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括《活板》基础篇+提升篇

 溪枫典藏图书馆 2023-05-24 发布于湖北

幸福 镌刻幸福 2023-05-22 13:59 发表于河北

                    【基础篇】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贮(zhù)     胶泥(jiāo)  薄如钱唇(báo)

B.炀(yáng)   瞬息(shùn)  字平如砥(dǐ)

C.镕(róng)   燔土(pán)   用讫(qǐ)

D.毕昇(shēng) 疏密(shū)  蜡和纸灰(huò)

2.下列加点的“以”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C.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D.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若止印三二本

B.持就火炀之

C.用讫再火令药镕

D.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火烧令坚

B.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C.持就火炀之

D.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5.下列叙述不符合《活板》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活字印刷术主要有刻字、排版、印刷和拆版四大工序。

B.介绍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字印刷术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体现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

的,以及字印便于贮存、重排等方面。

D.活字印刷术之所以用胶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为木料质地太软,且不宜用“火炀”。

6.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B.布衣,平民。古代平民不能穿锦绣,故称“布衣”。

C.毕昇,北宋工匠、发明家。首创雕版印刷术。

D.五经,儒家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

3.填空

(1)课文作者沈括,字___________,        (朝代)                  家。

(2)课文选自《         》一书,这是一部       体著作,其中记载了丰富的           

(3)课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说明对象是           , 其主要特点是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板印书籍        板:                    

(2)唐人尚未盛为之盛: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                        板:                      

(4)薄如钱唇钱唇:                      唇:                    

(5)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和:                        冒:                    

(6)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范:                    

(7)持就火炀之炀:                    

(8)药稍镕药:                        

镕:

(9)则字平如砥砥:                     

(10)若止印三二本止:                    

(11)一板已自布字自:                    

(12)则第二板已具具:                    

(13)更互用之更互:                    

(14)有奇字素无备者奇字:                    

(15)木理有疏密木理:                    

(16)不若燔土燔:                    

(17)用讫再火令药镕讫:                          镕:                    

(18)殊不沾污殊:                    

(19)其印为余群从所得群从:                    

(20)至今宝藏宝藏:                    

唐人尚未盛为之        为:                              

②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为:                    

③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为:                    

④又为活板              为:                    

 

21)为

 

未为简易              为:                    

每字为一印            为:                    

⑦满铁范为一板          为:                    

⑧不以木为之者          为:                    

⑨每韵为一帖            为:                    

⑩极为神速              为:                    

 

22)印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印:                                 

②其印自落          印:                          

 

23)火

 

火烧令坚            火:                      

②用讫再火令药镕         火:                           

 

24)就

 

持就火炀之             就:                               

②瞬息可就            就:                      

 

25)帖

 

则以纸帖之            帖:                         

②每韵为一帖             帖:                            

 

26)若

 

          若止印三二本           若:                    

②不若燔土               若: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2)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3)火烧令坚。

(4)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5)持就火炀之。

(6)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7)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8)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9)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10)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11)用讫再火令药镕。

(12)不以木为之者。

(13)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二、感知探究[2022宁波中考]

1.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字,补全表格。(4分)

图片

2.下面是“毕昇科学精神”探究单,请你根据要求补充完整。(9分)

图片

3.本文有些语句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活字印刷的特点,请找出一处,仿照示例加以说明。(3)

【示例】 “薄如钱唇”,写出了活字字模薄的特点。 

【答案】

   示例一:“字平如砥”,写出了(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整的特点。

  示例二:“瞬息可就”,写出了活板印刷的速度之快。(3)


图片

              【提升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甲](节选自沈括《活板》)

[乙]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 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契。③缣(jiān):双丝织的浅黄色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唐人尚未盛为之/礼尚往来        殊不沾污/殊途同归

B.有奇字素无备者/素不相识        旋刻之/天旋地转

C.字平如砥/坦荡如砥              瞬息可就/一蹴而就

D.兼与药相粘/德才兼备            更互用之/少不更事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其 用 缣 帛 者 谓 之 为 纸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蜡和纸灰  和:              

(2)第二板已具:  具:  

(3)用讫再火令药镕: 讫:              

(4)莫不精工坚密:  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5.“活板”和“造纸术”都是在原有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活板”解决了雕版“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①     ”的优势;蔡伦改进“造纸术”则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弥补了“②        ”的缺陷。它们均具有③               的优点,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①②空用原文回答,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6.【乙】文中写到的蔡伦是东汉人。请借助你的历史知识推断,“纸上谈兵”(战国时赵括)和“洛阳纸贵”中的“纸”,原材料分别是什么。(2分)


(二).阅读《梦溪笔谈》中关于“石油”的记载,回答问题。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①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②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注释:①甃(zhòu),井壁。文中用作动词,围拦。②然,同“燃”

(1)这段记载说明了石油的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沈括认为石油作为资源有哪些优越性?你赞成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乙

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3,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洞而行。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既以缝表。又以连里。既能合纵,又善连横。无羽无翼,反复甚急。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显贤良。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用时则出,不用则藏。(选自《荀子·赋》)

【注释】 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②尾:线。③剽(piao):针尖。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⑦簪以为父:簪,大针。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          

(2)持就火炀之              

(3)则第二板已具              

(4)长其尾而锐其剽             

(5)以成文章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3.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3分)

设置铁板→             放置铁范→              →             →按平板面

4.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B.乙段从多方面介绍针,尤其是运用多种修辞,生动展示了小小缝衣针上下穿梭,默默无闻为人们赶制衣裳的可爱特点。

C.“铁范置铁板上”和“上饰帝王”中的“上”意思不相同;“不用,则以纸帖之”和“不用则藏”中的“不用”意思相同。

D.甲段语言平实,乙段语言华丽,但都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乙段多用四字句式,因而科学严谨,表意清晰。

图片

                                           【参考答案】

1. (1)蒙,盖  (2)靠近火  (3)准备好  (4)使针尖变得锐利  (5)花纹  

2.(1)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2)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很大,但制作成功后却很小。

3.纸灰冒之  密布字印   持就火炀 

4. D

【乙】参考译文

针,出产于山里,放置在屋子中。刚开始制作时很大,而制成后很小。它的尾巴很长而末端很尖,头部锐利而尾巴绵长。(针)没有智慧没有技巧,却善于缝制衣裳。既不偷盗也不行窃,却要打洞而行。它一往一来地活动,尾上打结就开始做事。尾巴打结工作就开始,尾巴再打结工作就停止。既能够缝衣服外层,又能够补缀衣里;既能够合拢竖向,又善于连结横向。没有羽毛,也没有翅膀,反复来回很匆忙。它日夜使分离的相合,从而制成花纹。下能够遮盖百性,上能够装饰帝王。功劳业绩非常大,却不炫耀自己贤良。把簪子当父亲,把管子当母亲。用它时,它就出现;不用它时,它就隐藏。

图片

(四)

                                         【甲】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选自《活板》)

                                                【乙】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②窑器:陶瓷器具。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④识:标记。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其上以松脂、腊纸灰之类冒之(       )

(2)持火炀之 ()   

(3)用讫再令药熔()

(4)半日散(         )   

(5)必顶礼赞叹而()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⑵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3.结合甲文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突出活版印刷的“活”的特点的。(3分)


                          【参考答案】

1-6CDCBDC

7(1)板:板”同“版”,雕版 (2)盛:大规模 (3)已:同“以”板:同“版”,雕版  (4)钱唇:铜钱的边缘。唇:边缘  (5)和:混合   冒:覆盖  (6)范:模子  (7)炀:烘烤  (8)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化为液态  (9)砥:磨刀石  (10)止:只,只是  (11)自:另自,另外 (12)具:准备(好了)  (13)更互:交替,轮流  (14)奇字:生僻字   素:平常  (15)木理:木头的纹理 (16)燔:烧  (17)讫:完毕   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18)殊:根本  (19)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20)宝藏:珍藏  (21)①为:做     ②为:被    ③为:是  ④为:做,引申为制作、发明  ⑤为:是,算是,加强语气  ⑥为:作为  ⑦为:作为    ⑧为:做,引申为制作、刻制 ⑨为:作为  ⑩为:是    (22)①印:印刷  ②印:印模    (23)①火:用火 ②火:用火烤 (24)就:靠近   ②就:完成   (25)①帖:标记   ②帖:标签  (26))①若:如果 ②若:如,像

             【提升篇】

【答案】C 

【解析】A项,“尚”,还;“殊”,根本/不同。B项,“素”,平素、向来;“旋”,随机/旋转,转动。C项,“砥”,磨刀石;“就”,完成。D项,“兼”,又,同时;“更”,交替、轮换/经历。故选C。

【答案】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3.【答案】(1)混合 (2)准备(好了) (3)完毕 (4)没有

4.【答案】(1)交替使用,很快就可以完成。

5.【答案】 ①活 ②缣贵而简重 ③方便实用、造价低廉

【解析】由“每一字皆有数印”“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可知,“活板”解决了雕版“效率低、不易修改”的难题,体现了“活”的优势。由“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可知,蔡伦改进“造纸术”弥补了“缣贵而简重”的缺陷。它们均具有方便实用、造价低廉的优点,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6.【答案】“纸上谈兵”的“纸”原材料是丝帛、竹简;“洛阳纸贵”的“纸”原材料是蔡伦发明的纸。(2分)

【解析】“纸上谈兵”的“纸”原材料是丝帛、竹简;“洛阳纸贵”的“纸”原材料是蔡伦发明的纸。(2分)

[参考译文]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人。和帝永元九年(97年),蔡伦监督制造皇室用的剑和其他器械,没有一件不是精良工巧、坚固致密的,被后世效法。自古书籍文契大多刻在竹简上,然后编成册;那些用缣帛写字的人,把缣帛叫作纸。缣帛昂贵而竹简笨重,都不方便人使用。蔡伦于是想出一个主意,用树皮、麻头和破布、渔网造纸。和帝元兴元年(105年),他把造出来的纸献给和帝,和帝赞赏蔡伦的才能。自此之后,大家都使用这种纸,所以天下人都称它为“蔡侯纸”。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