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是杨贵妃先吃了杨梅,那就没荔枝什么事儿了?

 谷山居士 2023-05-24 发布于上海


Image

在古诗词中,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水果,

应该属荔枝了吧。

要搁在今天,有美食博主苏东坡的带货,

荔枝分分钟变成网红水果,

桃子、葡萄什么的统统靠边儿站。

但是,另一种水果表示不服,欲与荔枝争个高下,

它就是酸甜多汁的杨梅。

我们先来扒一扒,古人有多爱杨梅。

据不完全统计,在30万首古诗词中,

关于樱桃的有385首,荔枝307首、

葡萄183首、杨梅123首。

荔枝与杨梅分别占据第二位、第四位。

诗人们似乎也觉察到不妥,

于是总有意无意地拿荔枝作比较,

试图扭转杨梅不如荔枝的局面,

如陈允平的“若使汉宫知此味,又添飞驿上长安”,

韩淲的“不似荔枝生处远,恨薰风”,

杨万里的“出稽山世少双,情知风味胜他杨”,

张镃的“驿骑不供妃子笑,冰姿犹胜荔枝红”等等。

今天我们读的这首《杨梅》诗,作者说的更绝,

“要是杨贵妃先吃了杨梅,那就没荔枝什么事儿了”

杨梅果真有这么好吃吗?

来看全诗——

杨梅

Image

摘来鹤顶珠犹湿,

点出龙睛泪未干。

若使太真知此味,

荔支应不到长安。

——宋·余萼舒

注:荔枝,也作“荔支”“离支”。

解析

Image

首句“摘来鹤顶珠犹湿”,是说新鲜的杨梅就好像刚摘下来的“鹤顶珠”一样,还湿漉漉的。“鹤顶珠”是什么颜色,大家都比较清楚,用丹顶珠来形容杨梅的颜色,本无新奇之处,但作者用一个“摘”字,便产生了点石成金的效果。试想,把丹顶鹤的“丹顶”给摘下来,多么血腥的场面,读者印象不可谓不深刻。

次句“点出龙睛泪未干”,也是同样的写法。“龙睛”一般认为是红色,用来形容杨梅的形状及颜色也比较恰当,“泪未干”则突出杨梅多汁的特点。

Image

下面两句写杨梅的滋味。按照一般的写法,作者必定极尽渲染、夸张之能事,来写杨梅甜如玉浆,酸可软齿。但余萼舒却从侧面入手,说当年极爱荔枝的杨贵妃如果吃了杨梅,那么“一骑红尘”入长安的就是杨梅了,荔枝嘛,还是乖乖呆在天涯吧。况且,杨梅姓杨,贵妃也姓杨,吃起来怕是更亲切呢。

“若使太真知此味,荔支应不到长安”,很显然,在余萼舒眼中,杨梅更胜一筹。亲爱的读者,若杨梅与荔枝pk起来,你支持哪一个呢?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