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名中医刘亚娴:治肺纤维化经验

 qibai70 2023-05-25 发布于河南
刘亚娴 全国名中医(1944.6-)

全国名中医刘亚娴系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参考历代中医文献并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提出思路,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进行性以两肺间质纤维化伴蜂窝状改变为特征的疾病,其确诊后中位生存期约为2.8年,其五年生存率低于50%。目前西医治疗缺少特异性药物,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类药物只能对10%~30%的患者有效,并且长期服用激素可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等)。

病因病机 

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表现可见短气、动则尤甚,呈进行性加重;或见单纯干咳;或见咳嗽伴有咳吐泡沫样、清涎样痰液。全身症状一般比较少见,可有消瘦、乏力、纳差、关节酸痛等。刘亚娴认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可归属中医学“肺痹”“肺痿”“咳嗽”和“肺胀”范畴。

历代医家对“肺痹”“肺痿”“咳嗽”和“肺胀”的认识可供参考。如《素问·痹论》曰:“肺痹者,烦满,喘而呕。”《辨证录》云:“肺痹之成于气虚,尽人而不知也,夫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统辖一身之气……是气乃肺之充,而肺乃气之主也,肺病则气病……然则肺痹即气痹也。肺气受伤,而风寒湿之邪遂塞肺窍而成痹矣。”《丹溪心法》谓:“肺胀而嗽,或左或右,痰挟瘀血,碍气为病。”《医门法律》指出:“肺痿者,其积渐已非一日,其寒热不止一端,总由胃中津液不输于肺,肺失所养,转枯转燥,然后成之。”刘亚娴认为,肺为娇脏,易于感受外邪,易伤阴耗气,尤以肺气受损多见。肺气损伤后,气化不行,致血瘀痰浊阻于肺络,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临床上出现短气、咳嗽等症状。因此,本病的发生应责之于正气不足,痰瘀壅塞闭阻肺络。

图片

治则治法 

刘亚娴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提出“降、化、行”为主的治疗原则。

“降”乃宣降。肺为华盖,主一身之气,主宣发和肃降,无论外感内伤均可使肺的宣降失调。治疗上应首重宣降肺气,使肺的功能得以恢复正常。但宣发与肃降功能失常,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中主次不同,以肃降失常为多见,治疗时应侧重降肺气。

“化”乃化痰。患者有咳痰症状时,见有形之痰必然要化痰。如果患者无咳痰症状,从病机上分析,有产生痰的必然,仍要化痰,且化痰必须注重脏腑功能的调整。刘亚娴认为,脏腑功能失调皆可生痰。如张景岳谓:“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食饮不化,土不制水也。”再者,心肝火盛亦可灼津成痰。因此,必须注意五脏之调理。即所谓“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行”,即行瘀。特发性肺纤维化常有瘀血舌、脉、症表现,有的无明显表现,而CT检查可延伸中医望诊,将其纳入“证”中去“辨”,而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影像,当视之为有瘀,丰富了中医辨证的内涵。

总之,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强调宣降气机、化痰、行瘀为主,旨在通肺以祛痰瘀之实,养肺以复肺之清肃。

图片

选方用药 


刘亚娴擅用“华盖散”和“金水六君煎”为基本方加减变化治疗本病。华盖散可治新久咳嗽。其中麻黄解表、止咳平喘,配杏仁、甘草增强宣肺平喘之功;紫苏子配桑白皮降气止咳,消痰平喘;佐以陈皮、茯苓,理气化痰,健脾和中。全方以宣降气机为主,气痰并治。临证中常在方中加浙贝母、紫菀、地龙以增强化痰止咳、行瘀通络之功;若有明显热象加石膏。若咳嗽兼有咽喉不利,加射干、半夏等;若咳嗽咯吐黄痰,加鱼腥草、桃仁、薏苡仁、芦根。

金水六君煎出自《景岳全书》,曰:“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及年迈阴虚、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方内二陈汤之设,在于理脾;当归、熟地黄之用,在于理肾。又二陈汤治痰,熟地黄合当归育阴活血,故全方脾肾同调,痰瘀同治。临证中常在方中加白芥子以辛香走窜之性逐痰且少伤津之虞。诚如《神农本草经疏》云:“白芥子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医原》谓:“热因饮郁而生,宜辛淡化饮。辛能行水,辛润又不烁津,如芥子最妙。”

此外,刘亚娴根据情况选用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如桃仁、当归、地龙等。桃仁既活血祛瘀,又止咳平喘。《神农本草经》曰“主咳逆上气”;《本草别录》曰“止咳嗽上气”;《本草经集注》曰“破血行血,咳逆上气”,均明确桃仁具有止咳平喘之功。当归能补血活血为医界常言,而《神农本草经》首云“主咳逆上气”,提示其止咳平喘之功。地龙既平喘止咳,又通经活络,利用其虫类药物走窜的特性,有利于痰瘀消除。

图片

典型医案 

何某某,女,时年53岁,2009年3月31日初诊。诉咳嗽气喘7个月余。患者2008年9月,因咳嗽、气喘,就诊于某医院。胸部CT检查结果:双肺野周边部及胸膜可见蜂窝状、磨玻璃样改变,边界模糊,双肺间质性改变,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心影不大。肺功能检查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西医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曾口服甲泼尼龙20mg,每日1次。治疗7个月,症状缓解不明显,寻求中医治疗。诊查:咳嗽频作,咳吐白痰,心悸,气短,喘憋,口干,舌红、苔白,脉缓。

诊断:(肺失宣降,痰瘀互阻,兼肺热心阴不足型)咳嗽。

治法:宣肺降气,化痰通络,少佐清肺养心阴之品。

华盖散加味方:麻黄10g,杏仁10g,紫苏子10g,茯苓30g,甘草10g,桑白皮10g,陈皮10g,浙贝母10g,地龙10g,紫菀10g,石膏30g,当归10g,桃仁10g,柏子仁10g。

2009年4月13日再诊:咳嗽未作,排痰减少,仍有自汗,少寐,舌红、苔白,脉滑。上方加山茱萸10g,浮小麦30g加强养心肾而安神敛汗。

2009年6月19日二诊:无明显咳嗽,仍有口干渴,自汗,少寐,伴手胀,舌红、苔白,脉滑。2009年6月19日CT检查,肺间质纤维化较前略有改善。经过上段时间治疗,患者咳嗽症状缓解,目前以心肝阴虚所致口干少寐为主,治宜补益心肝、安神、化痰通络。方用酸枣仁汤为主加减:(炒)酸枣仁15g,知母10g,茯苓30g,甘草10g,川芎10g,柏子仁10g,浮小麦10g,浙贝母10g,桃仁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百部10g,桑白皮10g,陈皮10g,(清)半夏10g,薏苡仁30g。

2009年9月1日三诊:上药服后口干渴、自汗、少寐症状消失。现患者仅有轻微咳嗽,偶吐少量痰,舌红、苔白,脉滑。治以脾肾同调、痰瘀同治,金水六君煎加减。方药:(清)半夏10g,陈皮10g,茯苓30g,甘草10g,当归10g,熟地黄20g,桃仁10g,地龙10g,浙贝母10g,紫菀10g,桑白皮10g,紫苏子10g,款冬花10g。

图片

▲茯苓

2010年1月17日四诊:CT检查双肺野周边部及胸膜仍可见磨玻璃样改变,网格状及蜂窝状高密度影其范围较前减少,密度较前减轻。患者无明显不适,以上法治之。

2010年4月3日五诊:因外感咳喘又作,吐黄白痰,咽中不适,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患者现痰热阻肺之征,再予华盖散加减治之。方药:麻黄10g,杏仁10g,紫苏子10g,茯苓30g,甘草10g,桑白皮10g,陈皮10g,浙贝母10g,地龙10g,紫苑10g,当归10g,石膏30g,桃仁10g,射干10g,(清)半夏10g。

2010年6月10日六诊:以上方为基础加减服用2个月。现时有咳嗽,偶吐少量痰,余无不适,舌红、苔白,脉滑。更方金水六君煎化载,方药:(清)半夏10g,陈皮10g,茯苓30g,甘草10g,当归10g,熟地黄20g,桃仁10g,地龙10g,浙贝母10g,紫菀10g,款冬花10g,桑白皮10g,紫苏子10g。

2010年9月1日七诊:CT检查示轻度肺间质纤维化,且诸症缓解,嘱可间断服用上方中药巩固治疗并定期检查。予以上方间断服之,隔日1剂以巩固治疗。

追访至2011年1月情况良好。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内容选自《中国中医药报》2023年5月12日第五版, 徐江红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