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里的钱,影响兜里的钱

 hercules028 2023-05-24 发布于四川

1. 听音乐剧前,如果兜里放着的专门为买音乐剧的800块钱丢了,很多人就不会去看音乐剧了。但是如果是同样800块钱的购物卡丢了,大多数人还是会去看音乐剧。

——这就是“心理账户”,个人财富的每一块钱都应该是无差别的,但是因为我们把它放在了不同的心理账户,钱跟钱就不同了。

2. 如果你有0.001的概率感染了一种在一周内将无痛死亡的疾病,你最多愿意付多少钱将其治愈?又要最低支付给你多少钱,你才愿意去做志愿者?美国经济学家调研的结果是,前者人们出价200美元,而后者却高达10000美元。

——这就是“禀赋效应”。当你拥有某样东西后,你对这样东西的评价会高于你没有拥有它的时候。

3. 有一家自助餐厅规定,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50元,结果没人来了。后来,这家餐厅反过来把自助餐的价格提升50元,另立一条规定说,如果不浪费的人,奖励50元,结果客人得到奖励很开心,这家店也变成了一家现实中的网红店。

——这就是“损失厌恶”,虽然不浪费食物,作为客人付出的钱是一样的,但是损失会比收益更令人难受。

……

“心理账户”“禀赋效应”“损失厌恶”……行为经济学研究的是,稳定的心理机制对人经济决策的方方面面影响。这种心理机制会影响股票投资、商品交易、劳动供给、失业后找工作的决策,会影响到职业运动员在比赛时候的策略,甚至影响家庭暴力等等。

这是一门很有趣,也有现实意义的学问。

了解行为经济学,推荐一位大牛:理查德·塞勒。

塞勒是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而且是写书能畅销,投资能稳赚的诺奖得主(塞勒的基金公司比巴菲特基金近几年的投资增长率还要多),这样的实干家在大牛级象牙塔的经济学家中,可以说是寥若晨星。

诚挚推荐,理查德·塞勒“行为经济学”三部曲:《助推》《赢家的诅咒》《错误的行为》。他的书被认为是“行为经济学集大成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