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 读: 医疗机构用水被广泛应用于诊疗过程中的清洗、诊疗操作、配液等方面,其管路复杂,极易造成污染引发院内感染及其他相关疾病。严格遵循医疗用水相关标准,及时了解用水污染状况、采取相应措施,为医疗用水卫生提供安全保障。今天,笔者带领大家理清院感规范里的“水”都有哪些! 纯化水、注射用水和灭菌注射水 纯化水: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附加剂。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去离子水和过滤水 去离子水:去离子水是指除去了呈离子形式杂质后的纯水。但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机物,可以污染离子交换柱从而降低其功效,去离子水存放后也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如今的工艺主要采用RO反渗透的方法制取。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去离子法所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同样也会造成细菌的繁殖引起菌血症,这是值得注意的一点。 蒸馏水和无菌水 蒸馏水: 蒸馏水是通过蒸馏冷凝制得的水,所以里面的无机盐会含的很少。如果只是经过一次蒸馏得到的水里面虽然那些不挥发的组分(盐类)被除去但水中挥发的组分(氨、二氧化碳、有机物)还是会进入蒸馏水中。 无菌水:无菌水则通常是通过高温蒸汽法、UHT热法、化学法、臭氧方法和物理过滤法将水中微生物杀死或过滤掉而得到的水,水中的无机盐等一般来说不会减少。 反渗水和透析液 透析用水又称反渗水:来源:自来水→粗滤→进水加压→砂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水软化器(树脂置换)→反渗透装置→ 储水罐→出水加压泵→紫外线消毒(透析用水采样点)→输送管道→病人透析机。 终末漂洗用水 器械清洗消毒全过程中,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WS 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中要求: 3.5 终末漂洗:用经纯化的水对漂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最终的处理过程。 5.4.2 湿热消毒应采用经纯化的水,电导率≤15μS/cm(25°C)。 附录B 3.4.2 终末漂洗、消毒用水电导率≤15μS/cm(25°C )。 WS 310.2-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要求: 3.5 终末漂洗:用纯化水或无菌水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最终漂洗的过程。 5.3.11 清洗消毒时的耗材应满足以下: a) 水:纯化水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并应保证细菌总数≤10cfu/100ml;生产纯化水的滤膜孔径应≤0.2μm,并定期更换。 为什么在器械清洗最后一步需要使用纯化水而不是自来水? 【注意事项】 ① 避免生产纯化水设备的离子交换树脂老化或毒化; ② 使用纯化水时,应注意贮存温度,温度过高,存储时间越长,易导致水中菌落数超标; ③ 关注纯化水电导率的监测,检测数据异常时,应立即查找原因; ④ 软式内镜清洗时,应注意生产纯化水所使用的滤膜孔径。 《中国药典》 2010版 WS 310.2-2016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 :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 卫生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 《清洗用水对器械清洗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第24卷第8期 《不同贮存条件规对纯化水质量的影响》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年第31卷第4期 ![]() 23年感控plus V讲座 点击标题查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