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姆《面纱》| 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心灵的救赎

 书巷 2023-05-25 发布于宁夏
这是毛姆唯一一部由一个故事而不是一个人物起笔的小说。贯穿整个故事的人物,或者在自己的命运里充当主角,或者在别人的生活充当配角,他们被浓墨重彩地“描摹”,或是轻描淡写地带过,总之,都不可或缺。(这听起来,更像是一句废话。)
我们总不止一次地发问:人为什么而活?我想,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答案。
重读《面纱》,我才发觉这本书的文字很美,有些直抵灵魂。所以一边摘录,一边思考,深怕漏掉某个精彩的部分,理解就不够到位。
《面纱》摘录
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终将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并真正能在其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要带着遗憾前行。这些错误和遗憾,成为生命的“黑洞”,或许,也会成为寻求救赎的——一把“钥匙”。
常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应如是!
《面纱》中女主人公凯蒂,跟随丈夫沃尔特(一位细菌学家)去了湄潭府——那个正在发生霍乱,随时可能丢失性命的地方。在那里,她第一次感受到死亡近在咫尺,与她曾经优渥的生活产生强烈反差。
她曾一度沉浸在个人的情感旋涡中,悲伤不已。在那里,亲历了霍乱肆无忌惮地夺走他人生命,她开始发觉自己的渺小,自己曾经在意的事情是那样微不足道。丈夫沃尔特、院长嬷嬷、圣约瑟修女,以及沃丁顿,他们都在做一件高于自身生命的崇高的事,甚至不惜付出生命。她被周围的环境影响着、感染着,思想在不知不觉间一点点升华。

《面纱》剧照
在湄潭府,凯蒂对丈夫的态度逐渐发生转变,她开始不再全然不顾他的感受,不再自私地只寻求自己的快乐,她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卑微又孤傲的男人,开始在意他,同时更期望得到他的原谅,并因此让自己得以救赎和解脱。
凯蒂在得知自己怀孕之后,文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她的心理描写:
凯蒂微笑着,心里却在叹气。现在她只能为沃尔特做一件事,可不知该怎么做。她希望他能原谅她,不再是为了她的缘故,而是为了他自己,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恢复他内心的平静。直接求他原谅不是办法,如果他怀疑这么做并非为她自己考虑,他那倔强的虚荣心会让他不惜一切代价加以拒绝(奇异的是,他的虚荣心现在已不再令她气恼,只是让她更为他感到难过)。p142
《面纱》中有很多心理描写,尤其是关于凯蒂,是故事情节需要,也是作者的点睛之笔。
当一个人开始学会将视线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他人,意味着她开始学会如何去爱。然而现实中,这种转变往往来得太晚,甚至追悔莫及。

《面纱》剧照
沃尔特感染霍乱将死之时,凯蒂内心的遗憾逐渐被放大,像一个再也无法填补的黑洞。她希望被原谅,被丈夫濒死之时最后的宽恕救赎,这样他才能安然离去。
她明白沃尔特就要死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拔除毒害他灵魂的积怨,好让他轻松离世。如果他死的时候能够跟她和解,也就算与他自己和解了。现在她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他。
然而,对于一个正直、善良的、自尊心极强的,又曾那样卑微、全心全意爱着凯蒂的男人而言,背叛就像一根毒刺,即使拔去了,还会疼痛,窟窿还在,毒已经渗透进血液,短时间内更无法痊愈,即使伤口愈合了,伤疤还在……这样残酷地请求原谅,对他是何等不公。
实际上,他决定带凯蒂去湄潭府的那一刻,已经原谅她了。凯蒂身在局中迷惘,时间会让她看清一切。
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最能考验人性。美和丑一目了然,清晰可辨。
凯蒂一度希望得到丈夫的原谅,实际上,当她彻底明白谁才是真正爱她、真心待她之人,而自己曾那样“践踏”过他的尊严后,自己无法原谅自己。
沃尔特将她带入险恶之境,身体承受着未曾承受之重,与此同时,心灵的“枷锁”也在一点一点减轻。
说到底,一个人终究寻求的,不过是心灵的慰藉与救赎。
没有谁能能明智到永远不犯错,但我们仍可以在能力范围内,用正念约束自己的行为,至少应该不断增长智慧,以免被外界和自己的浅薄无知所蛊惑、迷乱了心灵。
最后,愿你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愿你有耐心去接受不能改变的,愿你有智慧去分辨两者的差别。
附一句书中的话,共勉:
追求柔慈之人会如小孩子一样平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