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锁眼”卫星有多厉害?70%以上情报靠它侦察,美军获利匪浅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3-05-25 发布于山东

你有想象过在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卫星的监视下进行吗?你知道目前的卫星技术可以达到在太空数人头的精度吗?这些对侦察卫星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侦察卫星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的锁眼卫星。现在美国等国的战略情报,有70%以上是通过卫星侦察获得的。

文章图片1

特别是美国的锁眼卫星,它们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大出风头,为美军赢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那么什么是锁眼卫星,他是如何工作的呢?是否有干扰锁眼卫星的方法?

文章图片2

锁眼卫星信息工作机制

侦察卫星被人称为天外“间谍”,他在太空中,通过光电遥感和无线电技术,对地球上的目标进行拍照、监视和跟踪,经过分析总结,从中获取有用的情报信息。

文章图片3

从1960年至1972年,美国有95颗“锁眼”系列卫星成功地执行了侦察任务,它1960年8月的第一次飞行就成功地拍摄了4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前苏联领土胶片,比U-2间谍飞机4年内24次飞行中获得的情报还要多。

文章图片4

解读这些照片,美国发现前苏联远东最北岸的一个核弹基地,它距美国阿拉斯加诺姆只有640公里。

至1961年9月,“锁眼”卫星第5次完成任务后,中央情报局已弄清楚了前苏联的远程导弹发射器只有10—25个,而不是原来估计的140—200个。这消除了使美国当局心惊肉跳的与前苏联的“导弹差距。

文章图片5

到1964年,通过“锁眼”卫星的侦察绘出了;前苏联全部25个远程导弹基地的地图。它拍摄的完整的前苏联领土图片,使情报分析人员可准确无误地发现前苏联是否已在其他地方建造了新的导弹基地。

文章图片6

那么,锁眼卫星是怎么将偷拍的胶片送回地面呢?锁眼卫星又是怎样偷偷潜回家园呢?

其实,锁眼卫星回家,并不是整颗星都回来,而只是卫星上存放胶片、磁带等的返回舱返回地面,但是,人们一般都把这个返回舱称为返回式卫星。

文章图片7

返回式卫星的回收技术是一项高难度的尖端科学技术,它涉及到材料、工艺遥测、制动等诸多方面,哪一个环节跟不上,都会功亏一篑;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了卫星回收的技术。

文章图片8

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自此以后中国又成功发射了16颗返回式卫星,卫星带回的遥感资料,已为我国地质、海洋、农、林、牧、考古、铁路选线等部门利用,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

文章图片9

卫星要能安全返回地面,必须越过五个难关:

  1. 返回舱的防热、耐压关。卫星通过返回舱将装有拍摄的信息的胶卷、磁带、科学数据等带回地面,从太空到地面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会与大气产生强烈的摩擦,形成气动力加热。

最大热流将达到1千至几千焦/(秒·米2)以上,再入时间长达几分钟至20分钟,使返回舱壳的温度高达1300℃以上。同时,由于高速返回,因而大气对返回舱形成的阻力也相当大。

文章图片10

为了渡过防高温、耐压这座难关,返回舱的材料一般选用强度高、密度低、耐高压、抗高温的复合金属材料。

结构选用蒙皮框架桁条结构,舱壁壳体加内衬。外形选为钝头圆锥体。锥尖较钝,可以充分利用大气阻力,降低气动加载。圆锥体外形可使返回舱有较小的质量,较强的结构而又有较大的容积。

文章图片11

2.调姿关。当卫星在其运行轨道上完成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任务之后,地面遥控站必须能及时发出返回调姿指令,这个时候卫星需要根据指令调整自己的返回姿势,以便用最佳的角度和最佳的方式返回地面,这样也可以保护返回舱中的资料信息。

文章图片12

3.制动关。卫星能按与按预定的轨道返回,需要卫星上携带的制动火箭能够按规定时间点火,通过火箭产生的推力将卫星送入预定的返回轨道,并沿着返回轨道自由下落,完成高弹道切。

文章图片13

4.着陆关。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克服热量、压力后需要扔掉制动火箭,打开引导伞和降落伞,使得返回舱的降落速度降至亚音速,再在约15公里的高度,扔掉减速伞,打开降落伞,依靠大气的阻力,顺利的将返回舱的速度降至安全着陆速度,这样才能保证返回舱中的数据、资料等不会被破坏。

文章图片14

5.标位及寻找关。要求回收站能够实时准确地预报及测量返回舱的落点,返回舱由盘旋等候的直升机进行钩挂,及时送至回,哎中心进行回收作业。

卫星的回收,是航天过程中各个环节完美工作的结晶,对提高卫星的使用价值和发展载人航天技术,都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图片15

太空“间谍”要按预定时间、路线,顺利地返回预定地区,在技术上有很多难点,例如,返回点为速度方向偏离预定方向1度,落点航程就会偏差300公里,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1958年8月13日,美国的“发现者”5号卫星在返回地面时,自动火箭发动机点火后,就不知去向,卫星杳无音信。事后查明,其原因是调整返回姿态时,把方向调错了,结果制动火箭发动机变成一个加速火箭发动机,把卫星推到一个更高的轨道。

文章图片16

美国从50年代开始发射返回式侦察卫星,前12颗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回收成功,有一颗卫星虽然返回了地面,但落到了远离预定回收区的前苏联管辖的地方。当地老百姓不知天上掉下的是什么。

结果卫星上几公里长的胶片被老百姓挂在树上围了一个简易厕所。直到第13次美国的卫星回收技术才得以成熟,收回了返回舱。这种事故,前苏联也发生过。

文章图片17

另一种事故是制动火箭发动机可靠性造成的,如美国的“生物卫星”1号,由于制动火箭启动不了,结果,这颗卫星留在太空中回不来了。

降落伞系统的工作可靠性,也关系着“间谍”飞行任务的成败,若有失误,可能前功尽弃。1967年4月24日,前苏联的“联盟”1号载人飞船在着陆前,由于主伞绳缠在一起,伞没有打开,而造成飞船坠毁、宇航员丧命的重大事故。

1971年8月7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登月飞船在返回时,3顶面积分别为510平方米的主伞,有一顶伞在打开时被冲破了,幸好另外两顶伞正常开伞,才免遭灭顶之灾。

文章图片18

锁眼卫星被反锁

“锁眼”卫星的分辨率极高,而且即使在夜间也可以有很高的分辨率,之前的时间也证实了锁眼强大的侦察能力,那么锁眼卫星就没有劣势了吗?他就无可避免了吗?并不是的,锁眼卫星也有其自身的弱点。

第一个弱点就是视野比较狭窄。在一个特定地区,锁眼卫星一天只能经过1-2次,只要根据卫星运行周期计算出过顶时间,在卫星过顶前的几分钟,将目标隐藏起来,那么,“锁眼”再先进,也只能是“目中无物”,1999年,印度就曾利用美国“锁眼”卫星的这个缺陷,成功的避开了美国的监视,顺利完成了核试验的研究。

文章图片19

其次是识真辨假能力有限。 如目标上空出现烟、雾、雨、雪及尘埃等,其实际的地面分辨率就会大打折扣,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伊军和南军都曾通过施放烟雾和尘埃来掩护已方的军事行动和重要军事设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文章图片20

第三是易被反卫星武器攻击, “锁眼”系列卫星存在身躯庞大、近地点过低、按一定轨道作机械运动等弱点,一旦被反卫星导弹或陆基反卫星武器瞄上,就在劫难逃:如1975年10月18日,美国的一颗预警卫星在规定的太空轨道上,正准备对前苏联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侦察:突然,一柱强烈的光束从地面直刺卫星.眨眼间,预警卫星的“眼睛”就被弄瞎了,晃晃悠悠地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二一个月后,美国的另外两颗价值几百万美元的侦察卫星经过苏联上空时,也没逃脱前者所遭厄运,同样变成了空中垃圾。

文章图片21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致力于反卫星武器的研制,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反卫星卫星、反卫星动能武器平台、高能激光武器、电磁炮等将来都是“锁眼”卫星的“克星” 别看“锁眼”具有很高的能量,笑傲太空,随着锁眼“克星”和“杀手”的降生, “锁眼” “被锁”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