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8.9,女性必读自我觉醒与成长之书

 书巷 2023-05-25 发布于宁夏

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适合所有想要提升自己的女性读者,也供想要了解女性思想及成长空间的男性读者们去阅读,可作为人生“答案之书”,让更多人从中获得生命的启示。

豆瓣评分8.9,全球销量2000万册以上,出版了22种语言版本,堪称“小说版的《第二性》”。

这是一部反映美国女性生存境遇,令众多普通女性心生共鸣的小说。作品刻画了无数女性被压抑的内心世界,引导她们思考、觉悟,甚至改变了她们当中某些人的一生。

这是一部女性“心灵成长史诗,直击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及觉醒之路,唤醒女性挣脱社会的无形束缚,重塑自我,勇敢活出真正的自己。

这本书就是在各类读书平台收获众多读者好评的醒来的女性

作者是美国的玛丽莲·弗伦奇,她出生于布鲁克林,从小热爱写作,十岁就开始创作诗歌和短篇小说。

受波伏瓦《第二性》影响,玛丽莲一直坚持创作,致力于成为一名作家,并于1977年出版《醒来的女性》一书,一举成名。

在这本书中,也能找到玛丽莲自己的影子。因此,这也是带有自传色彩的一部小说。

图片来源:豆瓣截图

01  给每一位女性的自我觉醒与成长之书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中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爱情不是人生的唯一主题,婚姻也不是谁的救赎。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则没有真正的自我,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女性的成长,从自我觉醒开始。

读别人的故事,进一步反思和认识你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勇敢追求你的梦想。

觉醒之后,你会明白:你不仅仅是女友、妻子或母亲的角色,你不只是别人的另一半,家庭的一分子,也是你自己!

你值得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全力以赴。

02  米拉的启示:没有所谓“正确”的生活,低谷过后是涅槃重生

故事中,米拉生活于一个偏僻的小镇。她从小独立、聪颖、喜欢思考,喜欢读书。她十四岁就会读尼采和潘恩,开学第一天,就学完了全部课本,与同龄孩子拉开很大差距,学校只得让她跳级。

米拉渴望独立自由的生活,然而在当时的时代,女性最普遍的职业是“打字员”,“家庭”则是人生首要主题。母亲一心期望她“嫁个好人家”,社会观念也不允许她成为“异类”。

于是,原本聪明独立的她,不久便向现实低头。她和其他女孩一样很快结婚,把家里打点得井井有条,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对家庭尽职尽责,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位“贤妻良母”,确立了“家庭主妇”的身份和地位。

米拉的丈夫有着不错的工作,他们住进了漂亮的大房子。婚后的米拉举止大方,优雅从容,总是面带微笑,看起来非常幸福。

然而,在平静生活的表象之下,是每个人婚后都可能面对的一地鸡毛……

米拉的丈夫并不承认她对家庭的贡献,即便她假装幸福地生活着,幸福也不会“逗留”太久。

丈夫出轨,成为压倒她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自杀过,但没有成功。

清醒之后,她的人生翻开了新的篇章……

小说既讲述了米拉自身的遭遇,也描写了米拉身边的女性朋友及她们各自的人生历程。

书中十多位性格各异、身份各异的女性,就是现实中每一位女性的“缩影”。

她可能是我们的母亲、姐妹,或身边的朋友,是任何被现实问题所困扰的你、我、她。

文学作品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我们有时会读到一些作品中,女性的结局不容乐观,不是以婚姻落幕就是以死亡终结,似乎应了卡萨诺瓦那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可人生的意义是很丰富、很宽广的,不应以爱情的消逝、婚姻的不幸去衡量一个人的一生。

在本书的故事中,米拉有过婚姻,但没有真正死去,她继续生活着,而且尽可能自由地活着,清醒之后,获得“重生”的力量,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这才是最好的结局吧,生命走向了另一个高度。

人生没有所谓的“正确”的生活,你可以做任何一种选择,成为想成为的任何人,只要那一切出自你的本心!

图片来源:驿路笔记


03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他人的认可

“虽然她还不至于把那些杂志买回家,用杂志上的测试来检验自己,但她在牙医的办公室里,也会专心地翻看,给自己打分:你是一个好妻子吗?你还有魅力吗?你是否善解人意、体贴他人?你的营养均衡吗?你的眼影用对了吗?在你为他清理和熨烫衬衣的那些无聊时间里,你是否会放任自己吃下一整块咖啡蛋糕?你是否超重了?”

她在按照杂志里的标准评判自己,而一个人的好与不好,有什么绝对的标准呢,体重、性格、喜好等,这些关乎自我的东西,又怎能用外在统一的标准去限定。规则制定者给出的的标准,也仅能代表他们自己的要求。

一个人即使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约束自己,也不能得到令所有人满意的结果。

“夜深人静时,她坐下来喝白兰地,突然意识到,这一生,她认识自我都是靠别人,比如屠夫看见她时的微笑和恭维,或是给地板打蜡的工人对她倾慕的目光,或者大学校园里男人的一次回头——都是对她外表的赞美。这令她毛骨悚然,她想起了莉莉。如何才能停止这种状况?一个人怎能用如此荒唐的东西来保持自我?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状态?”

《醒来的女性》一书中所描述的,其实是很多女性面临的现实问题。

你是否也会在生活中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被告知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

你是否在意别人的眼光,胜过尊重自己的真实想法?

你做好一件事情,是否仅仅为了让别人满意,而你为此绞尽脑汁?

你有没有在忙碌之余,留出时间真正为自己做点什么?

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有过梦想?

外界的肯定无形中成为心灵的羁绊,心灵不自由,则灵魂失真。

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阿德勒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写道:“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个体的价值,不该寄托在自身以外的东西之上。有所依附时,就输了。

杨绛女士一生在学识中求索,在爱情中炽热,在生活中淡泊,她的清醒与通透,值得每一位女性伙伴用一生去学习。

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当你不再过分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不再追求外界的肯定,无论是外在的装饰,还是所取得的成就,获得的名誉,你明白那些都并非最重要的。

向内生长,笃定而踏实,才会获得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才能回归自我,做真实而独立的自己。

图片来源:微信读书APP书评截图

04  你首先得是你,然后才是别的什么角色

女性会在这个社会中扮演很多角色,是父母的女儿,男友的女伴、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孙子的奶奶,无论是哪种角色,首先,你都还是你自己。

终其一生,你或许都在努力获得别人的认可,努力地想要扮演好这些角色,有时信心满满,有时力不从心。

我见过很多被现实摧残的女性,她们很努力,可还是徘徊在崩溃的边缘;她们为了家庭放弃自我,为了家人,将自己放得很低、很低,直到不被看见。

生活是巨大的漩涡,要扮演好那些角色中的任何一个,都不那么容易。每个人的标准不同,你并不总能令所有人满意。

爱这个世界,也种自己的花,即便有时候,现实让你感到失望,你撒下的种子,也可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是希望,是力量,是永恒不灭的光。

永远记得:成为你自己,然后才是其他。

写在最后

整个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一位个体从思想上真正觉悟,而女性的力量不容忽视。

尊重每一位个体的独特性,使其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我们共同追求的。

自尊者,得人尊重;自爱者,人恒爱之;自信者,得人所信;自强者,生生不息。

愿所有女性觉醒,关爱自己、相信自己、接纳自己、勇敢追梦、勇敢成就自我,这世界的美丽,有你的一分子。

* end *

作者:驿路笔记,文字爱好者,自媒体撰稿人,愿以文为心,书写一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