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寻访铧头嘴

 昵称45109175 2023-05-25 发布于浙江

铧头嘴,老人们常提起的地方,说我们是一百四十多年前从这里迁徙来的。不管怎样,得去看看这个起籍的地方。

夏日的天火辣辣的,热风吹佛着大地,人们热得汗流夹背,我兄弟五人顶着酷暑前行。在成都随便就餐后,乘私家车先到九襄镇。途中见一塑像群便停车参观。塑像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当时经过此地的情景:人背马驮运送丝绸到千里之外的印度,有套着草鞋穿着破旧马夹的中年汉子,也有胸挂小孩的妇女,还有柱着木杖的老者,他们背着沉重的丝绸艰难地向前挪动或用木杖顶着背[ bēi ]架就地小憩。此景此情,把前人生活的艰辛酸楚,以及交通不便带给人们生产生活和交易的巨大困难表现得淋漓尽致。

车又在崇山峻岭中盘旋,深山峡谷、湍急河流在视野中摇来晃去,蜿蜓盘山的柏油公路时而沿山而上,时而又顺山而下。到了一个叫泥巴山的地方,海拔2800米左右,山高谷深,风大雾浓,路险水哮。车行山腰,犹如空中揽车滑行。公路边摆放着桃子、苹果、梨子等水果,等待过往乘车人购买。这里盛产优质花椒,以此小有名气。风呼呼呼地在耳边作响,吹得衣服像小旗帜一般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使劲地飘扬。远处的山被浓雾笼罩着看不到山顶,深谷下面幽深的河水哗啦哗啦地流过不停,看见的只有和天际相连的延绵起伏的山峦和盘山的公路和行驶的车辆,以及峡谷里幽深恐怖的河水,让人觉得身在天际之中一般。下山后,才感到耳朵隐隐作痛,耳膜澎胀,说话听声不很正常。这是在海拨高的地方受气压的影响所致,没过多久又恢复了正常。如今,这里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已经被一条一万米的隧道所取代,它连续穿越三座大山后才重见天日。

那里的宗亲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带我们从宜东新街上的一条乡村公路往铧头嘴步行,沿公路走了二、三里路,便走小路上山。顺着水沟边行走一段路后,又沿田埂前行,然后过小溪,爬陡坡,穿越苞谷林一直往山上走。这里空气清新宜人,气候凉爽,吱了在不停地激情高歌欢迎我们,到处是绿油油的果树和农作物,桃子、苹果、梨子、核桃、花椒满山遍野,是一片纯天然的绿色世界。回首一瞧,宜东街坐落在流沙河上,四面环山,山青水秀,溪水长流。传说,当年唐僧到西天取经经过这条流沙河时,就在此收沙僧为徒的。

我们边走边聊,一路谈笑风生,不知不觉来到了铧头嘴半山腰。这天,老天还算作美,太阳不是很晒人,但由于一直是往山上走,大家都走得气喘吁吁,汗流夹背,便沿地休息。宗亲说,听前辈人讲,埋先祖坟这个地方,阴阳先生找了三座大山,一直碾到铧头嘴这个地方才找到好地。相传,仙葬这个先祖的时候,几班人马轮换,用三天时间往山上抬灵柩。仙葬这天,礼炮冲天,响彻云霄,送葬队伍浩浩荡荡,热闹非凡。传闻这天清溪县县长路过此地,曾下轿让道。更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在先祖行葬时,在此穴挖出了一对白鹤飞走了。风水先生说,120年后,这对白鹤将重返原地,这里会兴旺发达的。那时的何家是一个大家族,很团结和睦,三代人约有七八十人才分家自立门户。过去方圆几十里都将此传为佳话,现在都还有不少人在传颂着这段家和万事兴的感人故事。

几经周折,到了铧头嘴。从宜东街环山而上,约有8公里。崎岖小道蜿蜓而上,山高水长流,空气清新宜人,其间一条小溪顺山而下,溪水缓漫流入“流沙河”。整个铧头嘴上绿树成荫,庄稼地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们的祠堂、老屋基,还有先祖墓地座落其间。祠堂,现依稀可见当时建筑物基石,院内还有保存完好的祠堂雕刻石礅。据说,以前的祠堂热闹非凡,每年都有很多人前来祠堂烧香换水,祭祀叩拜。老屋基却是左侧半山腰一礅大圆石下面的杂草坪地。遗址尚有一米高左右的石墙和明显的石窗户,被花草树叶荆剌覆盖着,一棵树杆直径约30公分的核桃树挺立着。据说,当时屋基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六畜满圈。后因地势险要,常有被大雨(水)冲垮的危险,于建国后不久搬走。

来到一先祖墓前,只见山青水秀,绿树成荫,碧水环绕,前有高阜入云,后有山岗似青龙蜿蜓流动。

在一块绿油油的庄稼地里,有一棵上百年的核桃树,树杆直径约1.5米,高10米左右,枝叶茂盛,郁郁葱葱,挺拔参天。据说,在过去,先祖的后裔在清明节来扫墓时,都要在此核桃树下聚集,大摆宴席把酒滔滔,以祭奠先祖之亡灵,当地人称之为“何家清明核桃树”。 微风吹来,树叶间相撞发出悦耳的声音,好像听到她在诉说着悠久的历史和凄美感人的故事……

宜东街对面住有好几十家何姓。这天是赶场,只见人头攒动,熙熙嚷嚷,甚是热闹。宜东街因四面环山,流沙河流经此地带来了较快的发展,当代人所需东西应有尽有,是周边群众赶集的地方。我们通过流沙河面上的一座石桥,来到一条二级公路上,又拐进玉米地里的小路,走过几家房,穿过几块地,看了几所坟,问了几个人。我们向一位年轻媳妇打听,并说明来意,她脱口而出了排行字辈,我们赞叹又感到惊讶,她带路来到一世祖墓前。只见前方有高阜如夕阳,后有山岗似腾龙跃海;墓前可见流沙河水潺潺流淌,左右砂秀水丽,绿树成荫,形成一条碧绿玉带环绕于墓。

太阳西下,落日的霞光点缀了天边。 我们去拜访了一位年高的宗亲。他刚从外面掌坛做道场回来,显然是熬了夜,精神不振,很有倦意。他瘦高个子,瓜子脸,头发不很茂盛,但有点长,后面还别拘一格地扎着个小辫子,有点像搞艺术的人,他虽然有87岁高龄了,但声音宏亮,说话条理清楚,有思维逻辑。虽有“元老”权威自居之感,但还是很随和,很真诚,风趣乐观,有亲切感。他向我们讲叙了迁徙的原由和家族的发展变化。大家欢聚一堂,畅所欲言,讲叙家史,共诉亲情,其乐融融。

 

在本平台发布的作品,在腾讯【企鹅号】【喜马拉雅】【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