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院(104)雄山书院

 书柜茶室 2023-05-24 发布于上海

山西雄山书院从宋代创建,一直能延续到明清,荫城李家功不可没。每每书院在衰颓之际,李家总有人站出来力挽狂澜,重振书院。

雄山书院初建时,以山背处大片田地作为赡养师生的费用。到了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书院开始衰落。元泰定乙丑年(1325),附近寺庙里的僧人又趁机霸占田地。这时,荫城李家李恒勇敢地站了出来,在他和族人的努力下,书院不仅保住了学田,并得以重建。

李恒在临死的时候,把书院的一切事务托付给后辈李馨。(李馨应该就是后来成为四曹尚书、“雄山三老”之一的李惟馨。他们生活的年代一致,经历类似,何况在族谱里只有李惟馨的记载而没有“李馨”。)李恒给李馨和其他李氏后人留下遗嘱:“凡吾之所以不惮劳苦,以成是学,非以己谋,将以诱掖后学,抵排异类,使吾乡之民复唐虞、三代之俗,以由孔孟大中至正之道也。今事粗就,绍其统以张吾宗者,其在汝乎?汝慎识之。”从此以后,荫城李家后人不违先辈初衷,励精图治,与雄山书院结下了一代又一代的不解之缘。

元至元戊寅年,乡里又有不法之徒勾结官吏霸占书院。李馨“游宦于外”,虽“走书抵予转诉郡县”,但“历数政莫有肯用心者”。至正壬辰,“馨以才应募,得隶内台治书侍御孟豳李公幕下”,方“且请名”“礼部尚书致道王公”,赐额“雄山书院”,榜示学宫。后来因父亲病故,李馨还乡。又恰好曲沃人刘仲殷新任潞州知州,于是把原来的乡村馆舍改为了宣圣庙。并且了结了临寺僧人侵伐书院一案,追回书院大部田产。李馨同李氏族人在宣圣庙旁边又买地四亩,重建雄山书院。并请来进士宋字明、李拥皋等贤人执教,一时间,雄山书院“执经问难者殆百十人,洋洋济济,为一时乡校之盛。”

李惟馨(李馨)来到雄山书院后,在朝中做官的一大批文人雅士先后来到雄山拜访他,大家在雄山吟诗作画,寄情山水。他们的到来,给雄山书院带来了空前的繁华。

雄山书院宋靖康年间创立,但何时被毁不得而知。在清顺治年间,雄山书院已经名存实亡。然而,历史上的雄山书院究竟建于何处?它的遗址到底在哪里?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从“雄山书院即今之西林寺”推断,后来的宣圣庙很可能演变为今天的“西林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