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职笔谈

 木言禾四毛 2023-05-24 发布于北京

       又到大学生就业招聘季。面对职场的不确定性,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们既兴奋,又忐忑;既踌躇满志,又迷茫焦虑,不时听到他们向职场人士讨教的声音。一个人进入职场,通常经过四个阶段,包括职业的探索期、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大学生入职概莫能外。入职是“探索期”起步时段,也是最关键时段。这个时段将完成由学生向职员的人生转型,由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状态的生态转折,是立业绕不开的槛,如同婴儿必经翻身、爬行、站立、行走过程一样。当然,走路能学会,入职的门槛也肯定能迈过去。但是,入职效果关乎日后事业顺达与否,为了少走弯路,必须高度重视,虚心学习。

首先,做好心态准备。大多数人会做入职准备,但是,常常不得其要,往往忽视最重要的心态准备。主要有:⑴借力学步心态,大学毕业,学富五车,心怀大志,以为无所不能,进入职场更可能因为文凭高于大多数人,产生骄狂心态,犯小知识分子幼稚病。入职如同重生,需要前辈的喂养与扶持。所以,要放下大学生架子,甘当职场小学生,努力吸取前辈营养,得到他们的认同与扶持。⑵浅见藏拙心态,对所得学历和知识要有正确认知,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炫耀显摆。大学所学知识将来肯定有用武之地,但是,入职时段很难与实际有机结合,就会产生学非所用错觉,就会陷入迷茫,即使专业对口也是如此。此时,须懂得“书本得来总觉浅”的深刻道理,承认书本与实际的差距,避免动辄搬弄所学知识与人讨论、争论问题。书本通常是个例套案,遇到问题还可以请教老师。职场则不同,同样的问题单位不同,天时、地利、人和各异,解决方法就千差万别,很难找到固定或现成答案,且很少有人会像老师一样帮你解答问题。所以须见人见智,见事见法,灵活应解。要善于藏拙,以增长见识,丰富认知,提高思维能力为主。任劳任怨心态,刚入职场,难免被分派做打杂小事,难免被前辈呼来唤去,难免被安排本职岗位之外工作。很多人认为他被大材小用,甚至牢骚怨愤。这种屈才心态如果不能及时克服,就会失去很多机会。常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端茶倒水、接人待物、擦桌扫地、打印装订等,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花样,只要你留心,处处皆学问!如果感觉这也简单,那也容易,这也不愿干,那也不想干,这山望见那山高,久而久之,就会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就会使自身陷入困境,领导不敢给任务,自己做事不着调。所以,要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杂事而不情,不以琐事而不忿,不以份外之事而不力,任劳任怨,善于总结,积小成大,积易变强,积杂建序,如此方能取得进步,赢得信任。

其次,学习做事思路。每个职业人都有“想做事”的愿望,但是,光有做事愿望还不行,还得有“能做事、做成事”的能力水平。入职做的好可以快速增长本领、提高水平。根据多数人经验,这个时段要么会倒在“起跑线”,要么会拉开与他人的差距,根本在做事思路上。思路决定出路!所以,入职后不单有事做事,就事论事,而是要养成拿到事先梳理思路的好习惯。如何养成理思路的习惯呢?择木偷师。现在流行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入职完成了平台选择,入职后紧要的是跟对人。但是,职场不大可能由着自己选择师傅,所以,就要“偷师学艺”,注意观测前辈行事路数,学习高人推动工作的思路。比如:会上大家各抒己见,会后就抓紧把各路英雄的高见梳理出来,研究比较,归纳整理,分析单位最终采纳的思路,设想如果自己做还能理出哪些新思路。⑵积沙成丘。不要浪费每一次做事机会,包括跑跑颠颠、应酬接待等。比如跟着领导出差,或者到基层跑跑看看,就要注意期间所遇问题,领导针对什么问题,谈了什么意见,换作自己怎么发现这些问题,怎么处理,慢慢就有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参与组织重大活动,就要学习组织重大活动如何推动的思路和方法,包括组织工作思想梳理、方案制定、程序安排、组织建立、人员调度、具体推动等。一定要戒除督一督、动一动,叫干啥、只干啥,或者只顾自身一亩三分地的坏习惯。⑶到基层去。有些学子不愿意到基层,真以为机关就是“一张报纸、一杯茶水”;有的虽然人到基层,却端着机关架子,不愿意做深入的交流和调研,结果去与不去一个样。他们不了解基层、不接触群众。这样做是理不出思路的,即使理出了思路也难以符合实际,往往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所以,一个“能干事”的人,有创新性思路的人,就要到基层去,向群众学习,接触人多了,站在众人肩膀上,自然而然就会聪明起来,就会出新思路、好思路。⑷善用规律。任何事情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凡事都有开始、运行、过渡、结束,比如文章启承转合、写字起行转收、足球开运节制等,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果对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参透了,就能够自觉运用于工作实践,并成功推动事物发展。入职难在了解和把握事物的特殊规律。这是一项很基础,但必须做好的工作。具体地讲就是要了解所在单位、所做事情的特殊性,比如:单位运行目标、群体文化、规章制度、在做大事等,并研究特殊性中所包含的规律性、原则性、秩序性、习惯性等,以指导实际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分清所做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方向和次要方向,以及事情轻重与缓急,抓住主要的、重要的、急办的,兼顾次要的、零碎的、缓办的,条分缕析做工作,就会保证思路清楚,积极稳妥,优质高效。

最后,搞好人际关系。这是创设良好氛围,打牢工作基础的前提。但这是入职普遍感到困惑难为的事情。注意把握4个原则:⑴不搞多头请示。入职最容易犯的错误,当遇到事情理不出头绪,找不到下手方法时,就会饥不择食地东问西问,搞得满城风雨;当领导交待意图,自我不能理解领会时,又向不相关的领导请示;当请示事件被领导否决后,多头请示以满足自身意愿;当主管领导与上层领导要求不一致时,越级请示。这些做法不仅会导致问题复杂化,还可能造成领导间误会或矛盾。一般原则:当接到越级给予的任务时,应当边执行边向主管报告;当对领导意图不理解时,要反复学习和琢磨原话原文,必要时可寻求直接领导帮助;当遇到领导意图不一致时,应请主管领导解释或协助解决;当请示事项被一领导否决后,应当暂时搁置,避免多头请示。⑵不掺和小团体。任何单位都免不了有几个小团体,有一些山头主义者,刚入职最怕误入小团体陷阱中,陷入其中将不利于团结大多数,不利于工作开展,搞不好就会身败名裂。正确的做法是:难得糊涂,知道小团体的存在装着不知;对于小团体的拉拢、威逼、利诱等,感恩于帮助,坚守做人原则,决不贪图小利;不传人之背后言论,不信人之背后非议,不介入利益之争,即使可能有损自身小利,也要着眼长远忍让,努力体现自身格局和境界;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曲,不在外面发牢骚、讲怪话,时刻提醒自我充满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发现同事工作中的问题,善于委婉提醒,千万不要给他人下指导棋。⑶不做“闷葫芦”型人物。入职遇到事情无从下手很正常,怕的是无从下手便按自己的想法,埋头盲目去做,结果费时费力还不能取得好结果。这种不去也不会领会领导意图,不问也不愿调查事情来龙去脉,不想也不求搞清所做事情面临问题的“闷葫芦”行事风格,是典型的情况不明决心大,任何时候都会出问题,在职场更是行不通,既做不好事情,还会搞糟人际关系。比较好的做法,凡事多请示汇报,多向专业人士请教,多查阅相关资料,做到“四个清楚”:领导怎么想的?任务如何来的?目标是什么?面临哪些问题?把握相互帮助的度。职场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是少不了的事情,原则上,能够提供帮助的尽量帮,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给些帮,不影响自身重点任务时及时帮。但是,力戒为帮而帮,就是不管自身条件是否具备,就应承别人的求助;力戒“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在本职工作任务较重时,善于拒绝;力戒能帮不帮,拈轻怕重,害怕付出;力戒做事情只想着自己合适,对合作、他人不管不顾,能伸手都不伸手,日久必然失去大家的信任,成为孤家寡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