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增则病多,命厚则福薄”,老祖宗对世人的忠告,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 播报文章 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种现象,便是农村的老人在见面寒暄的时候,第一句总是会问“吃了吗”,看似是一句普通的寒暄,其实背后暗含着很多的心酸。对于这些老人而言,前半辈子基本是在苦难中度过,经常是饭也吃不饱。 到了现在,终于国泰民安,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寿命是变长了,但是由于之前生活条件不好落下的暗疾,便开始给我们带来病痛。因此便有了句俗语叫“寿增则病多,命厚则福薄”,而这也是老祖宗对世人的忠告,那么,这句话真的有道理吗? 寿增则病多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长寿,就会面临更多的疾病,这句话还是颇有道理,毕竟长寿就意味着身体出现问题的概率,大大增加。病痛的折磨,非常人能够忍受。但是长寿却又是世人所追求的,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当然不是,《黄帝内经》中说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告诉我们,上古时候的人们,会根据自然界的变化与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饮食也有节制,作息也规律,既不过度操劳,也不会整日不运动,因此形体和神气都很旺盛,便可以达到人类自然寿命的极限,健康的活到一百多岁,也不是问题。 所以,长寿并不代表着一定要遭受到疾病的痛苦,相反,若是按照《黄帝内经》书中的指导,正确的调整身体的状态,那么就真的可以做到“尽终其天年”。 命厚则福薄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哪怕一个人运气很好,也无享用运气给我们带来的福气。因为一饮一啄,早已注定。就像出生在富贵之家,自然属于命厚之人,可是等几十年后,家道中落,便没有福气继续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这便是“福之所倚,祸之所伏”的体现。 而我们的《黄帝内经》提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便直观地告诉我们,人在出生的时候,就离不开阴阳的变化,要寻找到阴阳中的平衡,才不会过度浪费这些福气,不管是身体还是生活,都能达到均衡点,自然会越来越好命。 以上便是《黄帝内经》一书中所提到的智慧,假设你能读懂,就能知道如何顺应自然调理好自己的身体,过上健康有品质的生活。不过想要一篇文章说透《黄帝内经》的智慧,是不可能的,假如你希望既能长寿,也能有健康的身体,不妨阅读这本《黄帝内经》,能够带给你更多启发。 《黄帝内经》这本书在我国医学领域上,是非常重要的历史典籍,被称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古往今来,便备受推崇。宋美龄在40岁,患上乳腺癌,却靠着《黄帝内经》一书中的指导,调整饮食,顺应季节来调养自己的身体,活到了106岁,堪称是:“尽终其天年。” 现代人,许多时候,都会觉得身体出了什么毛病,可能大部分会觉得疑神疑鬼,觉得是心理暗示,不必放在心上。然而《黄帝内经》中却通过大量的科学论据,告诉我们,这并非是心理作用,而是身体的提前预警。而《黄帝内经》详细的记载了,身体出现问题时,各个部分会出现的反应。因此这本书就算是放在现代,也依然值得参考。 《黄帝内经》是一本让我们更好地领悟天地哲学之道的奇书,就算是放到现代,对我们也有很大参考价值。想要健康长寿,首先就是要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与自然气候的变化,相结合,同时感悟万物浮沉、世间百味。 所以,若是你之前不重视健康,想要改变。那么不妨阅读这本《黄帝内经》。很多人可能会担心古文的晦涩,其实书中全篇都带有详细的插图讲解以及注释,400张插画的描绘,就算我们是普通的读者,也能理解书中的含义。 而且,现在这本书其实也不贵,不过一次和朋友聚餐的钱,却能让你汲取古人的养生智慧,让你享受健康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