通草水彩市井人物图—渔民》

关于兴宁的疍民,明末刘熙的《兴宁县志》(以下称《刘志》)说:“疍民其来莫可考。按秦始皇使尉屠睢五军监禄杀西瓯王,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意者此即入丛薄中之遗民耶?”意思是,疍民的先人是来自秦代的越人,不愿意被秦国收伏而宁可移居水上过着漂泊的生活,后来被视作“遗民”。

疍民的来源问题,经现代考古学者研究,认为疍民是曾居住在我国东南地区的越人。越人在秦汉时代,因受国内政治影响,有过两次迁徙活动。第一次是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大军戌五岭时期。第二次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51年)发大兵灭南越国时期。

他们在迁徙过程中,一部分散入深山丛林中,即所谓“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者,成为后来南北朝、隋、唐时期所谓的俚僚,也就是部分广府人的祖先。

一部分散在珠江各支流,珠江三洲,广东沿海,即所谓“舟居水宿,网捕为生”者,成为后来的广东水上居民。

我们记忆中的古代越人,是很奔放的,比如唱《越人歌》的那个船夫,看到一个让自己心动的王子,可以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子君不知”,就这么坦荡、敞亮地向王子表白。

文章图片6

20世纪初的珠江,处处都是疍家艇

这部分水上居民以渔为业,顺着江河驾船飘流,不受地域限制。他们中有的溯韩江而上到达宁江河段,便成为兴宁的水上居民。唐末五代至有宋二代,北方南迁汉人逐渐增多,把住在河边水上的越族遗裔看作是蛮族,称他们为水上居蛮——“疍家”。

《刘志》记载兴宁疍民“舟居水宿,网捕为生,语音微异。所奉疍家宫,肖神像旁为蛇。每年五月五日,享神而载之竞渡,以为礼。其姓麦、濮、吴、苏、何,并无他氏。”

明邝露认为古代疍民有崇拜蛇的习俗,所著《赤雅》卷上说:“疍宫,画蛇以祭。至今珠江三角洲疍民仍信奉龙母”。

按照《刘志》记载,疍民讲话和兴宁话“语音微异”,只是有些差别而已。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地方的疍家也这样,像福建、海南、广西都有疍家,他们随着流动的水域逐水而居,到一个地方应该就是说接近当地的方言。

文章图片7

▲兴宁的疍家船。
At_the_pontoon_bridge_in_Hinnen,拍照时段:1905/1930,拍摄者:Krayl, Robert (Mr)

这里我们看《刘志》提到了兴宁疍民的姓,包括麦、濮、吴、苏、何五个姓。

何鸿燊的曾祖父何仕文是荷兰犹太人,来到中国用“何”为姓,有人说是因为通荷兰的荷,其实可能也跟他娶了深圳宝安疍家的施娣有关,何为疍家五姓之一。

为了生存,疍家除了崇拜蛇神,也有很多禁忌。比如女人不能跨过“龙头”(船头最前端),不允许“月头婆”(正在坐月子的女人)到自家船上来做客;陌生人不能走入船尾,因为船尾是掌舵的地方,怕生人身上不干净,导致驾驶不灵;新婚的男人,必须过了四天或一个月后才能出海等等。

他们的童谣“月光光,照地堂,阿妈织网到天光”,疍家渔女的勤劳刻苦足见一斑。但是他们的女子在船上行走的时候,决不许跨过渔网,唯恐带来秽气。

古代兴宁疍民的文化特征有:(1)食鱼、蚌、螺、飒、杜蛎等水生动物;(2)舟居水宿,以在江边住干栏式建筑。(3)善于伐木造船;(4)善于水战。(5)崇拜蛇图腾;(6)鸡卜信鬼。

客名君觉得,还应该加上一点,善于从商。因为疍民没有土地,所以必须靠交易才能获得生存物资。

文章图片8

1993年兴宁的西河桥(钟国彬 摄)

这可能是过去兴宁的商业发达的缘故。客名君在《梅州足球史话》中提及文献记载,19世纪,欧洲传教士将足球带到中国内陆,第一站就是梅州。他们发现嘉应州(梅县)是学校之城,而兴宁则是当时的商业之城,有的传教士在写报告的时候,把这两座城市分别比作希腊的雅典和哥林多。

文章图片9

▲兴宁的水上浮桥
Bridge_of_ships_near_Kaying/The_bridge_of_boats_in_Hinnen
拍照时段:1912/1922,拍摄者:Bay, Hermann (Mr)

在梅州,最会做生意的就是兴宁人,梅县人有说法称兴宁人叫“兴宁拐子”,这个是双关而不是贬义,是说兴宁人口才好、能说会道并且思维超级灵活(灵活到像“拐吔”青蛙那么善跳滑溜、难以捉摸)。好比我们梅县客家话形容一个小孩子讲话特别甜,就说这细人儿“恁晓拐人”。也就是说,买东西时若遇到兴宁商人,就比较难拒绝。

文章图片10

▲清代,在水上驾船的疍家女子。

我们可以先想象,疍家纯粹靠水上谋食,本非易事。在明朝,兴宁疍民船只,还必须接受官府管理,要缴纳赋税。明代祝枝山《正德兴宁县志》说:“国(明)初立河舶所辖之,岁纳鱼课米、鱼油、翎、鳔等料。正统间,朱令奏革河舶所,疍民归并下六都立籍,凡三十八户,船三十八。每船纳鱼课米四石余。”也就是说,明初河舶所令疍民岁办鹅翎、鱼鳔。后鹅翎折熟铁三十一斤三两,鱼鳔折鱼线胶九十六斤一十三两六分,又折黄麻九十六斤一十三两六分。这赋税可谓十分高了。

文章图片11

▲外国人画的疍家女,清秀灵动

香港 历史博物馆编 :《东方印象 :钱纳利绘画展》[M],香港 :香港 历史博物馆,2005——插图乔治·钱纳利《濠江渔孃》

疍民对这项苛重税额,既感难于负担,再加经征人员的额外榨取,迫得只有逃亡远徙。据《刘志》记载,疍民“旧有船四百余只与民船同。后为管船总甲横编,各徙别地,今仅存四十余只。”

文章图片12

又据清代张鹤岭《咸丰兴宁县志》记载,“康熙十八年查点疍船仅十余只,盖兵役以来,各徙别地,逃窜躲差。康熙二十年后,始复旧业。雍正七年,奉旨准其在近水村庄居住,与民一体编甲,以便稽査。”

雍正七年之后,泯除了疍民与汉人的民族界限,政府也不再另列特种税目,迫令疍民交纳。据《兴宁乡土志》记载,清末“惟麦姓二、三人,尚是当时疍族。”也就是说,清雍正七年的时候,兴宁的疍家都融入当地客家了,疍民只剩下姓麦的两三个人。

文章图片13

▲清代的香港疍家女,可以一边带娃一边掌船,天足,衣着自然朴素

李昭醇、倪俊明主编 :《广东百年图录》[M],广州 :广东教 育出版社出版,2002——插图《香港疍家妇女》

经济富庶、社会开放的广东历来是疍家生活 的首选地区之一。广东疍家的分布一般在珠三角的沿河沿江区域,以广州为中心,向粤东、粤 西、粤北四周扩散,促使广东疍家又与当地的客家、福佬等广东民系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广东疍家。像兴宁的疍家就融入了兴宁客家。

岭南疍家妇女世代劳作于水上,特殊的生存环 境促使疍家妇女形成崇尚自然、质朴豁达的性格。这些可以从传教士当年拍摄的疍家女照片可以看出来。

照片上的疍家女神色自然健美,目光如水,天足,肤色因为水上生活而有点小麦色,服装干净,体型匀称美好,并没有同时期很多受压迫的清代女性呆若木鸡的病态面容。她们被当时诸多洋商赞为“中国最美女子”。而且,她们还在船上一边摇橹一边唱情歌。为了做生意,她们很多都是识字的。

文章图片14

▲1858年《伦敦新闻画报》插图:广州珠江上的船家女

文章图片15

▲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清代疍家女,眼神灵动睥睨,比当时很多陆上的缠足女健美得多,眉毛也修得很讲究

文章图片16

▲这位疍家女孩的侧影可谓是面容姣好了

李昭醇、 倪俊明主编 :《广东百年图录》[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插图《广州疍家姑娘》;

疍家在水上谋生,实属不易。历史上,他们曾被认为是贱民,不在“士农工商”之列,前面写过他们的先人有着宁可水上生活,也不甘为秦虏的硬气。捕鱼、采珠,水上运输等极苦的活,是他们的主要生计。也有“横水渡”(渡船)、剃头艇、典当艇、杂耍艇、酒宴艇诸般营生。封建时代,他们科举之门难入。出人头地之举,唯有成为海盗一途。“世上最苦黄连树,人间最苦水上人。”这流传的渔歌里,凝着他们的血和泪。

文章图片17

▲清代珠江上的疍家船屋

他们必须辛勤劳作,男女都必须回掌船、掌舵、织鱼网、捕捞、做生意。这些技能,没有聪慧的头脑和灵活的口才,怕是难以驾驭。并且,他们在贸易和走船的过程中,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视野也会开阔,从而成长为优秀的舵手和精明的生意人。尤其到了海上,他们最早接触来自海洋文化的熏陶,思维开放,格局非比寻常。

艰苦的水上生存环境,疍家人必须非常厉害才行,男人应该是非常擅长水战的。太平天国里边有将领,原来是天地会“往来茭塘一带,出没无常”的艇军首领罗大纲。罗大纲来自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楼种玉上围,是个客家人,他少怀大志,成年之后,游侠江湖,“往来茭塘一带,出没无常”;常劫富济贫,“犷猛异常”。罗大纲的手下很可能有过疍家行船好手。

会开船会做生意的疍家女子,自己就很厉害,想必生的娃也不是盖的。

文章图片18

▲《加勒比海盗》中的女海盗Ching夫人

那么清代疍家涌现曾经让英国军队都闻风丧胆的女海盗郑一嫂,就不奇怪了。在电影《加勒比海盗》中,有个话少枪多、 不怒自威的女海盗Ching夫人(有的地方翻译成清夫人,其实是按照粤语发音,应该翻译成郑夫人),就是以郑一嫂为人物原型塑造的。这位疍家女的事迹,已经让欧美人士当成传奇了。

实际历史上的郑一嫂长相是很秀美,像很多疍家女的照片一样,面容圆润而坚毅,妥妥的大女主。如下面的画像:

▲清代疍家女、海贼王、海盗集团首领郑一嫂(1775年-1844年)

赌王何鸿燊的曾祖母施娣,也是一位有格局的疍家女。她的儿子何东、曾孙何鸿燊分别成为港、澳首富,改嫁生的后代中还涌现另一个著名曾孙——功夫大王李小龙。

在施娣的时代,深圳宝安当地更多的是客家人。康熙实施“复界令”并推出一系列招垦募农政策后,大量客家人从梅州等地迁往现在的深港地区,从“山客”变为“海客”。客家人并不是只有晴耕雨读的耕读文化,还有海洋文化。

根据《宝安县志》,1979年深圳建市的时候,此地客家人占了总人口的56%,也就是说,当时的宝安人当中有近六成都是客家人。

在清代,宝安中客家人更是占主体,这可以从当时选择只给客家人传教的巴色会记载中了解到。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巴色会就从宝安开始给客家人传教。最早就是祖籍梅州的宝安客家人凌启莲接纳了他们,他们才得以开展。巴色会在李朗建立了深圳第一所大学存真神学院,而凌启莲的后代还创建了香港中文大学。在“老深圳”口中还有这么一个说法,过去的时候,以广深铁路划界铁路以西不说客家话,铁路以东都讲客家话。

深圳这个名字,就是客家话的发音。深圳有不少豪宅、大围屋是客家人留下的。1979年首先探索创立改革开放试验田“蛇口模式”的袁庚先生,也是宝安的客家人。

文章图片19

▲1896年,疍家船屋

那么,我们可以推理,施娣作为宝安的疍家人,青少年时期应该是和当地客家有大量交流的。如果按照兴宁疍家的规律,“语音微异”,那么施娣很可能除了疍家话,还应该会讲客家话,或者至少可以彼此听懂。从施娣后来的表现来看(之前客名君写过,赌王女儿、香港女首富何超琼家族的传富密码),她非常注重后代的教育。这一点也是有点像砸锅卖铁都要供孩子上学的客家传统女性。

文章图片20

▲何仕文

1842 年香港开埠,吸引了一批寻找商机的欧洲商人及冒险家来香港,施娣五个孩子的父亲、荷兰犹太人何仕文是其中的一位。何仕文于1859年抵达香港直至1873年离开香港。

文章图片21

  ▲何仕文在香港开办的公司。

何仕文的原名叫Charles Henry Maurice Bosman, 1839年8月29日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Bosman,按照那时候传教士起汉名的习惯,应该是姓“鲍”,叫鲍仕文可能会更符合谐音。他中文名字姓何,选择了广东疍家常见的何姓。如果是儿子何东发家之后给他起的中文名,那么这个何东的姓,也是母亲施娣起的。

文章图片22

▲施娣的照片,五官端庄大气

在香港期间,何仕文为了开拓业务,遇到来自宝安疍家并靠自己努力学英语跑到香港洋行工作的施娣,并让她当自己的翻译。后来两人生下了1女4男。因当时社会和施娣的家庭不允许涉外通婚,两人的结合不被承认和鼓励,在与何仕文一同生活的几年中,施娣没有任何名分。

两人的后代中出现两位首富,分别是他的儿子——香港开埠后的首富何东(何启东),曾孙澳门首富何鸿燊。

文章图片23

何仕文后来在船业经营中破产,于是变卖财产悄悄离开香港,娶了个英国女入了英国籍。他抛弃了施娣,让她独自带着五个孩子。后来施娣再婚,1877年带着五个孩子嫁给港商郭兴贤,做他的四姨太。

文章图片24


施娣和郭兴贤生下小儿子何甘棠和两个女儿,后来因为忍受不了其他三个老婆的争风吃醋,施娣离开了郭,带走了九个孩子。

她带着五个孩子改嫁郭兴贤,生的小儿子何甘棠却姓何(应是后来何东的要求),后来一个人抚养八个孩子。这即使放到现在看也是妥妥的大女主,至少是一位非常坚强、极少自我内耗并且很有主张很有担当的女性。

最厉害的是,施娣的儿子们本来可以找到入了英国籍的父亲,一起加入英国籍,英国籍在当时对港人多香,但是他们没有。他们按母籍认祖归宗,始终如一地认为自己是中国宝安人,足见施娣的教育是如此有主张。她教子女努力学英语却从不依附,没有一丝一毫的媚骨和软弱。

在施娣晚年的时候,不幸感染上了外国船员带来的鼠疫,那次香港鼠疫大流行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而那时的香港当局对于感染鼠疫的人是一律驱逐和隔离,哪怕是当时的首富何东。何东只好承包了一艘船,让这艘船承载着母亲施娣在海面上四处飘荡。

施娣后来在船上去世。这位疍家女她在船上出生,也在船上去世;上半生辛苦,下半生富贵。

文章图片25

▲施娣

施娣去世后,何东为她风光大葬,并请人画了一副母亲的遗像,遗像里的施娣身着官服,珠宝华贵,气度非凡,何东在墓志铭上称作她为“皇清诰封二品夫人显妣施氏太夫人”

据说何东得高人正统江西堪與大师陈朝义(这是个传说,不过客名君推理,正统江西堪舆大师,必然是来自兴国,杨救贫一脉)指点,把父母葬在香港摩星领的富贵龙穴上,这个龙穴所结的选址,仿佛安放在一个入海的灵龟上,风水极佳。这就是今天香港赫赫有名的何东大家族的私人坟场,名为昭远坟场。据说这个穴会让后代人丁兴旺、富甲一方。

何甘棠

何甘棠有12名妻妾(不包含情妇)以及30多位子女。他的养女何爱瑜,后来与李海泉移居美国,生下李振藩,后称“李小龙”。

文章图片26

何启佳是何东何福的六弟,官至南非政府的工务局局长,这位则更崇尚西方文化。

文章图片27

何东有4个妻妾,13个子女。其中有一个儿子叫何世礼,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曾经是张学良的部下,是一位武贵人。

文章图片28

何东有一个同父同母的弟弟,叫何福,就是赌王何鸿燊的爷爷。何福共有13个子女,长子世荣是汇丰银行买办、二子世耀是有利银行买办、三子世光是沙宣洋行买办、四子世亮是怡和洋行买办。汇丰、有利、沙宣、怡和都是香港著名的英资洋行。

何鸿燊的父亲——何世光,是香港殖民历史上第一位从政的华人。何世光有6个儿子7个女儿。赌王便是他的第5个儿子。

所以我们结合疍家的民系历史和一个家族的历史,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点。也就是说一个极苦的漂泊民系涌现了一个大女主,然后这位坚强的女性所具有的文化基因,荣了一个显赫的家族。

何东在选择昭远坟场安葬父母之前就已经是首富了,如果按照陆地思维,船上是没有什么祖坟风水可言的。可以说,是施娣这个女人靠自己的独立和见识,创出了一个荣盛的家族。

到了八十年代,疍家这种船房基本上没有了,毕竟历史压迫的原因消失了。跟兴宁历史上的疍家一样,疍家人上岸,逐渐融入岸上生活,而各种海鲜做的美食,就是疍家文化的遗存了。

[1]黄玉玲.岭南疍家女性的传统服饰比较研究[J].装饰,2022(04)
:102-107.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22.04.010.

[2]姚文华.海南地域文化创新在餐饮品牌设计中的启示——以疍家海鲜粉形象为例[J].天工,2022(13):81-83.

客名君费时三年写成的《梅州足球史话》正式出版,敬请一直关心和支持客名堂,关心和支持中国足球的朋友们关注!梅州是中国现代足球发源地,是亚洲球王李惠堂的故里,并涌现过近百名国字号主帅和国脚。因此,这部梅州足球史,也是中国足球史的缩影。本书是中国第一部跨度150年的现代足球史。

文章图片29

客名君另一本著作《寻味客家》

以丰实图文展示客家文化

写客家之味、美、慧、魅、贵、归

文章图片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