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午流注时辰与经脉对应原则

 吉文岐黄图书馆 2023-05-25 发布于天津

杳冥山居 08-25 18:49 

经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子午流注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的对应

人体有十二条正经,而与之对应的,古人又恰恰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难道只是巧合?

 当然不是。

 中医主张“天人合一”,人体本身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完全遵循自然规律而形成的。

 经过研究,古代医学家们发现,人体的气血正是按十二时辰的阴阳消长有规律地流注于十二经脉之中,同时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人体的十二正经与十二时辰可以说是一一对应的。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子午流注的养生理论。

 从字面看,“子午流注”是由“子午”和“流注”组成的,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

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八卦图

 具体地说,“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是时间的两个极点(子为至阴,午为至阳),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计时、标位以及记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

 “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流注”从狭义来说,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

《诗经》:“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

 这里借用“流注”是指人体经络中气血的流行灌注。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上的体现。

子午流注飞腾八法八卦图

 可以说,子午流注把人的十二条经脉在十二个时辰中的盛衰规律,有序地联系起来,又通过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相配的关系,预测出某脏腑经络的气血在某个时辰的盛或衰,环环相扣,按照气血的盛或衰来进行治病养生,使治病养生都有了更强的针对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依据子午流注原理,详细介绍十二时辰与十二经络及脏腑的对应关系:

 (1)子时(23 点至 1 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

 (2)丑时(1 点至 3 点)肝经旺,养血。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气血的支持。

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实际上动脉血(新鲜血液)和静脉血(废旧血液)的含氧量交换和此消彼长是随时随地在进行的,只不过丑时的时辰,效率会高一些)】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此时安静入眠,血液大量回肝,肝内血液充足,肝经旺盛,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滤过的作用。此时熟睡,胜过其他时间。

 如果丑时不人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久不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易躁怒,易生肝病。

 (3)寅时(3 点至 5 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肺主呼吸调解着全身的气机,此时肺经旺盛,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4)卯时(5 点至 7 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肺与大肠相表里。”

寅时(上一个时辰)肺经最旺,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吸收食物中的水分与营养【此句亦有不妥,该状态是随时进行的】,排出渣滓。此时可多饮水使大肠充分吸收水分【此句是清晨醒来喝一杯温水的缘故】,促进排泄;排泄结束后,可做提肛运动,有利于治疗便秘、痔疮、脱肛等病。

 (5)辰时(7 点至 9 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此时胃部吸收营养的能力增强,需要进食吸收充足的营养,也正是人们进食早餐的时间。所以说,早餐要吃好,且吃早餐不易发胖。

 (6)已时(9 点至 11 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胃统称为后天之本,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经旺盛时可运化水谷,升清化浊,为身体提供气血营养。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气血充盈,唇色红润。

 (7)午时(11 点至 13 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心经旺盛,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此时是气血运行的最佳时期,不宜剧烈运动,应在午时小憩片刻,宜于养心,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8)未时(13 点至 15 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黄帝内经·素间·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是说小肠接收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进一步泌别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将水谷化为精微。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消化吸收。

 (9)申时(15 点至 17 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

 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10)酉时(17 点至 19 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

 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11)戌时(19 点至 21 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

 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12)亥时(21 点至 23 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时三焦通百脉。

 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修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可惜现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时百脉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种进行调理。

《黄帝内经·灵枢》中说:经脉流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同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