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学校教师文化建设的思考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5-25 发布于浙江

学校教师文化是教师群体生存状态及生活方式,表现为教师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情感倾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在学校生活中,教师文化具有主流文化、理性文化、高雅文化的特点,它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学校文化的中流砥柱。

教师文化集中反映在教育教学行为之中。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既关注管理者对教学的要求,着意将这些要求加以贯彻和落实,也关注学生现有的身心状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关注自身教学的既定风格,用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文化中,师生关系、教师角色、教师行为等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教师和教学文化是教师在学校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特殊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它体现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职业意识、态度倾向和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等,其核心是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其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行为模式。

由于教师在教师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主体,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关键性的组成部分;由于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中对学校目标达成和学生成长影响最大的文化因子。教师文化与教学文化是最紧密地结合、相互渗透的文化,很难在实践中作出明确的区分,所以一般地我们都把它们作为同一种文化――教师文化来看待的。

教师和教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对学校文化建设起着引导方向、榜样示范、选择整合外来文化的功能,优秀的教师文化形成,对于学校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

现代教育和学校需要的是合作、分享、开放、学习型的教师文化,和谐的学校文化需要的是以追求和谐为灵魂的教学文化。在培育这种教师和教学文化中我们的做法是:

一、培育合作、开放、分享为特征的和谐校园人际关系

合作、开放、分享的教师文化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文化。为此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努力为教师提供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上的保障,为教师一起学习、探究问题,分享经验创造机会。

在学校中建立的师徒挂钩模式、团队评价制度、循环跟进教研制度就是有效地促进合作型教师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师徒挂钩模式促进了优秀教师和青年教师间的经验和教育智慧的共享;团队评价制度强化了个体对集体的关注,促进了在教学实践中团队内部的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氛围的形成;循环跟进教研制度提供了一个教师之间充分交流和互动、对话和讨论,从而达成教学共识和共享。这些制度和实践措施,促进了教师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形成了学校和谐的教师间的人际关系。

二、培养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群体

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素养发展教育和终生教育都要求教师角色的变革,要求教师成为具有终生学习意识的学习型的人才,要求教师注重反思,重视研究,成为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为此我们应当着力培养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群体,应当在学校建立教师队伍整体、持续优化工程,构建“在研究中培训,在培训中研究”为特征的校本培训制度,建立实践、研究、培训合一的教学研究操作模式,搭建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平台。这种培训和工作机制一旦形成,能推动教师学习力的增长,自我超越意识的提升,团队精神的增强,促进反思型、研究型、和谐的教师群体的形成,构建起了学习型的学校团队。

和谐的学习型团队的形成,可强化团队的共同愿景,增进教研组、年级组的凝聚力,提高了个体的归属感、安全感和职业幸福感;有篮球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共享经验、共创智慧成果,焕发团队的活力,促进个体与团队的共同成长。

三、追求和谐为魂的高品质教学模式

和谐为魂的教学,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自己最具潜力的方向追求卓越发展,激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提升生活品质的动力。

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应该实施差异性教育,分层教学,建立扬长教育、特长特教机制,为学生全面地、有差异地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努力追求“基础扎实、个性优化、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高品质的学校教育。确立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完善、推广学生主动学习的差异教学课堂模式。依托和谐的课堂,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教与学的和谐,从而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实施和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有四个基本的要求:

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课程生成观念,课程不是先定的,而是在师生的探索和互动过程中生成的;重视生活教育理念,要让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关注生命教育思想,教与学的过程是师生增进生命体验,共同成长的过程。

做到四个结合:教与学的结合,注重学法指导,教法要为学法服务;发展智能与优化非智力因素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注重因材施教,对有特长的学生要特长特教,鼓励学生冒尖;教学与教研结合,以教研指导教学,提升学校教学品质。

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由重视知识传授转向重视学习能力的养成,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由重视结果转向注重过程,强调在“感知--分析--提炼--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去发现真理,把握规律,形成理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由重视统一标准转向发展个性,实施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和谐发展,发展学生特长;由权威传授式教学转向对话交往式教学,师生在课堂中形成平等的交往和对话关系,通过平等互动、共同参与、互惠对话达成师生的共同成长。

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视基于实践的主题式学习,依托生活场景,实践背景,进行具有现场感的主题展开式学习,围绕一个学习主题,展开立体化、建构式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重视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围绕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有指导的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基于资源的提升式学习,根据一个已有的学习资源,通过分析资源,理解资源的意义,提升学习者的理性水平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重视基于参与的体验式学习,通过活动参与,实践参与,获得生活体验和经验,形成生活智慧。

和谐为特征的教师和教学文化的建设,和谐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创造了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为每一位学生在自己“资优”方面的潜能获得最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使得学生达到了和谐地有差异地发展,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最优秀的他自己。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达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在教师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在明确建设目标和方向的前提下,依据文化建设的“认同——融入——创新”三环节规律,在操作中抓好四方面的工作:

通过理论学习、讨论,增强对新课程和现代教育思想的认同;

通过典型引路、专业引领、智慧共享、循环跟进的实践操作,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

通过评价制度的改革,教学支持系统的建设,为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团队建设、和谐教学模式的推广创设了良好的平台;

通过分层次的教师培养目标的提出和培训制度的建立,及教师榜样的作用,推动优秀教师、风格教师的成长和涌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