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戏规则变了,你变吗

 yyqf3rkg8ehw7k 2023-05-24 发布于河南

孩子小时候由于他们的身体各方面都比较弱,需要“妈妈”照料,而“妈妈”也必须积极地为他们提供保护和养育的环境。

比如还是婴儿的他们,如果“妈妈”不管不顾,他们就难以生存下来;再比如他们还是幼儿时候,想去哪里,想吃什么,想和谁玩,什么时候上床睡觉,什么东西不能碰,都是我们全权安排的,掌控的,如果不保持警惕,不管不顾他们那就是不负责任。

所以,我们看到了,那个时候的他们需要我们的保护、管理,而那时候的他们也几乎完全依赖我们。我们要做的是:掌控着他们生活中几乎每一个细节,因为我们期望他们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我们回想一下,在婴儿稍微大了点之后,我们就开始逐渐的给他添加副食品了:面食,蛋类、水果等,为什么不一直吃奶呢,因为只吃奶就会营养不够了。

而再大一点之后,我们就会给孩子断奶,主食成了各种五谷、蔬菜、蛋肉等为什么呢,还是为了他们更健康的长身体。

这些都是我们从生理方面看到的。我们再从他们的心理变化来看,你就会发现,婴儿期到儿童期,再到青春期也是有变化的。

我们回想一下,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一生气就吓唬他说,“再哭就不要你了”,这时,他就吓得不行不行地求你不能不要他。而此时,你用恐吓这一招就控制住了他即便还正在委屈、生气,也不得不听你的不再哭泣。

再大一些上小学了,你会发现他会跟你顶嘴了,会气你了,而此时你意识到硬来不太管用了,就开始动用你的智慧,利用孩子的善良和对你的爱,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软硬兼施等方法来向他“攻击”,为了不让“妈妈”气大伤身,“我”就听你的。最终他还是没有跑出你的掌控中。

进入青春期,你发现他动不动就给你个脸色,冲你吼几句,动不动甩门就走,动不动不给你学习了,同时你也发现之前用过的方法都不管用了,就在这无计可施之时,你就给他扣了一顶帽子——逆反,叛逆。同时也在听各种课,找各种方法还想让他听自己的、在自己的掌控之内,这样自己才能不那么焦虑。

就像上面我们说的,如果随着孩子身体发育,青春期的孩子,我们还只给奶吃,他的身体会不会营养不良而出现问题。心理也同理,随着他们逐渐长大,他们不光在身体上,认知、情感上,以及社交范围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此时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对他们小的时候那种保护性的、掌控性的方式一成不变地对待他们,他还能愿意吗?

有位老师这样讲:如果一个上大学的孩子,他假期回来,学会了开车,考了驾照,有一天,他想开车出去,你跑过去把他抱上车,帮他系上安全带,他会是什么反应?不跟你吹胡子瞪眼才怪是吧!

还是上面我们说的,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不再是婴幼儿阶段了,而处在不同阶段的孩子他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东西也必然是完全不同的。

此时孩子会通过他的行为告诉了你,要么你力度更大点、牢牢地管着他们,渡过“鸡犬不宁”期,然后他们永远做个长不大的孩子,或出现别的问题,要么让他们自己成长,做个独立的人,两者不能兼得。

所以,回到现实中看看,咱们都说的是为孩子好,因为咱一直用的都是这些方法才把他照顾的很健康、很乖巧、很阳光的呀!而我们忘记了孩子现在不再是以前那个婴幼儿了。

另外,从生下孩子的那一天开始“妈妈”就在学着如何细心照料好自己的孩子,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终于学会了、尽可能完善了这个“妈妈”的角色,且已经用的很熟练了,也很擅长这个角色了,忽然发现却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了,此时,自己内心也是焦虑的,不甘心的。所以,习惯性地就会不断不断地去尝试着以往的方法,无意识中会不甘心丢掉以往好容易学会、熟练、有用的保护他、掌控他的方法。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们说的,总控制不住自己不去管他、干预他的其中一个方面。

游戏规则变了,你变吗?


我能做的不多,但你需要的时候,我总在!



向上滑动阅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夸赞不如鼓励

孩子的反叛可以避免吗(2)——榜样的力量

孩子的反叛可以避免吗(1)——看见

怎样才是真正爱自己

放过孩子也是放过自己

语言的力量

美好的“第一次”

做好60分“妈妈”

《走出剧情》您看了吗?

青春期“早恋”

“开心果”就真的没烦恼吗

唠叨的背后是焦虑

总是指责他人的人

伪陪伴不如不陪伴

关系中的阉割

如何与孩子相处

喂养不是喂奶

他不是父亲,他是大boss

潜意识的力量

通过亲密关系中的“缠绕”找到自我

“我”承接了奶奶心中的“魔鬼”

所有压抑的情绪都不会无故的消失

改掉写作业磨蹭的三个实操法

足够好的妈妈

为何总与人亲近不起

仪式感有必要吗

当我是一只装满爱的瓶子

《家庭中的正面管教》~阅读分享之七

对孩子的“禁止”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

茉莉花茶

意境醉人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可以陪陪我吗?就一分钟”有感

孩子为何要说谎

关于情绪——愤怒

每一块砖头都是为了建造自己心中的房子

今天我值班——家长做好家长,孩子自然就好!

感恩那些“逼”过我的人

如何走进孩子心灵

老小孩儿

嗝嗝老师: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差家长)


关爱生活, 关爱心灵,  关注心感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