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城建设

 无风无雨kx247j 2023-05-24 发布于湖北

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特色型城市

(发布时间:2022-08-01)

向子明

  近年来,恩施市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促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既注重城市品位,又着眼烟火之气,既注重城市特色,又着眼文化内涵,既注重产城融合,又着眼生态保护,打造特色型区域中心城市,城区常住人口突破50万,迈入中等规模城市行列,被纳入湖北省21个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之一,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批国字号荣誉。
  一、创造入城条件,让农民变市民
  坚持把人口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拉升城市骨架、提升公共服务,推动人口向城区聚集,提高城市能级。一是规划引领扩容量。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指南针”,制定“山水园林城、民族风情城、生态旅游城、交通枢纽城”的发展目标,按照百万级中等城市规模,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形成“一张图”推进城市建设的格局。推动与“宜荆荆恩”城市群有机融合,与恩施州高新区、周边县市一体发展,规划面积达308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面积拓展至120平方公里。二是创新机制促增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放宽落户条件、畅通落户渠道、优化落户服务上下功夫,加速破除户籍迁移壁垒,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外来人口与城市户籍人口享受同等政策、同等待遇、同等保障,让农民有尊严的融入城市,提升城市吸引力。近五年,新增城市人口15万人,城镇化率达58.83%。三是完善服务提质量。大力推进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住得下、生活好。近五年,新建义务教育学校9所,建成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26个,新建保障性住房3129套,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2.4亿元。
  二、提升城市品位,让旧城换新颜
  坚持以地级市的标准建设城区,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全面铺开,城市管理层级落实,塑造高品质城市质感,打造宜居城市。一是推进大完善。抢抓机场迁建、高铁新区等一批大项目落地恩施的机遇,推进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近五年,累计实施城市重点项目457个,完成投资372.7亿元,建成城市道路97公里。城市饮水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等建成投用,新(改)建农贸市场7个,新增停车泊位4000余个,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质。二是加快微更新。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以老旧小区改造为突破口,推动旧城改造,深入实施“拆围透绿、见缝插绿、裸土复绿”工程。近五年,累计投资约62.8亿元,完成8个棚户区、131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24个城市游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58%,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三是实行细管理。建立“城管委统筹、领导挂帅、单位包街、部门共管”的工作机制,突出建管并重,实施“寸建寸管”。深入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村改居”“大改小”,以城管平台为载体推动城市智慧化管理。组建23个社区治理“尖刀班”,参与基层治理、城市管理,以共建共创实现共治共享。
  三、推动产城融合,让潜力成实力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以产业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打造宜业城市。一是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大力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促进生产规模由小变大、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目前,以硒食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四大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达255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75亿元。“恩施玉露”品牌价值突破25亿元,恩施土豆荣膺“全国绿色农业十大最具影响力地标品牌”称号。二是提升城市经营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盘活闲置国有资产和土地资源,做强投融资平台,加强与国企、大型民企合作,实现投资建设一体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企业入驻、人才入城、资金入市。近五年,组建了恩施城投、福达产投、孺子牛等投融资平台,引进了中交二航局、湖北省交投等一批知名企业,累计投融资147.2亿元,有效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难题。三是提升对外吸附能力。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硒博会、茶博会、女儿会为载体,突出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推进对外开放,着力打造湖北省西向开放的重要窗口。近五年,新增国际国内航线15条,通航大中城市20多个;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6个,签约金额34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3578万美元。
  四、坚持绿色发展,让颜值有价值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在生态优先上作示范、在绿色发展上当标杆,打造宜游城市。一是生态筑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清江“十年禁渔”,加强“一江九水五库”系统治理,着力把绿色生态打造成为一大特色、一个品牌、一座富矿,奋力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城市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二是旅游搭台。以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样板为契机,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大力发展冬季游、夜间游、康养游、研学游等新兴业态,着力打造全国优质休闲康养基地、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目前,全市成功打造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4家,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三是文化唱戏。坚持以文化为“魂”,赓续城市历史和文脉,大力挖掘传承土苗文化、红色文化,有序推进武陵山土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打造鲜明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内涵,增强软实力。恩施傩戏、恩施扬琴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单位名单,认定国家级传承人4人、省级传承人10人,荣获“中国土家族女儿会文化之乡”称号。■
  
(作者系中共恩施市委副书记、恩施市人民政府市长)

建设最美土家旅居县城

(发布时间:2022-08-01)

中共长阳县委 长阳县人民政府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中下游,是鄂西南山区进入江汉平原的重要咽喉,是西进四川、重庆、恩施的必经之地。县域面积3420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46个行政村,人口38万,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占65%,城镇化率仅37.8%。2021年以来,长阳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省委和宜昌市委部署要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实施“大县城大交通”战略,全力打造“山水优势、土家特色、文旅功能、低碳智慧”的中国最美土家旅居县城,2021年城镇化率提升1.82%,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一、筑牢三大体系,为城市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构建组织领导体系。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产业美、生活美”编制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的大县城品质提升攻坚指挥部。构建1个指挥部、26个相关部门、11个乡镇、154个行政村(社区)责任体系,对县城品质提升工作统一指挥、协同推动,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完善工作推进体系。按照“整体联动、属地负责”的原则和“项目化、清单化、时序化”的标准,制定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项目清单10项26条,逐条逐项进行分解,县级领导全员上阵,分别领单推进落实,确保行动方案全覆盖。不断强化资金保障,财政部门将县城品质提升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年度预算,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和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盘活国有资产,有序腾退城区低效用地,城区土地出让收益的50%用于县城品质提升工作。三是建立监督考核体系。全面督办工作质效,将县城品质提升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由县委督查室负责,对县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办。紧盯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加强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用铁的纪律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二、聚焦群众需求,为城市做好体检
  一是主动争取惠民生。长阳县委、县政府深知医治“城市病”的重要性,在省住建厅明确宜昌为省级城市体检试点后,主动向上争取,成功纳入全市2021年度城市体检试点县范围。城市体检指标选取重点放在城区建设与居民生活刚需,以反映人民的声音、落实群众诉求为出发点,力争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二是立足实际定指标。按照以人为中心的县城建设思路,采用“书记社区夜话”等多种形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与社区干部、居民话政策、听民意、解难题。围绕住建部提出的8个方面全网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收到有效问卷2638份,结合我县实际进行优化调整,移除5项指标,增加6项特色指标,整体形成了“60+6”的指标体系。三是精准体检找症结。斥资200万元,委托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开展城市体检,为城区的“身体现状”定制“体检单”。围绕城市体检8个方面66项指标,结合长阳实际提出了土家文化场所数量、特色风貌街区数量、具有土家建筑风格元素的楼栋数量等3个特色指标建议。在全市率先完成体检报告,精准“诊断出”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建筑风貌、停车设施4个方面共计22项问题。
  三、坚持高质量发展,为城市提升出实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厘清发展思路。按照“规划引领、扬长补短”原则,长阳着力规划“大县城”,地上地下同绘图、同规划,补齐城市建设短板。聘请国内最了解土家族风俗的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院方明院长团队,制定了“土家县城”城市发展规划,绘制“地上图”。力争到202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每年增长5个百分点以上。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全面开展长阳城区地下管网综合排查,形成“地下图”,助力我县城区排洪能力将达到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30%以上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城市供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二是坚持交通引领,推动城市扩容。充分发挥交通的功能支撑作用,构建“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交通格局,着力构建城市外环、中环、内环交通网,形成“三纵三横”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和“五纵四横”干线公路网布局,实现80%的乡镇30分钟上高速,所有乡镇通国省道。争取整合资金15亿元,积极融入宜昌主城区,打通了28公里的宜长快速路,实现半小时到达宜昌城区。为实现跨江南拓,拓展城市骨架,迎接高铁“新时代”到来,筹集资金约20亿元,打通“龙五”一级路桥隧工程。三是城市品质提升,强化承载能力。牢固树立“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理念,出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采取“五降、五增、五提升”城市发展思路(降高度、降密度、降强度、降硬度、降幅度;增车位、增学位、增床位、增厕位、增品位;提升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提升土家特色、提升智慧管理),制定近期重点与远期提升的工作计划。近期重点开展美化城市街道空间、增补城市公共空间、优化城市道路系统、增补城市停车设施、补齐公共设施短板等5项工作,解决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远期逐步开展加强城市风貌管控、强化滨江空间整治、提升城市文化特色、推进自建房改造更新等4项工作,解决城市形象的提升问题。目前,正在推进优化城市交通、打造智慧城市、打造低碳城市等10项行动,已谋划75个城市品质提升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80亿元,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