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再障患者的输血间隔期越来越短?

 一枚知识达人 2023-05-24 发布于北京

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症状就是多系血细胞计数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下降,为了避免患者发生意外,部分血象过低的患者则需要定期接受输血维持病情稳定。

1、原发病情波动:再障属于骨髓病灶,因此不仅成熟细胞生成较少,且产出细胞功能也并非完全的,当原发病情出现波动时,患者对的输血间隔可能就会缩短,因此对于再障患者来说,如何维持病情稳定也是十分重要的。

2、外界刺激:例如患者由于其他原因出现出血症状,如果出血量较大,要及时输血并给予止血措施,避免失血过多患者陷入休克昏迷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长期输血也有可能抑制骨髓造血,从而导致患者需要频繁输血。

3、溶血:再障患者发生溶血之后,不仅仅是溶自己骨髓造出的血液细胞,同时输注别人的血液也会发生溶血,这种情况就要复查CD55、CD59,看看是不是合并红细胞缺陷,甚至病情转化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综合征。

输血只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支持治疗中的其中一种方式,多作为应急措施,因此再障患者还是要积极配合治疗提升血象,依赖输血并不是长久之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