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快,心里慌,心中烦!来学这张方子,滋阴宁心,稳住心跳|地黄丸|滋阴|知柏|配伍|阴虚 一些人经常感觉到的心脏异常——说不准什么时候,忽然心跳加快,心慌心悸,心中烦乱。之所以谈这个,也是由于很多读者,在后台向我的提问。好。现在,我给你讲一个,在业内为人熟知的案例。我不敢说,它一定符合某些人的情况,或者说适合大多数人来参考。我只能说,它体现了当下相当一部分患者,切实存在的问题,因此很有代表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是25岁,很年轻。 什么毛病呢?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因为工作过于繁忙所致吧,她忽然感觉到心中不宁,心脏乱跳,特别心烦,夜里睡不好觉,多梦。 尤其是最近这三天,她明显感觉到心脏加快,而且晚上有梦交。 这让她非常不安,连忙到医院检查。结果,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心跳,每分钟92次。 后来,此人决意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数,舌质红。细问得知,平日小便发黄。患者自述,自己从小就容易着急上火,这和她的母亲特别像。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生地24克,茯苓15克,枣皮12克,泽泻9克,黄柏9克,知母9克,玄参15克,丹参24克,五味子6克,远志6克,麦冬15克,枣仁12克。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令患者意想不到的是,一剂下去,当晚就没再梦交。两剂下去,患者心悸心慌,心中乱跳的感受基本消失。再一量,发现心率降为每分钟76次。 医家这时候说,可以停药了,但是今后要服六味地黄丸来善后。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4年的《陕西中医》上。 这个医案,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很多讲授中医内科学的教员,都在课堂上引用过它。引用它的原因,一是它简单典型,容易理解又说明问题,二是所用的方药,中规中矩,值得模仿借鉴。 我来给你讲讲这背后的道理。 你看,这个女患者的主诉,是自觉心慌,心跳乱,检测得治心律不齐。心率每分钟90多下。 现在的问题是,患者的心,为啥跳得这么厉害。 我跟你说,你一定听说过“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句话吧?蚂蚁为啥不得安生,团团转呀?因为它们热呀,受不了。 同样道理,我们的心,为啥跳得不规律啊?因为它也热呀。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 心中的热,从哪里来?我告诉你啊,是源于心阴虚。 你看此人,就诊当时,脉象细数,舌质红,三天来还梦交(即梦中与男子欢和)。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肾阴不足,对不对?舌脉之象,不用多说了,体现阴虚的问题。肾主生殖。肝肾阴虚,龙雷之火不得收敛,所以梦交。 肾阴不足,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心阴不得接济。心阴,离不开肾水的滋润啊。肾水难济于心,所以心阴不足,心中就有虚热。虚热烧起来,患者就会心神不安,出现心悸不宁、心跳不规律、少寐多梦、心烦无力等现象。 心,和小肠相表里。心阴虚,有虚火,火下移小肠,所以患者小便就不可避免地发黄。 按说,患者当时才25岁。25岁,那正是水灵灵的大丫头啊,怎么会弄成这样呢?这还是考虑遗传体质因素。人家患者不说了吗,她的的性格体质和母亲很像,从小就容易着急上火。 好了,分析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患者的问题,出在素体阴虚,因故又不耐烦劳,导致阴虚火旺、心阴失养、心神不安。治疗的思路,无外乎滋补肾阴、清降相火、养心安神。 来看看当时医家开的配伍—— 生地24克,茯苓15克,枣皮12克,泽泻9克,黄柏9克,知母9克,玄参15克,丹参24克,五味子6克,远志6克,麦冬15克,枣仁12克。 这配伍,其实是知柏地黄丸和天王补心丹的 我们一点点分析吧。 生地、枣皮,用于滋补肾阴。泽泻和茯苓,用于泄浊。知母和黄柏,用于滋阴降火。这里,取的是知柏地黄丸的意思。玄参和麦冬,用于滋阴清热。其中玄参善补肾阴,麦冬善补心阴。丹参,清心热,安心神。酸枣仁,养心安神。远志和五味子,安神益智。这里头,取的是天王补心丹的意思。 知柏地黄丸,主要的意图在于滋补肾阴,清相火。天王补心丹的意图,主要在于滋阴安心神,两者配合,恰好满足患者的需求。 所以说,这是利用天王补心丹和知柏地黄丸,一起治疗疾病的例子。 其实,类似这种素体阴虚,结果导致心阴不足、心神不安的人情况很多见。患者还常常以女性居多。表现出来,主要是心律不齐,心烦心悸,心慌心乱跳,心跳过快,白天看哪儿都不顺眼,晚上咋睡也睡不着。舌红少苔,脉细数。发病的年龄,多在中年以后。年轻人也有,但较为少见。 这个情况的发生,提示我们要滋阴安神。中医有很多办法来实现它。知柏地黄丸和天王补心丹联用,算是一个路子。文老师个人认为,医案里的配伍,很有可取之处。非专业读者,你了解以后,最好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医者同道,咱们就多多学习和体会吧。 其实,中医这个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比如说上述谈及的病情,忽一下拿出来,我们可能有些发蒙。但是若静下心来仔细体会,你发现,问题又十分简单。这就要看我们的脑子里,是否建立起这样的思维,有没有这样的中医知识结构。文老师之所以撰写这么多科普文说,目的就在于让更多人,在脑海中建立这样的知识结构,树立起这样的中医思维。我想,这是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的事情。 分享养心脏的方子!化解夜间心痛、出汗、手脚心热,送给老人我想和你说说,阴虚型的心痛。确切一点讲,就是阴虚型的冠心病、心绞痛。 这是一个非常多见的疾病,困扰了不知道多少老年人、中老年人。 来看一张真实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医案记载姓齐,当时年纪不大,不到50岁。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经常感觉胸闷不适,左侧心痛。尤其是到了晚上,感觉最为明显。所以,每次到夜幕降临的时候,他都感觉如临大敌。 这个人,其实是个老病号了,很早之前就被诊断过心绞痛。 另外,这个人还有一身别的毛病。比如说,大便从来都是干的,有的时候甚至便秘,拉不出来。小便,从来都是黄的。 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容易出汗,手脚心发热,弄得他十分难受。大冬天的,他也要把脚放在外面。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心脏好受点,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呢?患者后来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舌暗红而少苔,脉象偏细,而且结代。啥叫结代啊?说白了,就是心脏跳得不规律,跳一阵歇一阵,没啥规律。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炙甘草30克,生地、紫石英、鸡血藤、丹参各24克,麦冬和枣仁各18克,阿胶(烊化)、火麻仁、瓜蒌壳各9克,五味子6克,郁金12克。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7剂以后,胸痛现象大有好转,而且大便开始变软。不过到了晚上,依然会盗汗。 这时候,原方中的火麻仁去掉,加冬桑叶6克,龟板(先煎)24克,又投10剂。 10剂药用完,患者诸症悉平,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我给你复述了一下。此案,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的《阴虚证治》里头。我认为,此案非常有代表性,体现出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抄录在案,今天和你分享。 首先,我们得知道,这个患者的问题,在于心阴不足。 其实,岂止是心脏啊。我们人体内的各个脏腑,要想正常发挥功能,都离不开阴阳二气的协调合作。心脏,作为阳脏,有十分明显的阳热之性。因此,心阴作为制衡心阳的一种力量,就显得格外珍贵。如果心阴不足,心脏的各种问题,就随之而来。 你看上头医案里这个患者,显然是一派阴虚之象。 大便干,小便黄,手足心发热,舌红,舌少苔……所有这些,都是阴虚之象。一身阴虚,其心阴必然不足。故而,我们可以断定,患者属于阴虚心痛。 心痛者,类似如今的冠心病、心绞痛。 这个时候怎么办?滋养心阴。心中阴血足,心脉才会重新充盈、畅通起来。 我们看看当时医家开的配伍—— 炙甘草30克,生地、紫石英、鸡血藤、丹参各24克,麦冬和枣仁各18克,阿胶(烊化)、火麻仁、瓜蒌壳各9克,五味子6克,郁金12克。 这里头,其实是古方炙甘草汤的加减。 其中,生地、鸡血藤、丹参、阿胶、枣仁,五味子,都可以滋补心阴心血。 紫石英,重镇安神。瓜蒌壳,畅行心气。郁金,用于疏肝活血。炙甘草,可以补益心气。 如此一来,就起到了养阴复脉的功效。 所以,这就是以炙甘草汤加减,治疗阴虚心痛的案例,十分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其实,心阴不足所致的胸痹、心痛,这个在中医心内科证治里头,是很常见的类型。患者主要表现,我说一下,就是脉象不整齐,或者脉细数,舌红少津,或者舌苔薄而剥脱。这类人往往大便干,小便黄,脸色发红,口干盗汗,心痛常常在夜间加重,白天也可以出现,睡觉爱盗汗,手脚心爱发热。这类人的心痛,有时候呈现灼痛感。 对这类人,除了炙甘草汤可以应对外,天王补心丹和生脉散的合方,也能用。比如说,西洋参30克,玄参、茯苓、丹参各20克,麦冬、五味子各15克,远志、桔梗、当归、柏子仁、枣仁各12克。这些都是常见配伍,我写出来,供大家揣摩。 总之,滋补心脏阴血,从而改善心阴虚型的心痛,这是中医人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此篇文说,对专业朋友而言,就当是温故知新了吧。对于有此类困扰的非专业读者朋友,就是一个借鉴、提醒和科普。作为患者,不要盲目地按图索骥、抓药试吃,而是应该去看中医,用最适合自己的办法来应对。文老师上文所讲的,仅仅是业内经验,供你参考罢了。张仲景留下一张方,帮你“清心寡欲”!巧治前列腺炎,请学习 好多年前,我闻听西方一位哲学家说,人死后,一定会到天堂里去,无一例外。 那么,难道就没有地狱吗? 哲学家说,有啊,人间就是地狱。这话,琢磨起来,有一些意思。 人间,为何是地狱?答案在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欲望驱使。 合理的欲望,是生活的动力。 而难以驾驭的欲望,就成了痛苦的缘由。 无尽的欲望,成就了无尽的痛苦。我们为欲望所累,渐渐劳伤心神,耗伤气血,阴阳失衡,神魂皆乱。接下来,自然是百病丛生。 所以我说,寡欲者寿。 我在从前跟师学习到时候,就遇上过这么一个小伙子。 他当时很年轻,才20多岁。什么毛病呢?就是结婚后发现自己有血精的现象。其实,这个现象早就有了。原因就是他年少时多欲,误犯自渎。从那个时候开始,问题就已经出现。但是,症状尚轻。 他自知此事不好。但是大欲频生,屡禁不止。 结果,婚后,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吓人的时候,流血十多毫升。 带着惊恐,他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炎。 怎么办?经人介绍,他找我老师寻求治疗。 刻诊,见舌红少苔,脉细数,手脚心都发热,小便的时候颜色发黄,而且尿道涩痛,腰膝酸困,耳鸣时作,心烦多梦,身体常常感觉到倦怠无力。由于夜里睡眠不好,所以白天总是迷迷糊糊的,精神恍惚。 更要命的是,即便如此,他还是大欲频作,似万千鬼手,撕扯他的心智和神魄。 怎么办?我老师经过琢磨,写了一张配伍,但见—— 黄连20克,黄芩10克,阿胶(烊化)30克,鸡子黄2枚,白芍、栀子、金樱子各15克。其他药材水煎,鸡子黄搅匀冲服。 结果,药用5剂之后,患者心中略感清净,睡眠渐好,手心不再燥热。连用20剂以后,诸证悉平,生活恢复正常。患者自述,自己似乎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自在过。脑海中多欲多思之感没有了,不再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冒出来。总之,算是“解脱”了。 这张医案,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现在,我先简单把这背后的道理,给你说一说。 这个患者的问题,是典型的血精症,属前列腺炎所致。中医来分析,就是心火亢盛,肾阴不足,火伤络脉,瘀精败血被热邪所迫而出。 什么意思呢?你看这人的舌脉,舌红少苔, 脉象细数,这是典型的肾阴不足、心火偏亢的表现。舌红,说明有热。阴虚,说明少苔。脉细,说明阴血亏虚,脉数说明虚热内扰。心经走手心,肾经走足心,所以心肾阴虚有火,手脚心就发热。心神为火热之邪所扰,于是睡眠不安、心烦意乱。肾阴不足,耳窍失养,所以耳鸣。肾气不足,全身乏力。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于是热邪迫使大欲频频发作,满脑子乱七八糟的想法,难以自制。 这时候怎么办?很简单,就是上清心火,下滋肾阴。 我老师选用的方剂,中医人一看就懂,它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介绍的黄连阿胶汤。 这个方子,我已经记不住,是第多少次来介绍了。它的基本组成,就是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阿胶。这里头,黄连和黄芩负责清心火。阿胶和芍药负责养肾阴。鸡子黄,上能清心安神,下能滋补肾阴。 所以说,这个配伍,是治疗心火旺,肾阴虚,心肾不交的常用方。我老师用在这里,恰好对症。在这个基础上,配栀子清火,配金樱子固摄精关。问题才得以解决。 说起来,张仲景的这个黄连阿胶汤,算得上是真正的,帮助人们“清心寡欲”的方子。你看,中国人造这个词汇——清心寡欲。寡欲之前,有清心二字。你不清心,就没办法寡欲。清心,就是在清心火啊。人的欲望为什么多?为什么会焦虑、急躁、贪恋、神不守舍?原因在于有心火。心的阳热之性,太大了。这就好比东北的火炕,火太旺了,人在上头就没法呆。 张仲景看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创制黄连阿胶汤,上清心火,下补肾阴,使得肾阴上济于心。于是,心中阴阳平衡,人就安好无事了。 这方子,是后世常用的。我老师用此方治疗前列腺炎,这办法也是业界早已有之。 最后,我想回到开篇说的话——寡欲者寿。摆脱不必要的欲望,不受浴火的控制,我们会得到更多的宁静和安然。这里就包括两性之欲、金钱之欲、权位之欲、口腹之欲等等。宁静安然,我们就气血平和,我们就阴平阳秘,我们人体中固有的规律和功能,才会顺畅地展开。如此,才是真正的逍遥自在。否则的话,我们和生活在地狱,又有何差别呢? “更年期失眠”的方子,帮女人少受苦,请收好我觉得,这是对做医的人,最高的褒奖和鞭策。 尽管,我距离这样的境界还差得远 ,但是我愿意朝这个方向努力。为此,我不断把自己这些年收集、使用和研究过的验方、验案,解读发表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 尽管说,这样做不能替代真正的诊疗行为,但是,我可以给读者以希望,也可以让中医的同行们得到一点信息,提高临证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借机传播中医学的精髓。 于是,我就一路坚持了下来。 现在,我就给你说说,一张用于改善更年期综合征,尤其是表现为失眠烦躁现象的配伍。来,你看一下吧。 桑葚15克,白芍12克,郁金10克,炒枣仁12克,煅石决明15克,刺蒺藜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这个配伍,不是我自己琢磨的。他的创制者,是我国著名中医临床家欧阳锜。 对这个名字,可能有人比较陌生。其实,他是我国湖南省的中医药名家,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老人家在中医内科和中医辨证理论研究方面有突出业绩。老早年,有一套研究文献,对中国百年来的中医名家临床经验进行了汇总,取百名大家而分别记录。欧阳老先生的经验,独自编册来论述,可见其分量。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配伍呢? 还是那句话——医者父母心。 我记得有一回,我见到一个女性患者,年47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晚上睡不着觉,常常在半夜起来哭。 来找我的时候,都哭了三四天了。 原来,这女子自幼生得美丽,不乏追求者。后来,几经波折,她情感失意,嫁给了现任的丈夫。 但是,结婚以后,她发现丈夫出轨,而且行为多有不端,甚至有家暴行为。为此,她苦劝无果,只能逆来顺受。 本来,她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希望女儿将来可以好起来。可是没成想,女儿也性格叛逆,不服母亲管教,随便结识了一个男孩子,随人家到异地打工了。前不久,电话打来,人家在那边生下孩子,并明确拒绝母亲来探望。 就这样,诸多不顺,加上对孩子的牵挂,让47岁的她难以释怀。所以最近这段时间,心中苦闷、烦躁、易怒,白天的时候头晕眼胀,心悸心慌,晚上的时候失眠多梦,口苦口干。夜里难眠之际,想到这半生的经历,真真感觉到愁苦满怀,无处释放,于是只能掩面而泣。 听她的哭诉,我心里也跟着不好受。虽然我是个男性,但是面对婚姻中的不幸,我也能理解。 我仔细检查,发现她舌红苔薄黄,脉弦,于是把上面的配伍写给她,即桑椹、白芍、郁金、枣仁、煅石决明、刺蒺藜、甘草。 结果,患者药用4剂,当晚安睡5小时。此后,日益觉得神清气爽,睡眠规律。我见症状好转,就建议她到外头旅游一次。旅游期间,可以停药。旅游回来,若状态依然良好,今后就不吃药了。 后来,她按我说的做,去了云南。从那以后,这个人果然停药了,身心状态良好。 其实,这个女子的问题比较简单,也很典型,属于人到中年,肝肾阴虚,阴血不足,加上肝郁气滞,导致肝阳上亢,阳动而生风。简单来解释,就是她这个年龄,容易肝肾阴虚,肝中阴血不足。肝血不养肝体,再加上诸事不顺,所以肝郁气滞。肝郁日久则化火。肝阴不足则肝阳偏亢。两者结合在一起,使得肝风内动。头晕眼胀为虚风内动之象。烦躁易怒,乃肝郁化火之象。心悸不安,失眠多梦,乃肝魂不藏之象。口苦,乃肝胆气滞,胆气上逆之象。当然,这里头最让她受不了的,还是睡眠质量下降的问题。 这时候怎么办?欧阳老先生的配伍虽然只有七味药,但是立法非常明晰。桑葚和白芍,滋养肝肾之阴,改善肝肾阴虚这个病根儿。郁金去火疏肝,配白芍一起调肝清烦热。石决明镇肝熄风,刺蒺藜疏肝祛风。两者配合,则肝风可平。枣仁养心肝之血,令肝魂随肝血而藏。因此,总体来说,这就是滋补肝阴、疏肝柔肝、清热祛风、平抑肝阳的配伍,十分周正。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和借鉴,也供杏林同行来借鉴。这里头药味较少,便于掌握,而且立法思路十分清楚。辨证要点,我再说一遍,就是头晕眼胀、烦躁易怒、心悸不宁、失眠多梦、口苦咽干、脉弦舌苔薄黄,舌质偏红。年龄,多在四五十岁的样子。非专业人士,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我真心的希望,我的这点文字,能帮助一些女性平安度过更年期,摆脱心中不平之事。这不但对患者有益,更对整个家庭有益。 医者一片父母心,只盼天下少疾苦。 好了,就说这么多。 国医圣手治失眠,爱开小方子!五味药,环环相扣,值得揣摩有的时候,你越是学习,越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越容易感觉到自己的不足。 比如说吧,现在有很多中医同行,开方子喜欢开大的,复杂的。觉得要是药味少了,显得自己没水平。 实,真正大家用药,那是非常精简的。用药如用兵。兵,贵在精,而不在多!对前辈这样的经验,我们后辈人要潜心学习,不要动辄开大方。 我给你讲一个例子吧。 故事的主人公,姓姜,乃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他1908年出生,1992年去世,江苏人,为中医生理学、中医诊断学、中医病理学等中医现代学科的奠基人。 有一回啊,姜师接待一个患者,女,35岁,失眠。 失眠多久了?至少三个月了。三个月以来啊,烦躁难眠,最多只能睡两个小时。整个人心悸不安,白天昏昏欲睡,晚上却睡不着。舌尖红,脉象弦细。 当时,这患者的状态濒于崩溃。因为在此之前,她用了不少医生开的汤药,效果不好。患者觉得,再这样下去,活着就是一种折磨,还不如死去。 姜师见此情景,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写了一张配伍—— 黄连3克,肉桂1.5克,阿胶(烊化)9克,白芍9克,生地9克。一共七剂。 患者一看,不高兴了。因为在她看来,自己的病十分严重。别的中医,开了那么多药,处方便签上都写满了。你这可倒好,就这么五味药,而且药量特别轻,是不是在糊弄我? 姜师笑答:“药在精,不在多。弱兵三千,打不过精兵一百。你放心用吧”。 结果怎么样?患者用了七剂,睡眠质量大为改善。再用七剂,彻底康复。 这是怎么回事啊?我给你从头说一说。 这个女患者的问题,其实在于心火上炎、心肾不交。 什么意思啊?就是说,她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所以心火偏亢,导致失眠。她的心和肾之间,失去了协调工作的能力。其中,心火上炎,犯于舌面,所以舌边尖红。肾阴不足,则脉道偏细。阴虚有火,则脉象偏弦。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第一,要把心火降下来。第二,把肾阴补进去。第三,引导肾阴向上去接济于心,使得心阳不再偏亢。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医里头有太多的配伍和方药了。但是正如前面所说,用药贵在精,而不在多。姜师遵这样的理念,只用了五味药。它其实是交泰丸和黄连阿胶汤的合方。 具体说,黄连负责清心火。阿胶和生地负责滋补肾阴。肉桂温阳,鼓舞肾水向上升发,接济于心,使得心肾相交。白芍在这里头,配黄连则起到降泄去火之能。配阿胶和生地则能增加养阴之效。它是多面手。 你看,这个配伍,区区五味药,没有半句废话,干净利索。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参考、借鉴。 其实啊,现在的很多人失眠,原因属于心肾不交的有很多。肾阴亏于下,心火炎于上。这个现象很普遍啊。医案里的配伍,很有代表性。我建议您收藏,日后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科学辩证应用。 其次,我想让读者知道,真正的中医大家治病,绝不会以开大方子为荣。现在有很多医疗广告,动辄炫耀,说这个产品里头有很多很多味传统中药。其实,你要多就是好事儿吗?未必吧!药不对症,再多的药,都是毒药。对不对?对此,我们要好好理解和感受。 好了。就说这么多。 心不睡,人就不睡!张仲景千年“睡心方”,治心火失眠、稍睡即醒展示中医魅力,科普中医文化,宣扬国医精神。 这是我的责任和初心。从始至终,未曾改变。今天,我想跟你聊聊,中医是如何应对心火失眠的。 啥叫心火失眠?我把它归纳成几点: 舌红少苔,脉象滑数,心慌心烦、入睡困难、稍睡即醒,手脚心热。 这么说,你可能不明白。来,我给你举个例子。 我前几年集中研读国医大师关于失眠证治的医案时,特别收藏和学习了张琪大师的一张医案。 张师,1922年出生,2019年去世,河北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曾是中医肾病治疗领域的权威。 有一次,张师接待一个患者。 这个人是男性,当时才32岁,很年轻。但是,这个人自幼心思细腻,性格相对内向。在遇到压力困阻的时候,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就诊前两个月,由于情感和工作问题的多重影响,他开始夜不能寐,而且逐渐加重。到就医之前,此人几乎夜夜通宵不寐,而且伴随手脚心发热的现象。有的时候,好不容易出现一些睡意,刚打个盹儿,立刻就醒了。然后,就彻夜不眠。 安眠药,吃了。中医的安神中成药,也吃了。无效。 等到求张师诊治的时候,整个人已经面色憔悴,两只眼睛无神,完全不像30出头的人,而更像是行将就木之人。 刻诊,见舌红无苔,舌面光亮,脉象弦滑而数。 这时候,张师开了一张方子。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 黄连10克,黄芩10克,阿胶15克(冲),白芍15克,生地20克,玄参20克,生代赭石30克,珍珠母30克,五味子15克,酸枣仁20克,夜交藤30克,甘草10克,鸡子黄1枚(冲)。 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12剂之后,心烦之感大大减轻,可以入睡4小时左右。效不更方,继续用。 再用6剂,晚上能睡6小时左右。这时候,继续用,加茯苓15克。 药用6剂之后,晚上能睡七八个小时,脉象已经和缓,舌苔薄白,舌质转为正常。 这个医案,非常简单。但是里头的理法方药,却值得我们来体会。 其实,这个人的问题,就是典型心火亢盛、心肾不交。属于心火所致失眠的典型代表。 你看啊,这个人,舌红少苔,舌质光亮。这说明啥?有心火。舌为心之苗。心火旺,舌就红。心火灼烧之际,阴津受伤,不能上潮舌面,于是少苔。脉滑数,乃是有热。心神为心火所扰,所以难眠,稍微睡一下就醒了。 这个人,手脚心发热。朋友们,你记住,手脚心发热,往往考虑提示心肾阴虚。心经,走掌心啊。心阴不足,心火亢盛,所以手心发热。心阴不足,灼伤肾阴。肾阴亏虚,则肾经有热。肾经走脚心啊。所以这时候,人的脚心也会发热。 能形成这个状态的人,往往是心思细腻,负担较重、多思多虑之人。这样的人,要么别合计事儿,要么就是爱钻牛角尖,进去之后出不来。越想,越着急。越急,越上火。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清心火、滋心阴、安心神。 现在,你看看张师上头的配伍,就明了了—— 黄连10克,黄芩10克,阿胶15克(冲),白芍15克,生地20克,玄参20克,生代赭石30克,珍珠母30克,五味子15克,酸枣仁20克,夜交藤30克,甘草10克,鸡子黄1枚(冲)。 你不是心阴不足吗?行,用生地和玄参来滋补心阴。你不是心神不安吗?行,用夜交藤、酸枣仁、五味子安心神。珍珠母和代赭石重镇安神,更让你心中有底。 这些,不是重点。我重点要说的,是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这几味药。 这个配伍,您记住,取自《伤寒论》里头的黄连阿胶汤。它是张仲景为我们后人留下的睡心方,专治心火亢盛所致的失眠。我以前在文章中没少谈过,不知道你记住了没有。 这个配伍,黄连、黄芩清火,白芍柔肝敛阴,阿胶养心肾阴血,鸡子黄安神滋阴。可以说,这是中医治疗心阴不足,阴虚火旺、神志不宁的基本方、常用方,中医人没有不会用的。 但是,临证的时候,单纯这么用,往往力有不及。怎么办?加点重镇安神之品,比如夜交藤、生地、代赭石等等。这就可以加强效果。上文里张师的用药意图,就体现这个思路。 说起来,这个黄连阿胶汤,也是中医里头的宝贝,是安神剂里的一颗明珠。祖祖辈辈的中医人,用这个东西,不知道帮助多少人重回梦乡。它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有功的。我们应该记住它、学习它、体会它。 当然了,失眠的原因,千千万万,不能拿来一个,就用黄连阿胶汤配伍,而是要辨证施治。有些人失眠,源于痰热,源于痰浊扰神,上蒙清窍,还有的源于脾胃不和。这时候,你用滋阴清热之法,是不合适的,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文中配伍,非专业读者,还是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一旦用反了,用错了,好药就变成毒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