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 04 人活在世上总会遇到许多的困境,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中的挑战。有的时候我们会被激怒。就会做出攻击对方的行为,这时双方就会都有情绪出现。 前些日子,母亲在我家暂住,妹妹电话说来看看妈妈,另来送些东西。刚好这天母亲要回去了,我就跟妹妹说,那你过来吧,刚好可以送母亲和我回老家,我的车今天刚好有别的事。妹妹直接说自己有事,不送,让我自己想办法。我心想,她肯定只是这样说说,不会就不管的。谁知几个小时内打她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真心不管送妈妈这事了。联系不上她,我的气一时间不打一处来 一个人内心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模式 对于因为小事而大动肝火的人来说,可以在觉察到自己就要发怒的时候,离开情境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做几个深呼吸,静下心来感受此刻身体的感受,陪伴着生气和愤怒,同时告诉自己我知道我正在生气。 若一时不能离开情境,你也可以转过身闭上眼睛,在心里默数一到十,并且扫描并感受自己的身体。找出愤怒和生气的部位,告诉自己,我知道我在生气。 三位人称法 下面分享一个“三位人称法”,帮助我们调节自己的信念: 1)进入第一人称位。我站在我自己的位置,体会那天愤怒的自己情绪,这个时候心脏处闷闷的。假如这个时候妹妹站在我的面前,我就想踢她一脚。充分体会我当下愤怒的情绪。 2)进入第三人称位。深呼吸,进入第三人称的位置,比如以老公的观点和角度,重新进入事件。他说,妈妈也不是你一个人的妈妈,她不想送妈妈也不是你生气的事,妈妈还都不生气了,你生什么气呢?做好咱自己份内的事就行了。 3)进入第二人称位。深呼吸后再进入第二人称的位置,也就是看看妹妹的想法:就是我只想去给妈妈送点东西,看看她,我不想去送她回老家。你让我送我就送,那我还有什么面子。我就不送。 4)重新进入第一人称位。深呼吸后,重新进入我自己的角色,认识到自己信念的偏驳,自己是姐姐,也和你说了不能送妈妈的原因,可你还是不送,你这个人太不孝了,太让我生气了,让我认识到我的控制欲,想让妹妹听我的。我已经说明原因了,你必须照做,你不做就是不对,我就生气,就愤怒;另一方面是界限感,做好自己的事,别人的事有别人自己做主。这样我就不会有太多的生气和愤怒。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后再来看就不会那么生气了。 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我们就会有新的感悟,新的体验,不会总是局限在自己的信念里,这样信念就会改变,情绪也会随着改变。 关爱生活, 关爱心灵, 关注心感觉! ![]() ![]() ![]() |
|
来自: yyqf3rkg8ehw7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