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张强力祛痰方,从根源缓解头晕目眩

 F2967527 2023-05-25 发布于山东

文/喜乐小语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本文是纯干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明清时期,大宗伯董浔老夫人常年头部晕眩。

手指及肢节微微肿胀,脉象也大多以软弱为主。

《黄帝内经》也提到了“诸风掉眩,皆属肝木。”上述症状很明显是说明体内的肝脏出现了病变,同时,体内还兼有痰火。

最终医者仅用了一剂方药就医治好了老夫人的晕眩病症,这个药方就半夏白术天麻汤

现如今,眩晕症状也逐渐年轻化了。

中医理论认为眩晕症的发生,与饮食不节、心情不畅、疲劳过度、久病体虚所致的清窍失养、精血缺失有关。

眩晕症具有十分复杂的发病机制,与瘀和痰有密切的关系。

来说说这其中的道理吧。

眩晕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并且多彼此影响,互相转化。

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而生眩晕,而脾虚又可聚湿生痰,二者相互影响。

痰瘀互结,使得浊气无法下降,清气难以升高。

气机受到阻塞,无法供养脑髓,清窍蒙蔽而诱发眩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源自《医学心悟》,可以治以上所说的这种痰瘀导致的眩晕。

原方为半夏4.5g,天麻、茯苓、橘红各3g,白术9g,甘草1.5g。用量仅供参考。

本方中半夏、天麻为君药,有息风、止眩、平肝、祛湿的效果。

白术、茯苓配伍,能够提高祛痰、利湿、燥湿以及健脾功效。

橘红理气化痰,因为“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降浊升清、祛痰燥湿、止吐和胃之功效。

张仲景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医学心悟·头痛》记载“痰厥头痛者,胸肺多痰,动则眩晕,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现代医家运用其治疗眩晕均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其实关于此方,不同医家对其在记载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李东垣的《脾胃论》中也有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我们今天说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同名。

但两者的药物组成不一样,注意区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