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禹治水这么大工程,为何鲜有遗址痕迹?俄专家:治的不是黄河

 新用户40828904 2023-05-25 发布于福建

我们从小就知道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但是不少外国专家表示中国的文化起源只能从甲骨文被发现开始算起。

因此在许多国外专家的眼中,中国的文化只有三千多年。

文章图片1

洪荒之下中国人是这样做的

夏朝建立的前提就是大禹治水,有人说他是历史有人说那是神话,那么大禹治水究竟是否有迹可循。

治的究竟又是哪里的水,就让小编带大家再一次走进华夏的文明与智慧。

文章图片2

史前洪水除了中国记载的大禹治水。在各国的历史之上皆有出现,据考证时间节点几乎相符,只是各国的应对措施各有不同,就比如西方等国面对洪水的解决方案是利用“诺亚方舟”进行避险。

你可以理解为那是一个巨大且坚固的船舱,方舟将一部分优秀的人与地球上所有的资源全部装在里面,当洪水来临之际,关闭船舱任其漂浮。

文章图片3

直到洪水褪去船舱中的人们再出来,重新寻找陆地继续繁衍生息。唯独中国人民没有选择躲避,而是直面这场洪水,因为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改变大于逃避。

舜帝时期一场大水冲垮部落,天空中还在不断下着雨,眼见家园被毁不少族人选择去往高处避险,大禹一边协助族人们过河一边思考如何阻止这场灾难。

文章图片4

水流凶险但却有规律可循,水性向来都是自高往低流。大禹觉得只要堵住出水的源头再加以引流,则可减缓水势。此时舜帝和一众部落首领正在为治理水患发愁。

舜帝派去不少青年壮士们去治理水患,奈何来势汹汹的大水并没有因此而停歇,反而吞噬了许多族人们的生命,可再这样躲避下去不是办法,随着水位的不断上涨总有一天躲无可躲。

文章图片5

大禹和父亲的治水接力

此时族中一老者听过大禹说过关于治水的言论与想法,因此在舜帝面前推举禹去治理水患,但族人们对禹的能力表示怀疑。

当年禹的父亲鲧也曾被尧帝派去治水,由于鲧只会用砂石阻挡洪水,因此九年而未果,使得无数族人在一次又一次的洪涝中丧生,一直没能治水成功的鲧最终被舜帝处死。

文章图片6

但当老者向舜帝提出禹的“因地制宜”后,舜帝决定让大禹试一试。离开家后的大禹带着舜帝手下出发,从此开启了他长达13年的治水之路。

大禹为了能精准治理水患,首先他们要做的就是测量每一个河道的深浅,以及记录水流的湍急,长时间的浸泡大禹的指甲已经全部脱落,还有一次在悬崖边大禹不慎跌落。

文章图片7

后被女娇所救,她在了解大禹的经历之后对大禹产生好感,两人结为夫妇,但不久后大禹就与族人们继续上路完成他们的治水大业。

大禹先是治理了土地,让荒漠变成了良田,再疏通山路,将山上的水脉引到山下,九洲人民在禹的帮助下,农桑与洪水的问题一并得到解决。

文章图片8

一次治水大禹经过家门,本想回去看看女娇与刚出生的孩子。但他听说了附近水患严重依旧避门未入继续前行,路过一峡谷大禹与众人正在淌水前行。

天空骤降大雨,山崖之上巨石滑落,恰好堵住了前后的道路,随着水流的上涨,大禹和众人困在巨石之间,眼见就要被洪水吞噬,此时大禹凭借多年治水经验仔细观察河流,发现了一处缺口才得以脱险。

文章图片9

这场洪灾整整持续了22年的时间,大禹的父亲耗费九年,而大禹也花费了十三年,在洪灾的第20年里终于看到明显成效。

大禹十三年的治水总算将九河之水引入海中,征服洪水的大禹接受了族人的欢迎,他也终于与家人团聚。大禹治水之举在族人心中获得极高威望,舜帝也将帝位禅让给了大禹。

文章图片10

大禹继位后改名夏禹,成为夏朝的开国之君,在夏朝之前的三皇五帝时代,只有部落百姓是没有国家的观念,从大禹开始部落变为九洲。

上古时期能够当上首领,都是凭本事说话,这种制度称为禅让制;但是自从夏朝建立后这样的制度就被夏禹的儿子所改变,成为了世袭制一直延续到清朝,夏朝也是阶级的起源,青铜器时代正式来临。

文章图片11

会说话的残骸遗址

然而在西方人民的认知当中,史前洪水是上帝带来的,是神的指示而人怎能战胜上帝呢,加上甲骨文中对于治水方面的事情只字未提,一时间很难找到大禹治水的历史证据。

在1999年青海省的喇家村经常能够从地里挖到一些圆盘等物件,村名们也未放到心上,经常就是洗干净给孩子玩,但是随着挖出的物件越来越多,终于引起考古队的注意。

文章图片12

在数日的挖掘当中专家们发现了上古遗址,距今已有4000年,而在喇家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件文物,是一个瓷碗,碗中竟是一碗面条,挖掘瓷碗的过程中,瓷碗一直倒扣在地上因此才形成真空的条件。

只是可惜由于面条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就被氧化,但为何面条会倒扣在碗中,专家通过对其他坑位的探查,发现这里曾经出现过严重的地壳运动,而且还有大量的妇女婴儿的残骸。

文章图片13

这些残骸形态各异,其中有一具女性残骸,她做半蹲状,身下正躲着一个半岁大的婴儿尸骨,还有一具大约十五六岁的少年残骸,他的身体状态是双臂上撑的样子。

在另一侧有一具男孩的尸骨被砖块击中,压在了胸膛之上,另一侧的三具婴孩尸骨在地面成扑倒状。

文章图片14

而墙角的地面之上正躺着一具成年女性的残骸,保留较为清晰的手骨位置,能看出正在极力的向婴孩倒下之处伸去。专家将这些残骸进行复原与动画模拟,发现此时的坑位正是灾难发生的第一现场。

就在相隔不远的坑位专家的猜想得到了证实,坑位上方淤积的红色黏土,与房屋本身的黄色土层形成鲜明对比,屋内几乎被淤泥填满。

文章图片15

很明显这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引起的泥石流,从而导致黄河水位的变高形成洪荒,洪水卷着泥浆倒灌在了这里,部落未来得及逃跑的族人就此掩埋,直到几千年后再与人们诉说那场灾难。

因此通过喇家村遗址的挖掘至少可以佐证一件事情,第一中国的文化绝对不是外国学者所说的三千多年,第二四千年前确实发生过洪水灾害。

文章图片16

大禹治水的记录这里就有

但是想要追寻夏朝的建立依旧很困难,因为夏朝比起其他朝代的更迭,更像是一个自然过渡,没有太多的暴利争夺,而想要找寻直接证据只能将目光再一次锁在大禹的身上。

其实在许多历史书籍中对于大禹治水就有颇多的记载,比如《史记.夏本纪》当中就有大量描写大禹治水的篇幅;还有孟子的《滕公文》中也写到“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文章图片17

《山海经》的海内篇中也记录了尧舜时代的大洪水久未平息的情况;《华阳国志》中则是记载了大禹为了疏通河道,将洪水引流入江而劈开山谷。

大禹治水的记载不仅在古籍之上,他的最早记载其实存在于一件青铜器中,名叫遂公盨,现今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之中。遂公盨四四方方的形象是曾经祭祀的物件,用来承装谷物。

文章图片18

遂公盨上的刻字能够证明大禹治水的功绩,还能够证明夏朝的建立,其中就有提到大禹自继任帝位以来一直以德服众治理九洲。

气象学家与地理学家指出通过勘察冰芯、黄土、深海沉积等可以发现上古时期的气象记录,约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的区间,黄河河道发生明显变化。

文章图片19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极端天气带来了自然灾害,洪水与干旱交替发生,其中在黄土高原就发生了一场持续20年的强降雨,并且洪涝发生的时间线恰好与大禹治水的时期相吻合。

且灾难发生于黄河流域,因此专家们一致认为这里就是当年大禹治水的主要活动地区。

文章图片20

在重庆市江北区有一峡叫铜锣峡,其名称与之前提及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名称完全相符,《华阳国志》本身就是一本记载远古时期的书籍。

沿着长江继续向前,与铜锣峡相隔几十里有一座明月山,和铜锣峡一样呈现出一种非自然截断的状态,尤其通过卫星定位,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明月山90°的弯折,比起自然形成更像是人工的挖掘。

文章图片21

在黄河流域的晋陕大峡谷之中,有一处两岸悬崖相对,此处原先与之前的铜锣峡和明月山一样,全部都堵住了河流的去路,而大禹将此处开辟,才形成这两两相望的大峡谷,故又称“禹门”。

“禹门”光开凿就耗费了大禹的4年光阴,它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地壳的运动,狭窄的河道以及高耸的落差,湍急凶险的河流与持续的强降雨发生碰撞,而导致了洪水的泛滥。

文章图片22

因此这里也是大禹治水的必经之路,只有将“禹门”开凿变宽才可以疏通水流,从此洪流奔腾到海不复回,在“禹门”的两侧崖壁之上,开凿的痕迹依旧历历在目。

专家们的治水争论

除了我国的学者一直在追溯大禹的治水遗址以及真实性,国外的专家也在研究,其中俄罗斯专家就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她认为大禹治水之地并非在黄河流域而是长江。

文章图片23

俄罗斯专家表示黄河地区虽然也有水患的发生,但是显然只是一般灾害,并不存在于特大水患,而且长江流域的水利发展显然更早于黄河,因此更加具备治水条件。

除了俄罗斯学家提出的治水新说以外,还有人曾提出大禹治水的这条河其实是尼罗河。因为古书中对于这场洪水的记载是用滔天与浑浊来形容,而黄河在千年以前气势还未如此磅礴,水色碧青也不浑浊。

文章图片24

通过对世界历史的翻找部分人比较支持尼罗河猜想,因为千年前在世界几大河流中只有尼罗河才符合这样的形容,尼罗河靠近沙漠又濒临海洋,无论是气势还是河水颜色都极为符合古书中的描述。

相信在世人无尽的探索之中,终究会寻找千万年前的答案,之所以在中国神话之中也归入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其实是来源于当时人们对于大禹的崇拜。

文章图片25

大禹的形象自然就和神明一样,加之过去人们的口口相传,十里一版本,神话色彩也逐渐浓郁,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来源于现实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