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秦论》的重点是“仁义不施”还是“攻守之势异也”

 慢老师 2023-05-24 发布于上海

上一篇讲到,贾谊对秦帝国统一天下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过多的批驳。比如“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些做法,就是值得汉帝国效法的。

而在统一天下之后,秦帝国属于守天下的状态,贾谊对秦帝国的批评就严厉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在《过秦论·中篇》中,还有“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如果说《上篇》是批评愚民、弱民,《中篇》则强调其“暴虐”。

如果我们做一个比较,就会发现,贾谊认为在法治上,“立法度”是应该的,但是“酷刑法”是错误的;在对待百姓上,“务耕织”是应该的,“不亲士民”是错误的;在军事上,“修守战之具”是应该的,“收天下之兵”是错误的。

贾谊少年时在吴庄门下,在贾谊的辅佐下,吴庄(吴公)治理河南好,就被征召为廷尉。吴公就把贾谊推荐给推荐给汉文帝。这个吴公是李斯的学生,李斯是荀子的学生。贾谊还跟着张苍学《左传》,张苍是荀子的学生。总之,贾谊是荀子的徒子徒孙。也就是说,贾谊的思想中,有荀子的影子。荀子本身就是带着法家色彩的儒家,所以我们就能理解贾谊提出的“重先王之道”“立法度”这样的主张。

其实,贾谊的主张是非常现实主义的。比如《论积贮疏》,就是针对经过动乱的社会现实,提出重农主张。又比如他给文帝出的主意“列侯就国”,就是要让有爵位的官僚到封地去,这样就能削弱这些官僚在京城的势力。毕竟汉文帝是陈平、周勃这批军功老臣推举出来的,他的帝位也很有可能葬送在这批人的手里。汉文帝当然觉得贾谊“懂我”,要给他公卿之位。这受到老臣们的反对和打击,于是贾谊被贬至长沙,写下《吊屈原赋》。后来周勃还是被汉文帝逼着回到封地,后来又被诬为谋反,这不过是汉文帝要扫除这些军功势力的做法罢了。好在汉文帝听薄太后的劝,没有真的治罪。另一位军功老臣灌婴在济北王刘兴居反叛时被罢权。(初中课文有一篇《周亚夫军细柳营》,说周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其实就是周亚夫以军纪为借口,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而这个周亚夫就是周勃的儿子。汉文帝也没办法,自己找台阶下了。)

扯远了。总之,贾谊的主张,糅合了儒法及各家学派,最终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维护汉文帝的一个人的统治。贾谊强调的是“势”,(《过秦论·下篇》中就强调这个字),汉帝国是在守天下,汉文帝也是在守,不过有时候,以攻代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