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杏林微科普】带您正确认识灰指甲~

 新用户66139671 2023-05-24 发布于安徽
带您正确认识灰指甲





图片

生活中大家对灰指甲的认识有一些误区,导致治疗不及时、不正确,常见的延误病情的情况有以下几种:①很多患者在没有进行正确的诊断之前盲目轻信广告进行治疗。②单纯拔甲:部分患者认为拔除病甲后会长出健康的指甲.殊不知拔掉坏指甲只能清除掉指甲上面的真菌.甲床上的真菌并没有杀死.所以长出来的仍然会是病甲。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灰指甲,如果发现甲出现改变,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确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引起灰指甲的常见因素

①共用鞋袜:当正常指甲接触患者鞋袜时,其上可能有大量真菌孢子.长期捂脚后产生适宜温度、湿度 易造成真菌繁殖、感染。

②修甲、甲外伤等:修甲、甲外伤会导致甲屏障遭 到破坏,易于感染真菌。

③肢端循环差: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等肢端循环较差者。④免疫差: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比较容易患灰指甲。 

临床表现
1


浅表白斑型甲真菌病
    真菌直接从甲板表面侵入,位于甲板表浅层。甲板出现白色不透明、边缘清楚的斑或横沟,质地较松脆易碎,逐步扩大或融合。日久可变成黄白色。
2



远端侧位甲下型甲真菌病

   此型最常见。足趾甲更易感,感染始于甲周远端和侧缘的皮肤角质层,后延至甲床。甲板破坏以角化增生为主,表现为甲板色泽改变、质地松软和厚度增加,有时可见甲板和甲床分离。随着病情进展,可累及其他健甲,一般病程均较长。

3


近端甲下型甲真菌病

 真菌由近端甲小皮角质层入侵,多发于手指。表现为白斑和表面不平,呈营养不良甲外观,常伴甲沟炎。

4



甲板内型甲真菌病

   此型罕见,主要由苏丹毛癣菌引起,损害仅局限在甲板,不侵犯甲下,甲板呈白色或灰白色,表面高低不平,但很少缺失。

5


全甲毁损型甲真菌病

    全甲段损型甲真菌病,又称全甲营养不良型,由上述各型发展面来,累及全甲,可表现为全甲板受到侵蚀、破坏、脱落,甲床异常增厚。多见年长或易感因素者,治疗较困难。

6


念珠菌性甲床炎和甲沟炎

  念珠菌性甲床炎和甲沟炎近端和侧位甲皱襞的慢性炎症。常伴有甲沟炎,可有甲分离,也可有甲增厚,但不多见。甲皱襞的炎症呈轻度赔红色慢性肿胀,一般无化脓。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的患者可为全甲受累,常累及20个甲,甲板增厚,并伴有鹅口疮和皮肤损害。甲真菌病病程慢性,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如不治疗可迁延终生。

图片

灰指甲的治疗

1
中医外治

(1)复方土荆皮酊浸擦患甲,每日1,每次10分钟。用药前最好用刀刮除部分病(),隔日刮除1,连续用药3个月以上。

(2)仙花捣烂如泥,敷在患甲上,每日换药1,直至痊愈。

2
中成药

大蒜素胶囊:成人1次2粒,1日4次,儿童酌减。

3
西医外治

(1)拔甲或病甲清除术:除病甲可用40%尿素或20%尿素加10%水杨酸软膏封包,待甲板软化后再予除。一般很少单独应用,通常用于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和激光等联合治疗中。

(2)5%阿莫罗芬搽剂:推荐每周1次或2次外用,连续48;5%的患者在用药部位有轻微的不适,包括烧灼感、痒、发红、局部疼痛等,但可以耐受。

(3)8%环吡酮胺甲涂剂1个月隔天1次外用;2个月每周2次外用:3个月每周1次外用到治疗结束,一般疗程6个月以上。不良反应主要为涂药甲的邻近皮肤刺激,可自行恢复。

4
西医內治

(1)伊曲康唑推荐间歇冲击疗法,成人剂量每次200mg,每天2,餐后即服或餐时服用,连续服用1周、停药3周为1个疗程,总疗程一般手指甲2-3个疗程,足趾甲3-4个疗程。

(2)特比萘芬:推荐连续疗法,成人剂量每次250mg,每天1;疗程一般手指甲为6-9,足趾甲为12~16周。

(3)氟康唑:建议治疗剂量为每周150mg,顿服,持续6个月以上。

图片
影响灰指甲预后的因素
图片

①患者依从性及治疗的规律性:抗真菌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疗程才能彻底杀死病甲中的真菌.防止复发。

②甲的局部因素:感染的程度、病甲的厚度、广泛甲剥离、甲下条索状损害甲的生长速度等方面都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③全身状态及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及局部血液循环差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欠佳。

④遗传: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灰指甲反复感染的患者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⑤药物相互作用:患者服用的其他药物可能会对抗真菌药物疗效产生影响。

灰指甲的预防

勤换鞋袜,避免潮湿;不与别人共用鞋袜;切忌过度修甲.避免甲外伤;积极治疗足癣、手癣等;有糖尿病 、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灰指甲在生活中给人们造成或多或少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会影响健康,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