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 | 初冬遇见《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书巷 2023-05-25 发布于宁夏

这真是一本极适合在冬天打开的书。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晴朗的冬日,小城依然静默,足不出户的人,手边有本书,便不会慌张。

你寻觅一番,恰好选中了它,赫然几个字:《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伊塔洛·卡尔维诺。

没错,就是它了。

身体不能云游四方,且跟随书本,来一场精神之旅。

读电子书的时候,一边还在墙边压压肩膀、压压腿,或者将一只手臂背过去,另一只手拿着手机,背靠着墙壁站立。

毕竟,手机只要单手拿着就可以了。

压左肩,就将手机切换到右手;压右边肩膀,再切换回左手。

感觉到达支撑极限的时候,差不多就可以切换了,左右相互配合,既不矛盾,也不影响阅读体验。

注意力还是更多地集中在书的内容上,只需要支配一小部分注意力,用来维持身体平衡,以及掌握适当的力度,以保证恰好能起到拉伸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卡尔维诺先生也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关于阅读这本书的“不同打开方式”(阅读姿势)。

“找个最舒适的姿势吧:坐着、仰着、蜷着或者躺着;仰卧、侧卧或者俯卧;坐在小沙发上或是躺在长沙发上,坐在摇椅上,或者仰在躺椅上、睡椅上;躺在吊床上,如果你有张吊床的话;或者躺在床上,当然也可躺在被窝里;你还可以头朝下拿大顶,像练瑜伽功,当然,书也得倒过来拿着。"

不能说完全认同吧,至少在读一些散文、小说类作品的时候,大可以俯身钻进书本的世界,与此同时,自动隐去周围的一切,甚至包括自己这副皮囊。

不用刻意,无需端着,在书本面前,你尽管可以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做最真实的自己。

有些时候,随意一些,也是另一种专注。

这本书一开始并不好读,内容略感混乱,有点像解说,而不是惯常的小说那样,直奔一个故事,开篇就充满吸引力。

有那么一瞬间,甚至想弃书。但越往后,会发现没有理由不读下去。

有些句子会闪着智慧的光芒,与读者撞个满怀,比如这段:

“阅读就是抛弃自己的一切意图与偏见,随时准备接受突如其来且不知来自何方的声音。这个声音不是来自书本,不是来自作者,不是来自约定俗成的文字,而是来自没有说出来的那部分,来自客观世界中尚未表达出来而且尚无合适的词语表达的部分。”

也许认知偏见是不能被完全消除的,只能被弱化吧。有主观意志,就有认知偏见存在,这是不可避免的。

就好像有时候,你说阅读是重要的,类同呼吸。不同频的人对此却不以为然,可能会认为这是逃避生活的一种。

无论如何,内心认定的事情不会改变。就如同幸福或苦难都是一种体验,只有亲身感受,才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也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过,卡尔维诺谈”读经典”,告诉我们,重要的是去读作者没有表达的那部分,而不是他说了什么。

我们有时候会紧紧抓住书中所呈现出来的字眼,一字一句,生怕错过了某个字句,会错了意,而忽视思考和想象的重要性。

越想探求本质,越要学会摒弃一部分自我,才能略懂文字背后的真谛。

感性的头脑在阅读时,带一点理性的观念加以调和,便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到新意,而不会随便扎进一个草丛里打滚儿。

读者与作者之间的默契,有时只在一瞬间,刚好够让思绪开个小差。

这段文字对应到生活中,又有了另一种启示,比如遇人遇事,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意识到认知会有偏见,就不会盲目地跟风,盲目地评断,日益谦卑下来,活成个简单的存在。

在文字的世界里,内心渐渐变得柔软,柔软中带着坚定。

晴冬午后,随便写写,不一定要快乐。

作者:素履,90后编辑、阅读及写作爱好者,自由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