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精致写实的人形青花瓷如此稀少?

 天童老僧 2023-05-24 发布于上海
中国瓷器文化源远流长,以其细腻、洁白、透明、轻薄、坚硬、声音清脆等特点,闻名于世。自古以来,中国瓷器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陶瓷史上的瑰宝。无论是唐代的三彩陶瓷、宋代的青瓷、官窑、定窑、景德镇等瓷器生产地,还是清代的粉彩瓷、外销瓷等,都是中国瓷器制作史上的重要代表。但是,在这些优美的瓷器形制中,人形青花瓷的数量却非常稀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形青花瓷的罕见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瓷器烧制过程中最常见的十个问题:
图片

一、开裂:

开裂指制品上有大小不同的裂纹。其原因是坯体入窑水分太高(大于2%以上),预热升温和冷却太快,导致制品内外收缩不均匀。有的是坯体在装钵前已受到碰撞有内伤。坯体厚薄不匀,配件(如壶把、咀等)重量过大或粘结不良也会造成制品开裂。

防止的办法是:(1)入窑坯体一定要干燥;(2)装窑时套装操作谨慎,垫片与坯体配方一致。配件大小、重量与粘接位置恰当。有的在粘接泥浆中加入10-15%的釉料,可以使咀、把与主体牢固熔接一体,如此可克服开裂缺陷。
图片
二、起泡:

烧制品起泡有'坯泡'与'釉泡'两种。坯泡分为'氧化泡'与'还原泡'两种。氧化泡指坯泡外面覆盖釉层,断面呈灰黑色,多形成于窑内低温部位。主要是瓷胎与釉料中的分解物未能充分氧化,烧失物未完全排除所致。预热升温快,氧化分解阶段时间短、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度过低,上下温度差过大。在坯釉料中,碳酸盐。硫酸盐及有机杂质含量较多等都是造成产品起泡的主因。此外时装窑密度不当、入窑水份高等原因亦须注意。还原泡又称过火泡,断而发黄,多发生于高温近喷火口处的制品。主要由于坯体内硫酸盐与高价铁还原不足,强还原气氛不足及烧成温度过高造成。釉泡系沉积炭及分解物在釉熔前未能烧尽挥发,气体被阻于釉面层中形成。若延长釉熔时间或适当平烧即可解决。
图片
三、针孔:

指产品釉面出现微小凹痕或小孔。形成此类缺陷一是坯料中有机物。碳素、氧化铁含量较高,当升温快时烧失物未能完全烧尽挥发而到后期高温阶段才逸出釉面,形成宛如微观火山状的针孔。此外,高温炉还原气氛太弱,喷火口部位产品再次被氧化也会造成针孔。再者,当釉料流动性差或施釉过薄时也会发生针孔缺陷。
图片
四、桔釉:

制品釉面不平、呈桔皮状。一般发生于盘、碟类或瓷板砖类制品。主要原因是釉面波化时升温过快,烧成温度过高使釉面产生沸腾现象所致。另外釉浆厚薄不均、高温流动性差及釉料研磨不细等都是形成桔釉缺陷的症结所在。
图片
五、惊釉:

产品釉面有发丝粗的裂纹。主要原因是坯、釉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形成。这就需要重新调整坯。釉配料配方。此外烧成温度过高、冷却制度不合理或釉层过厚也会形成惊釉缺陷。
图片
六、变形:

产品烧成变形是陶瓷行业最常见、最严重的缺陷,如口径歪扭不圆,几何形状有不规则的改变等。主要原因是装窑方法不当。如匣钵柱行不正,匣钵底或垫片不平,使窑车运行发生震动,影响到产品的变形。另外,产品在烧成中坯体预热与升温快时,温差大易发生变形。烧成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太长也会造成大量的变形缺陷。使用的匣钵高温强度差、或涂料抹不平时也会造成烧成品的变形。
图片
七、阴黄:

制品表面发黄或斑状发黄,有的断面也有发黄现象,多出现在高火位处。主要原因是升温太快,釉熔融过早,还原气氛不足、而使瓷胎中的Fe2O3未能还原成FeO。此外,装钵柱太低,窑顶局部产品温度偏高而还原不足也会形成阴黄缺陷。在产品原料中TiO2含量太高,也会导致产品发黄,如若在坯料中加入微量CoO,可遮盖产品的黄色。
图片
八、烟熏:

不论采用何种燃料都会发生烟熏现象。烟熏指产品表面呈灰色或不纯正的白色。主要由于坯体氧化不完全或还原过早使坯内炭素、有机物或低温碳未能烧尽在釉层封闭之前。有时烟气倒流也会熏蚀釉面。若釉料中钙含量偏高也易形成烟熏缺陷。
图片
九、生烧与过烧:

生烧的制品外观发黄、吸水率偏高、釉面光泽差而粗糙、强度低、敲打时声音浑浊。过烧时产品发生变形,釉面起泡或流釉。主要原因在烧成温度偏高或偏低,高温保温时间控制不当,装车密度不合理或烧成温差大等产生局部过烧或生烧。
图片
十、无光:

亦称消艳。产生釉面无光的原因是釉面形成微细体和釉层熔融不良,因此形成釉面无光缺陷。可在冷却初期采取快速冷却,防止釉面层析晶。提高釉面光泽度。

图片
(上述十个瓷器烧制过程中常见问题资料来自唐山市亿美陶瓷)


从上述资料来看,瓷器的烧制过程确实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任何一个问题没有把控好都会对瓷器的成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因素都难以100%控制。因此,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意外和变数。有时候,即使是同样的配方和相同的烧制条件,也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成品。这也是瓷器制作过程中的一大挑战,并且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挑战,使得每一件瓷器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图片
而在我国人形瓷器相对稀少,精致写实又符合年轻人审美的就更少了,其原因是人形瓷器经过高温烧制后,画像和瓷器本身也是无法保持最初的样貌,其主要原因如下:

1. 热胀冷缩:在高温烧制时,瓷器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发生热胀冷缩现象,而人形瓷器上的画像也会随之受到影响。由于画像和瓷器的材质不同,它们在热胀冷缩中的变化程度也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画像在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变形、扭曲等现象。
图片
2. 细节处理问题:人形上的画像通常包含了许多细节,这些细节在制造过程中很难完美地表现出来。例如,头发、面部表情等细节处理,如果没有得到仔细的处理,就会使画像失去原有的形态,在高温烧制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变形。
图片
3. 人物比例问题:瓷器在烧制过程中会有10%左右的收缩,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没有调整好人物形状比例的话。也会导致瓷器和画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其无法保持最初的样貌。
图片
4. 还有原料选择和制造工艺等问题,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成品效果。
图片
综上所述,人形瓷器经过高温烧制后,画像和瓷器本身都无法保持最初的样貌,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料选择、制造工艺、烧制环境等多个方面,方可尽可能地减轻影响。

图片
上面讲述的是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下面来讲讲审美与历史的原因。

在我国青花瓷上图案多以植物和动物为主。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植物和动物一直被视为吉祥、美好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但人物形象也常出现在青花瓷器上,在青花瓷上的人物形象中,常见的有历史名人、宗教人物、神仙、民间传说的英雄和美女等,这些人物形象都有着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如:

1. 花卉:如牡丹、菊花、兰花等,代表着传统中华文化中的高雅和清新之美。

2. 动物:如蝙蝠、麒麟、龙、凤等,寓意吉祥、祥瑞、为国争光等。

3. 人物:如历史名人、民间故事中的主人公等,通过具体形象展现出中国文化精髓。

4. 景物:如山水、梅花、楼阁等,意境深邃、富有诗意,能够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景致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5. 纹饰:如云头、浪涛、凤尾、虎头等,寓意着吉祥如意、文武双全、喜气洋洋等。

6. 文字:如诗词、典籍、谚语等,代表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传承。
图片
从上述图案的寓意来看,瓷器上的图案不仅是美的表现,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们常常承载着人们的情感、理念和价值观,代代相传至今,具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从而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
而图中所表现的人形青花瓷,虽然画质细腻写实,符合大部分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却缺乏了一些历史价值和文化寓意,且实用性不够,其制作的难度也非常大,只适合作为摆件。而同类产品中,当下流行的手办模型技术成熟,成本也较低,市场占有率也较高,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人形青花瓷也就没有了优势,虽然人形青花瓷面临诸多挑战,但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才辈出,未来一定会攻克当下人形青花瓷所面临的这些问题,会有更多的精美写实的人形青花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你觉得呢?欢迎讨论。
(图片并不与内容对应,只用于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