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自认脾气不错,从来没跟孩子红过脸。但有一次,他吃饭时玩得很调皮,总是将吃进去的饭吐出来,提醒了他很多次也没用。我后来很严厉地批评了他,并跟他说“如果再吐就收碗”。可他听后,非但没有收敛,还故意将饭吐我脸上了。我彻底被激怒了,收了他的碗,还朝他大吼,并打了他的嘴巴。我现在后悔极了,我不知道这次打骂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难免被孩子激怒。很多父母,在对孩子发完脾气后会感到非常内疚,担心自己的愤怒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于是后悔不已,还有人甚至会惩罚自己。 其实,父母真的有权对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压抑情绪,因为任何情绪都不可能被压制,它总会找到一个出口,一个长期压抑情绪的人,最后只会变得更加愤怒,或者绝望。 只不过,对孩子表达愤怒,释放情绪是有技巧的——不负责任地乱发泄情绪,不仅不能管教好孩子,反而会伤害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成为一个情绪化的人。 1️⃣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中,有一段关于愤怒的处理建议,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一位妈妈问儿童心理学家汉姆·吉诺特博士: “今天早上我很生儿子的气,我都不知道是该打他,还是该杀了他。” 吉诺特博士说:“要是只能在‘打’和‘杀’之间二选一,那就‘打’吧!” 不过,他又补充道:“但是,我们基本上是反对打的。如果爸爸每次在打孩子之前,能够蹲下来,一字一顿地对孩子说‘这是要告诉你,以后永远不要打比你小的人’,你认为孩子能够从中学到什么?” 这位妈妈想了想说:“我知道……孩子都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学习的,但是有时候情绪来了真的遏制不住啊。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她问了我们大多数父母都想要问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心理学家会怎么做呢?心理学家是不是从来都不打孩子? 没想到吉诺特博士举起手,对一个假象中的孩子做了一个恐吓的手势,并恶狠狠地说: “我非常生气,非常非常生气,我要打人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 后来,这位妈妈按照吉诺特博士的方法做了。 有一天,她的大儿子不断地吵醒妹妹,总是惹得妹妹哭,这让她很抓狂。这时,她就完全照着吉诺特博士的话对大儿子怒吼。 奇迹出现了: 他跑开了,两分钟后,再将脑袋伸进屋子问:“我现在可以回来了吗?”这位妈妈严厉地说:“不行!除非你想出办法不要让妹妹再哭!”后来,他的大儿子真的不再招惹妹妹了,而是和妹妹玩起了“躲猫猫”游戏,他在自己脑袋上裹上一块大毛毯,当他每次猛地把毛毯从头上扯下来,妹妹就会开心大笑。 吉诺特博士的方法,让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表达愤怒:
2️⃣ 下面,我们再以那个求助的妈妈的问题为例,来具体说说这个既释放情绪又不会伤害孩子的方法: ① 愤怒来了,我们首先接受这个事实。 我生气了,我有权生气,我接受我生气的现实,不必内疚或者羞愧。妈妈需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此时此刻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② 其次,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我们可以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我很生气!我很愤怒!我要打人了! 还可以描述让我们愤怒的现象:
注意,我们在阐述感受和描述现象的时候,主语尽可能地用“我”来代替“你”。 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释放强烈的情绪,也会让孩子更好地明白我们的意思。 当我们用“你”做主语来指责孩子的行为时,如“你是个坏孩子”“你怎么这么讨人厌”……只会激起孩子的自我保护欲望。这时候,他会将注意力放在“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应该如何改正”上面,而是铆足了劲儿,去做自我防卫和反抗。 ③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告诉孩子,我们的期待是什么,孩子如何做会更好。 比如,告诉孩子:“你如果吃饱了,可以离开餐桌,去客厅玩会儿;如果还没吃饱,那么请认真吃完饭,不要再吐出来。” 这样,可以明确给孩子指出一条能解决问题、避免以后“闯祸”的有效方法。 如果孩子还是不听,那么我们可以有所行动。我们可以将饭碗拿走,或者将孩子抱离餐桌,并告诉他:“你看起来好像不太饿,你也许觉得这样很好玩,但我并不觉得。” ④ 如果情绪失控,一定要及时做好亲子关系的修复。 若上述3步你发火时没有做到,或者最后忍不住打骂了孩子,那么请在意识到不妥、感到内疚的时候(最好在同一天内),去跟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及时做好亲子关系的修复,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用到以上所有的步骤,有的孩子,只要父母大声提醒一下,也许只要说“我很愤怒”几个字,就可以点到即止了;可有的孩子,可能需要父母费很大的功夫才行。 每个父母都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灵活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教养孩子的过程当中去。 3️⃣ 不过,如果你是经常性地打骂孩子,经常性失控,那么事情就另当别论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内心里有很多心结没处理好:你跟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或者你跟母亲之间的关系有冲突待解决;或者你从小就是这样被对待——被打到大的,所以不知道怎么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也就是说,打孩子的这个行为已经不是意识层面的问题,而是潜意识层面的了。这个时候,你可能需要需求心里咨询师的帮助了。 总之,对孩子表达愤怒的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孩子变成自己的出气筒,肆意发泄生气、愤怒等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将打骂孩子变成一种常态。 如果觉得上面的4个步骤掌握起来有点难,那么记住吉诺特博士的那句话吧,也会对你有很大帮助的。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